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KS016)

作品数:9 被引量:66H指数:4
相关作者:陆扬徐一超谢兆树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文化
  • 3篇文化研究
  • 2篇主义
  • 2篇文化治理
  • 2篇文化主义
  • 2篇结构主义
  • 2篇范式
  • 2篇霸权
  • 2篇霸权理论
  • 1篇德勒兹
  • 1篇性别理论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场
  • 1篇艺术理论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识形态国家...
  • 1篇意识形态理论
  • 1篇欲望
  • 1篇人类学
  • 1篇社会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作者

  • 7篇陆扬
  • 2篇徐一超
  • 1篇谢兆树

传媒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 1篇中国文化产业...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被引量:4
2013年
斯图亚特·霍尔在他的著名文章《文化研究:两种范式》中,将文化研究的起点定位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以理查·霍加特的《识字的用途》和雷蒙·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这两部著作,为此一时期发生之"文化辩论"的两个总结。在霍尔本人的连接理论开始流行之前,文化主义、结构主义和葛兰西霸权理论是先后主导文化研究的三个主要范式。无论是文化主义中的文化唯物主义层面,还是结构主义中的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今天看起来都是表征了一个时代的学术旨趣。随着传媒时代的到来,霸权理论得到新的重视有其必然性。但是,在葛兰西英国和法国文化霸权建构模式的回顾中,我们可以发现,仅仅立足阶级来解释权力关系,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是会显得力不从心的。
陆扬
关键词:文化研究文化主义结构主义霸权理论
析布尔迪厄的艺术理论被引量:3
2013年
布尔迪厄的《区隔》要求学者走进厨房,在食物色香味的调配中培养基本审美趣味。这并不仅仅是一个隐喻。他判断工人阶级和知识阶级生活习性的不同导致艺术趣味的不同,亦是立足于这一趣味不平等的法理认知。由此来看摄影的"大众美学",或可见出学院派再是有心在仪式化上做文章,没有雄厚的受众基础,以及引领时尚的先锋意识,任何一种新兴艺术修成圆满功德谈何容易。而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一种整体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人文关怀。
陆扬
关键词:艺术场审美
后现代性别理论的文化内涵被引量:2
2012年
后现代性别理论主张性别是后天的文化建构,而不是先天自然生成。故男女两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反之,无论是生物性别,还是性向和性别,都是变动不居的多元范畴,必然密切联系着身份认同及其展示或者说"表演"。由此传统文化视勇武刚强为男性气质、温柔体贴为女性气质,都留下了巨大的解构空间。特别是朱迪斯.巴特勒以"性别麻烦"来定义妇女的身份认同,大力阐发性别的表演性,说明我们视之为自己"内在"特征的东西,不过是通过我们特定的身体行为即表演,来达成的期待目标。问题是,巴特勒针对传统男权文化,甚至女权文化的解构热情,是不是同样也多了些一厢情愿的盲目乐观?
陆扬
关键词:后现代女性主义男性气质女性气质表演性
重读马克思:文化也是社会存在被引量:4
2013年
马克思著作中直接提到"文化"一词的地方并不很多,但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思想。在马克思的时代,文化概念正在走向独立自足的过程中:一方面,前面有从康德、赫尔德到黑格尔开始创建的文化哲学,日益偏向从精神层面来阐释文化;另一方面,19世纪人类学把它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体特征,而与文明互释。马克思言及文化多在后一人类学意义上使用该词,反之对只注重精神世界的"文化史"颇有微词。文化以它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内涵,本身也是社会存在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是上层建筑,同样也是基础结构,这应是马克思文化思想留给我们最意味深长的启示。
陆扬
关键词:文化文明人类学
“文化治理”:文化研究的“新”视域被引量:26
2014年
福柯的治理思想强调了"治理艺术"不同于先前统治方式的一些特点,包括多元性、动态历史性、策略与机制性以及"自我"的向度等方面。托尼·本尼特汲取福柯等的理论资源,从治理的角度重新定义文化,研究文化与治理问题,特别强调其中的机构、机制运作与自我治理问题。中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在对相关西方理论借鉴、融汇的基础上,在中文语境中正面提出"文化治理"概念并进行理论化建构。相较之下,大陆学界的探究一度显得不足,但也已经开始了对文化治理问题的关注。对机构、机制性的强调,对"自我"、"主体"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重视,可以说是"文化治理"的两大要点,也使之与"文化管理"等概念区别开来。
徐一超
关键词:文化治理福柯文化研究
为什么反俄狄浦斯——德勒兹和伽塔利论欲望的囚禁与解放被引量:4
2013年
德勒兹与伽塔利《反俄狄浦斯》以俄狄浦斯为一特定文化符号,不但超越经典精神分析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同样超越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故事,认为其要害在于削足适履,硬将自由不羁的欲望框定在一成不变的弑父娶母先入成见中,用家庭关系取代欲望更为丰富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内涵。由此两人展开的替欲望"解域"过程,号召跳出俄狄浦斯陷阱,推翻表征的舞台,来建构欲望的生产秩序,自谓此乃"精神分裂症分析"的全部使命。但是立足欲望来展开资本主义欲望现代性的批判,一如立足俄狄浦斯情结来反俄狄浦斯,是否同样会陷入一叶障目、言不由衷的困境?
陆扬
关键词:德勒兹俄狄浦斯欲望
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范式转换被引量:2
2011年
文化主义、结构主义、葛兰西霸权理论,以及霍尔的连接理论,可视为文化研究历经的四种马克思主义范式转换。文化主义推崇工人阶级文化的研究,威廉斯拒绝将马克思主义阐释为生产体系的变革带动文化导向的变革,进而倡导他的文化唯物主义思想,并非空穴来风。结构主义范式见证了阿尔都塞旗帜下文化研究如何偏离文化主义的整体描述性方法,而把每一种社会实践理解为具有相对独立内在法则的复杂单元。如果说文化研究的"葛兰西转向"标志着文化霸权的概念开始得到充分重视,那么连接理论作为一种新葛兰西主义,强调判断文化产品的优劣高下,需要深入仔细考察文化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全部过程,足以显示离开政治或历史的连接,对大众文化任何居高临下的草草结论,都将是隔靴搔痒。
陆扬谢兆树
关键词:文化主义结构主义霸权理论马克思主义
聚焦“文化治理”:问题史、理路与实践被引量:10
2014年
文化治理既是当下中国语境中的现实规划与愿景,又有其深广的学理背景:福柯、托尼·本尼特等西方学者探究治理问题,并将其与文化视野相关联,中文世界的学者则在此基础上将"文化治理"建构为一个关键概念。从本尼特分析的博物馆运作机制中可以进一步阐发出"示范"与"规范"这两种文化治理的理论路径,两者都强调治理对象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应当并举。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则是文化治理实践的机构主体,它们通过微观物质机制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文化治理问题是文化领域深化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总结中都应聚焦的对象。
徐一超
关键词:文化治理文化理论文化机构博物馆
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被引量:12
2015年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近年来先锋理论最为流行的灵感来源之一。意识形态从特拉西的客观主义到被马克思视为德国唯心主义旧哲学,乃至泛指整个上层建筑,其定义迄今众说纷纭。阿尔都塞在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交相辉映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立足科学区分所谓镇压性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由此提出一整套意识形态理论,其影响远非科学主义可一言蔽之。意识形态没有历史,意识形态无所不在,意识形态就是主体性,我们通过观照自己的意识形态镜像获得身份。这些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命题,其后续意义很显然超越了阿尔都塞本人的期望。
陆扬
关键词: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