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sk345)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谈家胜汪志国更多>>
- 相关机构:池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近代以来安徽池州圩田开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池州圩田开发的热潮初起于清末,繁兴于民国,大兴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截至20世纪80年代,池州沿江、河、湖滩涂湿地已开发殆尽,构筑成蜿蜒壮观的圩田网络,反映了皖江流域圩田开发的最后高潮。它一方面改变了滩涂旧貌,使过去杂草丛生的"雁鸟栖息之地"转化为优质的粮棉生产基地,且消除了血吸虫寄生的钉螺,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过度地围垦和人为的河流改道,又造成江、河、湖面的压缩和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生态水灾的频发及渔产资源的萎缩。这些历史和现实的环境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 谈家胜方向明
- 关键词:近现代
- 近代以来安徽池州圩田的兴建及其成因初探被引量:2
- 2008年
- 池州圩田开发的热潮初起于清末,繁兴于民国,大兴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截止上世纪80年代,池州沿江、河、湖滩涂湿地已开发殆尽,构筑成蜿蜒壮观的圩田网络,反映了皖江流域圩田开发的最后高潮。其开发的成因既有资本主义生产经营方式的运作和租佃制度的推波助澜,也与政府的大力组织和积极导引有关。
- 谈家胜俞发明
- 近代以来安徽池州圩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析被引量:2
- 2007年
- 池州圩田大规模的开发始于清末,延至上世纪80年代。圩田开发一方面改变了滩涂旧貌,使过去杂草丛生的"雁鸟栖息之地"转化为优质的粮棉生产基地,且消除了血吸虫寄生的钉螺,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过度地围垦和人为的河流改道,又造成江、河、湖面的压缩和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水灾的频发及渔产资源的萎缩。这些历史和现实的环境问题值得池州的建设者深思。
- 谈家胜汪志国
- 关键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