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13JCQNJC10600)

作品数:18 被引量:84H指数:5
相关作者:曹海龙王邦茂鄢芳朴美玉何娜娜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结肠
  • 7篇肿瘤
  • 6篇细胞
  • 5篇直肠
  • 5篇腺瘤
  • 5篇结肠镜
  • 5篇结直肠
  • 5篇肠癌
  • 5篇肠道
  • 5篇肠镜
  • 5篇肠肿瘤
  • 4篇息肉
  • 4篇大肠
  • 3篇胆酸
  • 3篇直肠癌
  • 3篇脱氧
  • 3篇脱氧胆酸
  • 3篇结肠炎
  • 3篇结直肠癌
  • 3篇镜检

机构

  • 18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曹海龙
  • 17篇王邦茂
  • 9篇鄢芳
  • 7篇朴美玉
  • 5篇何娜娜
  • 3篇王姗
  • 3篇曹晓沧
  • 3篇王斯南
  • 2篇姜葵
  • 2篇杨博丽
  • 2篇宋淑莉
  • 2篇安莹莹
  • 1篇闫晨
  • 1篇王伟强
  • 1篇齐艳荣

传媒

  • 5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国际消化病杂...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5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次级胆汁酸与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次级胆汁酸主要包括脱氧胆酸和石胆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尤其是脱氧胆酸,被认为是致癌和促癌因子。结直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和多途径的过程,涉及染色体不稳定、基因突变、错配修饰基因失活、多个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异常等。高脂饮食和胆囊疾病均可增加肠腔内次级胆汁酸含量,尤其能使脱氧胆酸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发生关系密切,目前次级胆汁酸与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杨博丽曹海龙王邦茂
关键词:结直肠癌癌发生脱氧胆酸染色体不稳定细胞信号转导基因失活
基于肠道菌群的代谢性疾病防治新策略被引量:3
2015年
代谢性疾病是与人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的一组疾病,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肠道菌群发生改变,随之带来的细菌易位、内毒素血症及全身性低度炎症等都促进了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这也使得饮食调节、摄入益生菌和益生元及粪微生态移植(FMT)等基于调节肠道菌群以改善代谢状况的方法成为防治该类疾病的一种新思路,现将对此领域作一综述。
王斯南曹海龙鄢芳王邦茂
关键词:肠道菌群饮食调节内毒素血症细菌易位低度炎症
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大肠肿瘤的发生被引量:7
2014年
近年来大肠肿瘤发病率明显升高.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微生态改变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与肠黏膜长期直接接触,直接影响肠道内环境的稳态.1990年Mareel将微生态学的概念引入肿瘤研究中,提出肿瘤-宿主生态系统的概念.现就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大肠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姗曹海龙鄢芳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失衡大肠肿瘤肿瘤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微生态学
非进展期大肠腺瘤切除术后5年的结肠镜复查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回顾非进展期大肠腺瘤切除术后5年内结肠镜复查结果,并探讨腺瘤检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且5年内行肠镜随访的患者资料,检查中肠腔内无物质残留或仅见少量清水残留且肠镜到达回盲部者视为检查充分,以首次肠镜结果作为基线肠镜,诊断非进展期腺瘤患者为病例组,未见腺瘤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复查肠镜中腺瘤检出情况,并探讨腺瘤检出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28例患者,其中病例组374例,对照组454例。在基线肠镜检查充分的前提下,病例组与对照组〉1~5年的结肠镜随访中进展期腺瘤检出率分别为1.5%(5/326)和2.2%(9/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病例组〉1~3年与〉3~5年进展期腺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3/178)比1.4%(2/148),P〉O.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及男性是进展期腺瘤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828例随访检查,未检出大肠癌患者。结论对于基线肠镜检查充分的非进展期大肠腺瘤患者,5年内进展期腺瘤的发生率较低,不必过早重复结肠镜检查。
董文逍许梦雀曹海龙朴美玉王邦茂
关键词:内镜治疗内镜检查大肠腺瘤
杯状细胞在肠道疾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5年
肠道杯状细胞作为肠道上皮细胞中的分泌型细胞,其分泌的黏蛋白(MUC)、肠三叶因子(ITF)和抵抗素样分子β(RELMβ)等成分构成肠道表面覆盖的一层保护性黏液屏障,是肠道固有免疫第一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杯状细胞为基础的黏蛋白对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感染、坏死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就杯状细胞在肠道疾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董文逍曹海龙王邦茂
关键词:黏蛋白肠道疾病
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汇总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研究表明,菌群紊乱引起肠道固有免疫的异常激活可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症状持续反复发作。粪菌移植(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FMT)通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植入患者消化道内来重建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功能。目前FMT对UC治疗有效率尚无系统性评估。本研究汇总分析相关研究,旨在评估FMT在UC应用中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而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许梦雀曹海龙曹晓沧鄢芳王邦茂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结肠肿瘤前细胞系的建立及应用
2016年
结肠肿瘤前细胞即永生化结肠上皮细胞系(IMCE),来源于Immorto小鼠和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min/+小鼠杂交后子代小鼠的结肠上皮细胞,其表型正常,可发生恶性转化,已成为肠道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较为理想的细胞模型。此文主要就该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在肠道肿瘤发生机制和筛选防治药物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曹海龙许梦雀鄢芳王邦茂
关键词:结直肠癌
青年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青年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总结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44例青年患者(≤35岁)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收集青年结直肠腺瘤144例,年龄14~35岁,平均(29.5±4.8)岁,男∶女=1.7∶1(91∶53);结直肠腺瘤检出率3.1%(200/6446),低于中老年组17.8%(4155/23306);61.8%(89/144)的腺瘤位于左半结肠,26.4%(38/144)位于右半结肠。高危腺瘤所占比例为36.1%(52/144),锯齿状腺瘤占全部腺瘤的比例高于中老年组[4.1%(6/144)vs 1.0%(3/288)](P <0.05)。结论青年结直肠腺瘤检出率低于中老年患者,但高危腺瘤仍高达36.1%,而且右半结肠腺瘤比例同样较高,因此对有症状的青年患者应尽早行全结肠镜检查。另外,青年患者锯齿状腺瘤比例较高,应引起内镜医师足够重视。
何娜娜曹海龙朴美玉齐艳荣王邦茂
关键词:肠肿瘤腺癌结肠镜检查
利用FAP动物模型观察小檗碱对肠道息肉组织中巨噬细胞分型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动物模型Apc(Min/+)小鼠肠道息肉组织中巨噬细胞分型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AP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4周龄Apc(Min/+)小鼠20只,随机分为小檗碱组和对照组,0.1%的小檗碱混入饮水中给药。连续给药12周后处死小鼠,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息肉组织中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R)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i NOS、MR和白介素10(IL-10)mRNA表达。结果小檗碱组肠道息肉总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16.727,P=0.001)。小檗碱组肠道息肉间质中F4/8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5.327,P=0.043),i NOS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t=7.335,P=0.004),而M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5.634,P=0.016)。小檗碱组i 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7.827,P=0.035),MR、IL-10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6.923,P=0.039;t=8.135,P=0.026)。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改变Apc(Min/+)小鼠肠道息肉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分型,从而发挥抑制息肉生长的作用。
朴美玉曹海龙何娜娜许梦雀鄢芳周冰王邦茂
关键词:小檗碱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肠黏膜屏障损伤在脱氧胆酸诱导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持续暴露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OC)可诱导肠腺瘤癌变,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肠黏膜屏障损伤在DOC诱导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4周龄Apcmin/+小鼠均分为对照组和DOC组,对照组常规饮水,DOC组给予含质量分数0.2%DOC饮用水,给药12周后处死,观察两组小鼠肠道腺瘤大小、数目及癌变率。采用HE染色评价肠道腺瘤病理类型,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conjuagted dextran,FITC-D)检测小鼠肠道通透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评价两组小鼠肠道组织各种紧密连接蛋白、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DOC组Apcmin/+小鼠肠道息肉数量为57.00±3.07,较对照组21.50±4.69明显增加,t=20.03,P<0.000 1。DOC组小鼠血清中FITC-D浓度为(1.17±0.12)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51±0.07)μg/mL,t=4.30,P=0.004;DOC组小鼠肠道ZO-1(0.31±0.04)和Claudin 3 mRNA表达量(0.14±0.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8±0.07(t=5.53,P=0.000 3)和0.92±0.08(t=9.80,P=0.000 6),而DOC组增加肠道通透性的Claudin 7mRNA表达量为5.79±0.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1±0.30,t=6.83,P=0.002 4;DOC组小鼠肠道染色阳性细胞数PAS(20.88±0.79)和MUC2(13.10±1.16)均较对照组35.44±1.68(t=7.84,P<0.000 1)及28.50±0.96(t=10.24,P<0.000 1)明显减少;且DOC组小鼠肠道MUC2mRNA表达量为0.15±0.04,低于对照组的0.91±0.05,t=11.34,P<0.000 1;DOC组胃型黏蛋白MUC5mRNA表达量为2.40±0.26,高于对照组的0.96±0.02,t=4.21,P=0.005 6;DOC组小鼠肠道潘氏细胞溶菌酶染色阳性细胞数为5.19±0.26,较对照组7.49±0.33显著下降,t=5.49,P=0.000 6。同时DOC组潘氏细胞分泌防御素(0.12±0.27)及隐凹素(0.20±0.35)基因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的0.87±0.05(t=13.75,P<0.000 1)和0.87±0.05(t=10.95,P<0.000 1)。结论 DOC可通过增加肠道黏膜通透性、破坏肠道上皮间紧密连接蛋白、减少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数量损伤肠
董文逍曹海龙许梦雀王斯南王伟强鄢芳王邦茂
关键词:肠黏膜屏障损伤脱氧胆酸腺瘤癌变紧密连接蛋白杯状细胞潘氏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