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80227)
-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卫英王立马彦芳姜娜孙茜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民间鬼神信仰力影响下的空间叙事——论《酆都知县》的叙事艺术被引量:8
- 2011年
- 从"空间叙事"、"外聚焦叙事视角"角度入手,结合民间鬼神信仰心理,能深入了解袁枚《子不语.酆都知县》叙事艺术和文本主旨上的模糊态度,了解作者叙事方法的高超和叙事表现上的缺陷,以及叙事之外怀疑思想的表达;还可以尝试沟通西方叙事理论与中国古典小说相似的艺术规律。
- 刘卫英马彦芳
- 关键词:清代小说空间叙事鬼神信仰
- 明清灾害叙事中匿灾事象的文学言说机制被引量:4
- 2013年
- 明清匿灾现象加剧了灾情危害。匿灾是灾害发生与地方官员政绩、人格评价紧密对应关系的表现。匿灾的原因在于将灾害体现出的天意责罚归结到地方官员行事上,导致地方官员为避免追责,不顾灾情是否能自救而匿灾。官员德行驱灾模式派生并加剧了官场匿灾恶习。而古代灾害文化的"人治"特征,则是灾害文学言说中的深层政治内涵和文化渊源。
- 刘卫英
- 关键词:明清灾害文学民俗事象
- 明清“虐食”载录的潜生态美学思想被引量:4
- 2011年
- 明清相关叙事关注描述虐食的制作过程,往往在描述残忍虐食后,再描述当事人遭遇不测。某些神怪小说甚至从被食者的角度,设想遭受残酷捕食的痛苦。唐人虐食风习,多以虐食竞豪奢,寻求精神刺激和虚荣心满足。宋代虐食水族的故事增多且形式丰富。虐食习俗属古代人文生态中的负面内涵,与长期实行的酷刑制度有关,其每多与区域文化习俗结合起来。对人的生命不珍视,同对动物生命的态度相联系。古人虐食行为的文学叙述,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怀疑和挑战,具有一定潜在的生态美学的意趣。
- 刘卫英孙茜
- 关键词:明清时期生态美学
- 明清雹灾与雹神崇拜的民俗叙事被引量:6
- 2011年
- 雹灾具有瞬时突发、灾害立现的特点,史书把雹灾对应到政治悖谬导致的天气阴阳相激,认为冰雹是天界神人操纵工具播洒而成,雹子是虾蟆、蜥蜴、龙等两栖爬行类动物所吐,两龙相斗也会有冰雹,雹灾传闻体现了清代观察者、传播者的龙崇拜"先结构"存在。人们了解到雹灾是洪水前兆,及时避灾;并用火器驱赶雹灾,进而想象出某种宝贝作为御灾工具,可以抵御、驱逐来袭的雹灾。
- 王立刘卫英
- 清代求雨禳灾叙事的伦理意蕴与民俗信仰被引量:2
- 2013年
- 遇旱求雨,是明清一个重要的民俗事象。而清代求雨禳灾的社会政治伦理整合倾向,首先是皇帝一如既往地成为求雨的正统力量。上行下效,地方官员往往也是求雨责任人,求雨成功,效应远大于勤恳敬业保民的多年辛劳。求雨禳灾叙事中往往充满疑问和不确定性,求雨失败均将责任归结操作者法师。有的法师运用含有某种神秘崇拜内蕴的巫术仪式求雨,有时会有生命代价。文学想象艺术化地丰富了文学伦理复杂的整合特征。特定地区的灵物崇拜与求雨神物有关。佛教思维影响下的咒龙求雨,谩骂乃至鞭打龙神是巫术求雨的变形。旱魃崇拜则较为复杂,在明代就已有了驱除的替代方式——兽与女性。而清代则出现人面鸟类旱魃,甚至变形旱魃。暗示着异形现身与旱灾降临的某种神秘对应关系。
- 刘卫英
- 关键词:清代文学想象民俗信仰
- 清代火山地震叙事的文学言说被引量:2
- 2013年
- 清代火山地震叙事,包括地震发生过程及其灾难现场感受,火山爆发及带来地震惨状的描述思考,以及地陷、海中火山爆发等。载录者往往还寻究灾害发生那偶然中的必然,个别中的一般,关注地震之前的自然界物理变化等征兆,及作为地震前兆的动物异常表现和地震灾害的后期连锁反应,即灾后之灾以及派生的严重后果。清代火山地震叙事还很留心民间互救活动,注意到当地缙绅富户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 王立刘卫英
- 关键词:清代文学灾害文学
- 华夏生态文学资源开发的伦理建构意义
- 2016年
- 华夏传统生态叙事,主要是人与动、植物代表的自然万物沟通、贴近和融会。民俗记忆从来不是单纯地将动物与人类对立,而总是期待着彼此相安共处、交友互助。对动物的关爱,也影响到古人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及其生态描述。如关爱动物并培养民众对动物悯惜宽仁,被纳入到地方官政绩考核范围。佛教文艺较多保留了南亚"人与动物平等"的观念。印度生态批评视角的引进,促进了华夏生态文化观念的变革。明清以降动植物传闻,不再囿于传统社会伦理对象化感悟的动植物观照,而是重构动植物的形象意义,用"物有所制"调整人与猛兽相处的潜在心态,展现了明清生态观念的丰富复杂性。在欧美生态批评跨学科思维的触动参照下,还可更清楚地反观中国传统生态叙事状态分布的特殊性。此外,较多保留传统民俗记忆的民国武侠小说生态资源,亟待发掘。
- 刘卫英
- 关键词:中印比较
- 近十年国内仪式研究现状综述被引量:7
- 2011年
- 仪式是诸多文化现象的承载体。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者分别从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不同视角进行建设性探究。1.关于仪式与信仰的基本理论研究。(1)仪式的界定及仪式功能的探讨。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古典神话和仪式的诠释;二是对仪式的宗教渊源和社会行为的探讨。(2)自然崇拜、祈福禳灾等巫术信仰文化的研究。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仪式研究。(1)仪式对文学作品生成的影响研究;(2)对作品文本中仪式描写的研究。3.民间仪式及民俗信仰的研究。(1)民俗信仰仪式的理论关照;(2)民间仪式与地方民俗传统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 刘卫英姜娜
- 关键词:仪式田野调查民俗信仰学术史
- 还珠楼主蜘蛛母题的道德化书写被引量:7
- 2016年
- 还珠楼主在其武侠小说中创造性地书写了三种蜘蛛形象。表现作者身处民国这一中外文化交流环境中对中国古代"朱道人""斗龙"等传统叙事的承继以及受西方生物学知识及城外文化圈形成的蜘蛛意蕴的吸收。其蜘蛛意象的文本演进,彰显出"利己利他共存"古老生态法则的恒定延续与现代化展现。
- 刘卫英
- 关键词:还珠楼主
- 清代瘟疫、夜游神民俗叙事的伦理意蕴被引量:11
- 2013年
- 清代灾疫叙事中的病魔形象,有服饰古怪的童子、被驱赶的鸭子、赤发金目巨人等。抵御病魔来袭的传闻,有神秘使者送灵药、博物者指示特效药、幸运地错服药等。清人面对瘟疫等恶疾的心态很矛盾,一方面承认人力可以救助,另方面又恐惧天命鬼神。意图借助巫术力量禳灾、避灾,认为冥间祖先能帮助子孙摆脱厄运,对瘟疫恶疾成因往往伦理归因。探索处理瘟疫等困扰,更加迫切而贴近实际生活体验。
- 刘卫英
- 关键词:清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