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作品数:840 被引量:8,323H指数:49
相关作者:卞建林顾永忠杨宇冠王贞会王万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2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6篇政治法律
  • 16篇文化科学
  • 12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72篇刑事
  • 242篇诉讼
  • 178篇司法
  • 143篇刑事诉讼
  • 109篇诉讼法
  • 94篇法律
  • 92篇刑事诉讼法
  • 84篇审判
  • 77篇检察
  • 53篇犯罪
  • 52篇行政
  • 48篇认罪
  • 48篇民事
  • 47篇法治
  • 42篇法学
  • 37篇侦查
  • 36篇刑事司法
  • 36篇诉讼制度
  • 33篇人权
  • 33篇非法

机构

  • 770篇中国政法大学
  • 3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9篇中国人民大学
  • 14篇中华人民共和...
  • 11篇最高人民检察...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9篇中国法学会
  • 8篇北京市人民检...
  • 6篇国家检察官学...
  • 5篇华东政法大学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吉林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东台市人民检...
  • 3篇贵州大学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对外经济贸易...
  • 3篇清华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13篇卞建林
  • 85篇樊崇义
  • 78篇杨宇冠
  • 65篇顾永忠
  • 36篇王贞会
  • 36篇王万华
  • 33篇栗峥
  • 33篇陈光中
  • 31篇谭秋桂
  • 28篇肖建华
  • 25篇吴宏耀
  • 23篇罗海敏
  • 20篇李本森
  • 18篇谢澍
  • 17篇宋英辉
  • 16篇胡思博
  • 16篇高家伟
  • 7篇张建伟
  • 7篇李思远
  • 7篇郭旭

传媒

  • 89篇人民检察
  • 38篇国家检察官学...
  • 26篇法学杂志
  • 25篇人民法治
  • 23篇中国审判
  • 19篇中国刑事法杂...
  • 17篇中国法学
  • 17篇证据科学
  • 15篇政法论坛
  • 15篇行政法学研究
  • 13篇浙江工商大学...
  • 11篇比较法研究
  • 11篇中国检察官
  • 10篇当代法学
  • 10篇法学研究
  • 10篇中国司法鉴定
  • 10篇法律适用
  • 10篇中国政法大学...
  • 9篇中国法律评论
  • 8篇法学

年份

  • 22篇2024
  • 41篇2023
  • 43篇2022
  • 46篇2021
  • 33篇2020
  • 46篇2019
  • 33篇2018
  • 54篇2017
  • 65篇2016
  • 47篇2015
  • 38篇2014
  • 43篇2013
  • 47篇2012
  • 40篇2011
  • 26篇2010
  • 24篇2009
  • 16篇2008
  • 17篇2007
  • 23篇2006
  • 17篇2005
8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防性羁押之考察--从刑事诉讼的角度
从全球范围,“预防性羁押”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一方面饱受学界批评和质疑,一方面却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广泛适用.本文即以此争议性议题为考察之对象,从刑事诉讼的角度,阐述预防性羁押的概念,介绍域外相关理论争议及实践做法,分析...
罗海敏
关键词:法律适用权利保护
文献传递
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重要发展、进步与实施——以新《刑事诉讼法》为背景的考察分析被引量:29
2012年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辩护制度的修改、完善不限于"第四章辩护与代理"的范围,而是整体性、全方位的,贯穿、体现于《刑事诉讼法》的诸多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次《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主要是围绕保障人权、完善刑事辩护制度、强化刑事辩护职能而展开的。本文拟从刑事辩护制度的基础性问题、条件性的辩护权利、手段性的辩护权利、保障性的辩护权利四个方面对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进步做一次全面的梳理,并对下一步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作出预测,提出期望。
顾永忠
关键词:刑事辩护
论电子证据辩护被引量:3
2023年
新时代刑事辩护面临革新再造的契机。刑事案件中充斥着海量的电子证据资源,律师群体应当充分挖掘以夯实有效辩护,法学研究者应当突出学术相依以研究辩护升级驱动法治中国建设。电子证据辩护不能被简单理解为证据辩护的具体化,它是以电子证据切入并演进生成出的一种新型辩护形态,具有“契合大数据思维”“呈现积极进攻态势”“实行数字现场勘查”的特色。可以按照其表现形式区分为电子证据小辩护与大辩护两类。前者指的是以“鉴—数(介)—取”体系论、“内容—载体”双联论、理性真实理论为支撑,分别对电子证据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问题提出抗辩;后者指的是以审查现有电子证据体系、发掘未知电子证据为路径,实施有力的实体辩护、程序辩护、政策辩护及情理辩护等。面向未来,律师群体应当养成精确拷贝、高效审查的专业技能,在法律规范方面应当完善电子证据的相关制度并消减指控简化的负面效应,以开发数字中国的辩护蓝海。
刘品新
关键词:电子证据大数据律师辩护有效辩护
聚焦诉前考察机制实践探索 回应新时代轻罪程序治理需求
2024年
犯罪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刑事犯罪形态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严重暴力犯罪数量占比和重刑率明显下降,轻罪犯罪数量占比和轻刑率明显上升,呈现“双升双降”的明显趋势。司法数据显示,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轻罪案件人数占比已从1999年的54.4%上升至2023年的82.3%。可以说,轻罪已成为我国当前犯罪治理的主要对象。
罗海敏
关键词:犯罪治理严重暴力犯罪犯罪数量轻罪数据显示
以行政复议权集中行使为基础重构行政复议体制被引量:19
2015年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是《行政复议法》修改中最关键的问题。行政复议权配置过于分散严重影响行政复议制度效能的发挥。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首先需要将行政复议权由部门向政府集中,在一级政府内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一方面保障复议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专门性,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外部专家、律师等社会人士进入行政复议委员会,克服复议机构公正性天然不足的缺陷,增强复议机构的中立性,最大限度满足裁决者中立这一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要求。
王万华
关键词:复议机构
完善审级制度 优化审级职能
2022年
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不仅涉及司法资源在我国四级法院之间的合理配置,也涉及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有效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完善审级制度”作为重要的改革举措;此后,中央决策层将“明确四级法院职能定位”列为重大改革任务,人民法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试点。该项改革目前限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领域。这主要是因为刑事诉讼领域的审级职能定位改革除了涉及法院系统之外,还涉及不同层级的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调整,涉及面更广难度更大。
熊秋红
关键词:审级制度检察机关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司法资源
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改革思考被引量:14
2011年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已经存在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简化审,这两种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前程序简化不足、简易程序种类单一、简易程序中律师帮助不足等。我国刑事诉讼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简化诉讼程序,如设立治安法院快速处理刑事案件、采用辩诉交易等。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必须有正当程序作为保障,被告人的一些重要权利应当得到保障,特别是:无罪推定、得到律师帮助的权利、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等。
杨宇冠
关键词: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改革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20世纪中叶以来,国际社会有感于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人权保障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确立刑事司法正当程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自由不受任意侵犯。
杨宇冠刘晓彤
关键词:刑事诉讼两次世界大战国际社会基本人权人格尊严平等权利
论刑事检控思维被引量:4
2015年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已正式实施两年多了,在两年多的实施中,我国刑事法治已出现了可喜的局面,无论是在打击惩罚犯罪,还是在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尤其是案件的质量方面和司法的公信力的提高,所取得成绩举世瞩目。但是,在贯彻实施《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刑事诉讼法的重大修改,必然要引起诉讼理念、诉讼理论的重大变化,法律的修改,诉讼制度的变革,必然要求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转变,对于检察人员而言,检察的法治思维是问题之所在。广大检察干警同样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学习、理解和实施《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制度和程序的改革措施。检察干警参与刑事诉讼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可以概括:第一,要用"民主、文明、进步"的思维和方法看待刑事诉讼法的进步与发展。第二,要用比例原则、平衡思维理解和把握《刑事诉讼法》关于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第三,要用"规则、规范"的行为准则思维,对待侦查程序的改革。第四,要用与时俱进的思维推进刑事诉讼目的的转型。第五,要用"次优选择"的思维看待纠正冤假错案问题。
樊崇义
关键词:法治思维人权保障
论刑事既判力范围的确定被引量:7
2023年
既判力概念的逻辑起点在于维护生效判决的终局性。相对而言,不起诉决定无既判力,但基于程序安定性和对被追诉人信赖利益保护的要求,有必要对重新起诉的条件有所限制。既判力范围的确定依据系“单一刑罚权下的审判范围”,在此逻辑之下,以“牵连犯”“连续犯”为代表的“复数犯罪事实构成单一刑罚权”的既判力理论应当修正;违反诉审同一原则的“瑕疵判决”的既判力确定规则有待重新检视。《刑法》第70条所谓“判决后发现漏罪”的“漏罪”应被解释为“复数诉讼客体”下之“漏判”而非“单一诉讼客体”下之“漏未判决”。
郭烁
关键词:既判力
共7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