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585 被引量:1,493H指数:18
相关作者:李明刘巍王琳苏若群彭光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5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3篇政治法律
  • 143篇经济管理
  • 131篇文化科学
  • 40篇哲学宗教
  • 28篇历史地理
  • 22篇社会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军事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88篇主义
  • 65篇乡村
  • 61篇政治
  • 52篇农村
  • 47篇国共
  • 46篇共产党
  • 42篇中国共产党
  • 42篇社会主义
  • 36篇高校
  • 32篇农业
  • 30篇思想政治
  • 30篇教育
  • 28篇党建
  • 28篇志愿
  • 28篇志愿服务
  • 26篇逻辑
  • 25篇共同富裕
  • 23篇中国特色社会...
  • 23篇文化
  • 23篇马克思主义

机构

  • 56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7篇中国人民大学
  • 10篇中国社会科学...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山东大学
  • 4篇山东劳动职业...
  • 4篇中共中央党校
  • 3篇安徽财经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3篇西藏农牧学院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3篇四川省直机关...
  • 2篇北京邮电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青年政治...
  • 2篇巴黎第十大学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作者

  • 8篇王娜
  • 5篇张琦
  • 5篇李明
  • 4篇陈东琼
  • 4篇张树华
  • 4篇李桂华
  • 4篇刘巍
  • 4篇王琳
  • 3篇郝儒杰
  • 3篇王虎学
  • 3篇胡联
  • 3篇王冬梅
  • 3篇李茜
  • 3篇程雅倩
  • 2篇宗成峰
  • 2篇张晨
  • 2篇沈阳
  • 2篇左停
  • 2篇汪三贵
  • 2篇苏若群

传媒

  • 24篇北京教育(德...
  • 22篇人民论坛
  • 22篇前线
  • 15篇北京档案
  • 15篇思想教育研究
  • 9篇思想理论教育...
  • 9篇理论观察
  • 8篇时代人物
  • 7篇江南论坛
  • 7篇商丘职业技术...
  • 7篇中国社会工作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伦理学研究
  • 6篇学术前沿
  • 6篇国家治理
  • 5篇马克思主义理...
  • 5篇古今农业
  • 5篇政治经济学评...
  • 5篇高校马克思主...
  • 4篇农村经济与科...

年份

  • 70篇2024
  • 92篇2023
  • 52篇2022
  • 68篇2021
  • 75篇2020
  • 58篇2019
  • 56篇2018
  • 53篇2017
  • 37篇2016
  • 1篇2014
5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设》杂志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评价
2024年
《建设》杂志是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建设》杂志从初创到终刊的近一年半时间中,累计刊发了数十篇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文章,内容涵盖了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大组成部分。在正面阐扬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对于当时各种非难马克思主义的声音,《建设》杂志同人积极予以回应,通过正本清源辨明是非。当然必须指出,《建设》杂志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价值理念上是为宣传三民主义服务的,在传播目的上则是重在助力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建国目标,因而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是被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的。
周东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播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
2022年
新时代实现文化自信的主要路径有三:第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传统文化中积极文化因子的创造性转换,激发文化自信的内在动力;第二,保持开放发展并重的文化发展理念,在文化思想碰撞中互动互进且持续创新发展,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感召力,建立起文化自信的心理根基;第三,坚持树立文化理论创新的自觉性,加强新科技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加快高科技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在国际上建立起中国文化交流的话语体系,提升国际文化交流发展中的主动权,在增强文化影响力的同时提高文化自觉、坚定文化定力、彰显文化立场、积淀文化底气、真正从社会心理层面上建构起文化自信。
张梅艳
关键词: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志愿服务之美研究
2024年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无论处于何种历史发展阶段或社会形态,都没有停止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创造、对美的探寻。在社会现实中,美无处不在,作为一种普遍性存在的客观实在,美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融相交,不仅在社会的艺术、文化以及精神领域中发光发彩,也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展现着自身的特殊存在。志愿服务作为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社会实践,有着关注社会与他人需要的“真”,也有着奉献利他的“善”,更有着自身特殊的“美”。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为社会文明的提升与人的全面发展作出了贡献,更为实现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美的传播提供了桥梁。
吾兰·努尔杰恩斯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对话互动六步教学法的课堂实践
就现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果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由此导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也没有得到更好的成果。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进行更有效地改革。本文从思政理论课双主体出发,以"对话"和"互动"作为必需要素,从...
李明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六步教学法
文献传递
列宁的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被引量:2
2018年
"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农产品供给充裕,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但同时也出现了农业生态破坏、农业环境污染、农业资源浪费等一系列农业生态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列宁有关农业发展的思想当中,包含着关于辩证看待农业技术应用、合理利用耕地以及正确协调工农业关系和城乡关系等一系列农业生态思想,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从列宁的农业生态思想当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王雯睿刘巍
关键词:列宁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解析被引量:6
2021年
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首先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为国内大循环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促进国内大循环,即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来发展生产力以及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调节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最后要辩证看待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王娜
关键词:生产力经济全球化
北京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建立被引量:2
2020年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京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北京西郊的大瓦窑村诞生。大瓦窑村党支部的建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北京农村传播的历史见证,对推动北京农村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大瓦窑的传播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和政治舞台,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20年10月,李大钊、邓中夏等在北京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李桂华孟雅睿
关键词:共产主义小组农村党支部历史见证邓中夏政治舞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体会
2016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三农"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民和农村的小康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关键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全面贯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等战略构想及措施,努力拉长农业的短腿,补足农村的短板,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为推动中国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注入强劲动力。
王家斌
关键词:三农
1924年6月:开辟新局 积蓄力量
2024年
李大钊开辟红色交通线1924年6月上旬,李大钊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计划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彼时,奉系军阀张作霖为阻止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于中东铁路沿线设立了数不清的明岗暗哨。在中东铁路西线位于国内的最后一站——满洲里,张作霖更是命人在四周掘了三四米深的壕沟,并遣重兵把守各个关隘垭口。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越过国境线成了李大钊一行人的当务之急。
李桂华朱腾飞
关键词:中共代表团中东铁路铁路沿线共产国际
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三重逻辑被引量:1
2021年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对新发展阶段的“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科学部署,第一次将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纳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把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纳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是由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所决定的。
刘武根
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现代化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三农
共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