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SH022)
- 作品数:8 被引量:60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文明卢俊秀贾佳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一桥大学横滨国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新型城镇化:农村内生发展的理论解读被引量:27
- 2013年
- 新型城镇化是中央提出的未来我国城乡均衡发展的一个新的路径,目前学术界对此展开的深度理论探讨较少。城镇化问题在我国上个世纪末成为了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二元城镇化战略"理论,对此李克强针对中国的特殊情况对这一依据进行了发展,提出了"中国经济三元结构论"的新观点,并为未来我国新城镇化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引用西方社会学中的"内生发展理论"来解读新型城镇化理论,可以将其解释为"另一种发展",其核心与本质是给予乡村社会足够的动力和权力,发展其自我控制能力,以实现其自我维持机制,以应对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种种挑战,最终实现我国城乡的统筹均衡发展。
- 张文明腾艳华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内生发展本土化进程
- 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发展中的“人本”回归被引量:13
- 2014年
- 新型城镇化强调人的城镇化,从政策意味来理解,客观上这种过程是身份的转变,但是如果从一个世纪以来的城乡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来看,实际上这种转变在我国则有其深远的社会意义——它试图从权利上解决市民与农民的制度分层,建立一个"市民化的平等社会"。城乡关系实际上是人类与自然关系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被资本演绎的"竞合"关系,是人类社会从经济理性走向社会理性的标志。新型城镇化策略中对"人本"的尊重,被认为是回归至"城乡关系本是人的关系"的"市民化"事实本质。城乡关系从竞争走向融合的过程是解决人为造就的社会分层走向平等的过程,其历程正是对市民权的再造过程,新型城镇化提出对"人"的尊重正是这一过程在我国的再现。
- 张文明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市民化
- 新公共领域:城市商业·商务区应对危机的公民合作——以东京“DCP(区域持续计划)”为例
- 2014年
- 在我国,针对商业·商务集中区的区域自主危机管理模式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城市的商业·商务集中区,复杂的区域环境和缺少管理主体的情况使得这类地区应对灾害打击的能力极其脆弱,要求个体人或者企业组织应该具有一种高度合作的行动能力以应对灾害事件带来的生命和公共资源的损失,与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不同的一种基于共同行动力的"新公共领域"成为现今风险社会的一个必然选择。作为灾害高危的东京等大城市的商业·商务集中区的"区域持续计划(DCP)"对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示范。
- 贾佳张文明
- 从“乡政村治”到“双轨政治”:城中村社区治理转型——基于广州市一个城中村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长期以来,城中村社区的治理秉承"乡政村治"的规则,不过这种"村治"呈现出与社区集体经济高度粘合的特征,但是在"撤制"后,城中村被纳入城市范围,城中村治理呈现"双轨政治"的特征。作为基层政府代表的社区自治组织居委会和作为村集体经济代表的社区经济组织实现了社区治理的权力协作和让渡,其实质是以国家为代表的全民所有制与以村集体为代表的集体所有制分享城中村社区公共权力的治理过程,这种治理过程凸现了城中村被纳入城市后社区治理的微观逻辑。
- 卢俊秀
- 关键词:城中村乡政村治
- “新政社合一”:农民合作的集体制度困境——以S市某农村合作社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合作社成为目前推进"规模农业"和"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一个路径。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其很难超越村级组织而形成"弱势群体通过互助达到自助的一个重要组织",这种合作社大多是村级集体组织直接参与或者"集体组织再建构(组建合作公司)"模式下的"集体式合作",其实质是:村落中的甚至村落外的行政精英借助于组织的集体属性宣示合作社存在的合理性,并通过对信息资本的控制来遮断农民与市场之间有效联系的特定控制集团,发展过程中面临"新政社合一"的障碍,只有把农民的土地产权、经营权、承包权、转让权的"四权"定价市场化、交易市场化评估并以此作为"入社资本"才能较好解决合作社遭遇的"集体制度困境"。
- 张文明
- 关键词:合作社村级组织
- 村落社区被动城市化的庇护关系逻辑被引量:3
- 2015年
- 改革以来,随着地方政府强制推行的城市化,导致城市空间快速扩张,越来越多的城乡结合部的村落社区逐渐被"嵌入"城市空间而变成城市社区,于是,"撤村改居"成为城市政府对"嵌入"城市空间的新型社区(原村落社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村委会要变成居委会,隶属于街道办事处;另一方面,村经济联社要变成经济股份公司这样的现代企业。但是,从村经济联社到村经济股份公司的变迁结果来看,村经济股份公司并没有变成新型的现代企业,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不断需要从集体经济中获得不菲的"分红",于是,村经济股份公司与村民之间就自然形成了庇护关系。同时,本来进入城市的村落社区所需公共物品应由城市政府来承担,但由于城市政府为减少支出成本,并没有向进入城市空间的新型"村落社区"供给基本的公共物品,导致村经济股份公司继续承担了更多的社区公共事务,延续了原来村集体组织办社区的固有逻辑,进一步强化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之间的庇护关系。
- 卢俊秀
- 关键词:城中村村集体经济组织
- 大都市郊区农村的社会重构与边界再生——以上海市F村流动性重构为例
- 2015年
- 城市郊区的农村或者说已经"被城市包围的郊区村落"是不是会走向消亡?一项针对上海郊区农村的研究表明,这种过程是极为缓慢的,并且由于城市郊区人口流动的"进出互补模式"的存在使得新的村落文化边界正在"静悄悄"地形成。同时,本地村民基于集体资产利益分配的考量主动阻止村落行政边界变更并与外来人口进行"地租交易合作"以维系村落经济边界存在的行动使得"村落的终结"不仅难以实现,相反使村落社会得以被流动性重构,进而使得边界的再生成为可能。
- 张文明
- 关键词:社会重构
- 内生型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路径选择
- 2015年
- 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思路指出"本土区域发展模式和绿色生态是整个建设目标的核心",这是内生型发展的路子。内生发展模式就是要保证地方经济体系转型过程的自主权,而它通过强调地方社会行动者的决策过程中心地位和控制并内化外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来实现。这个过程应该以"社会包容力"的生产为基础,在地方社会的共同体的层次上建立"转换社会和经济体系的能力"、"应对外部挑战的反应能力"、"社会控制能力",并强调这种能力即为"集体知识"的生产能力。简而言之地方领导是在集体授权基础上的能力集合体,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完成区域联动发展的关键所在。
- 贾佳张文明
-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