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作品数:1,284 被引量:4,059H指数:26
- 相关作者:李照国原苏荣卢敏陆建非朱伊革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第1人称+V+了_2”格式的将然语义解读
- 2014年
- 一些动词在进入"第1人称+V+了2"格式后,可以零语境或依托语境表达行为将然,本文概括了此类动词的特点,并揭示了该类动词进入将然义"第1人称+V+了2"格式后所表现出的共通的意象图式。就"第1人称+V+了2"格式整体的将然意义,文章分别从听话人语义解读、说话人语义建构两个立场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该格式"近时将来"、"意志将来"的将来时特征。
- 叶琼
- 丹·布朗小说中的母亲缺失与女性崇拜被引量:3
- 2008年
- 美国小说家丹.布朗写了四部流行小说,以《达.芬奇密码》闻名于世。他很好地把娱乐、知识和悬念这些通俗因素与宗教、艺术、历史这些严肃主题相结合,消除了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界限。他小说中表现出的母亲缺失与女性崇拜现象是发人深思的。
- 蒲度戎耿秀萍
- 关键词:丹·布朗女性崇拜
- 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 2021年
- 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弱的现象已经引起学界普遍的重视。上海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参与由经合组织教育研究及创新中心开展的“培养和评估高等教育中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技能”国际项目,在美国文学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提出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为英语师范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 姚随意卢敏
- 关键词:美国文学批判性思维教学改革
- 跨文化视域下会展法语的研究——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法语,因其表达的严谨性、明确性,自19世纪以来成为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的重要语言。会展法语是语言多用途领域的积极探索。本文从跨文化视域,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研究对象,总结会展法语的内容、会展法语的语体特征、中法文化礼仪的差异性,以及及"云技术"下的新语汇,旨在为多用途外语教学和会展就业人员提供中法交流新时代背景下会展法语中新颖、生动的实例。
- 孙晓彤周学立
- 关键词:法语教学
-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初探
- 2012年
- 高校英语专业如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毕业生,如何确实按国家预期的培养目标来测定其专业能力,乃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鉴于目前我国尚不存在一种科学测定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标准的"英语能力考试",社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甚了了。而高校英语专业又仅提供有关毕业生在校课程的成就考试成绩。为此,有必要探讨开发及建立我国的"英语能力考试",以测定达到培养标准的人才。
- 黄次栋
- 关键词: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 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动机被引量:2
- 2008年
- 学习动机是指为了激发个体并维持学习活动,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和内部心理状态,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现代外语教学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外语教学中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合作学习。
- 张虹
- 关键词:学习动机外语教学
- 中国英语电视访谈节目的会话分析——基于《惊言堂》栏目数据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前,英语电视访谈节目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它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话语形式,显示出其混合了日常会话与机构话语的特点。由于访谈话语本质上是一种会话,通过会话分析理论分析了在中文语境下英语访谈节目的特点并期望借此有助于对这类节目的理解、欣赏及改进。
- 田园
- 关键词:会话分析话轮转换相邻对
- 肢体语言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肢体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一种重要的媒介,在交流中,人们用这些表情和手势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因此,当老师上课时,学生的情绪很大程度是受老师肢体语言的影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中学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肢体语言实现课堂上的英语交流与互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初步探讨分析了肢体语言以及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有效地把肢体语言运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 王怡瑄
- 关键词:肢体语言英语教学
- 上海中小学生沪语使用情况及教学调查报告
- 2017年
- 沪语是上海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对上海市中小学生沪语使用情况和沪语教学进行探究。结合调查问卷,阐述沪语孤岛化现象,解释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 郑子安原苏荣
- 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理论评析——兼论中国文化身份的构建被引量:4
- 2015年
- 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理论是一种文化存活策略,其目的是给每一种特殊的语言传统或文化文本以自己的空间。巴巴在《文化的定位》中阐述了文化翻译的问题,巴巴认为"矛盾状态"给文化协商和抵制霸权提供了可能性,而"模拟"和"混杂性"是被殖民者反抗权威的重要手段和抵抗形式,"第三空间"则是建构起新的身份符号,及合作和斗争的创新场所。虽然巴巴的文化翻译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它对我们如何理智对待民族主义和全球化及构建中国文化身份具有积极的意义。
- 王惠萍
- 关键词:文化翻译后殖民混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