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作品数:82 被引量:133 H指数:5 相关机构: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湖北民族大学风湿性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尾静脉注射及皮下接种B-LCL细胞建立EB病毒相关淋巴瘤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 2023年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双标记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人B淋巴母细胞系(B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s,B-LCL)应用于肿瘤模型,并比较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人B-LCL细胞建立小鼠模型的优缺点。方法:通过二代慢病毒转染、嘌呤霉素筛选构建GFP/Luc双标的B-LCL细胞系(B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s double-tagged with GFP and Luc,B-LCL-GL),接种低、中和高3种剂量的细胞至NPG[(NOD)/Prkdcscid/IL-2Rγ^(null)]小鼠皮下或尾静脉内,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与血行性转移瘤模型并成像分析。结果:B-LCL-GL细胞中的GFP阳性细胞比例为92.5%,荧光素酶平均发光强度为4.80E+08 Photons/s,远高于B-LCL组。在血行性转移瘤模型中,连续成像结果表明从第7天到第28天随着肿瘤移植时间的延长,肿瘤最先定植在腹腔后又转移到全身。在皮下移植瘤模型中,第7天时3组小鼠均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在小鼠皮下接种处发出了中心强、周围弱的荧光信号,第28天时高剂量组肿瘤转移到全身。相同接种剂量分别通过尾静脉和皮下接种时,肿瘤生物发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鼠存活情况显示低、中、高各剂量尾静脉注射组在第100天时全部死亡,低剂量和中剂量皮下注射组小鼠带瘤生存长达100天且未出现小鼠死亡,可允许更长时间进行实验。结论:成功构建GFP/Luc双标的B-LCL细胞系,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异种移植B-LCL细胞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EBV-LCLs肿瘤模型,并可通过成像示踪定位和精准定量肿瘤大小,为肿瘤特性研究及抗肿瘤药物筛选提供了研究平台。 方兰兰 董廷 周颖 孙语璐 高阳 熊云青 顾潮江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 钙离子调控蛋白在肿瘤血管形成及肿瘤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钙离子调控蛋白在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内容]Ca^2+作为第二信使参与生命活动中多种途径的调控,钙离子调控蛋白作为Ca^2+的生物信息传递载体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激活是肿瘤新生的第一步,新生血管的形成能促进实体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该文综述了参与钙离子浓度调控的钙调控蛋白S100蛋白、膜联蛋白(Annexin)、钙网蛋白(CRT)、钙调蛋白CaM及其他非直接钙离子结合的钙调控蛋白,这些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如何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功能进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该综述聚焦重点是肺癌的研究,也对其他常见癌症有涉及。[结论]钙离子调控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调节血管形成和肿瘤发展的一类蛋白,是肿瘤发展的标志物及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李会 王运丹 王君 张慧敏 李佳蓬 王腊 项园 廖兴华 包乐媛关键词:CA2+ 血管生成 肿瘤发展 高剂量单宁酸对小鼠肠道屏障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以正常饮食小鼠和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模型小鼠为对象,研究高剂量单宁酸对小鼠肠道屏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H&E染色、RT-qPCR、16S rRNA测序等方法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发现高剂量单宁酸(400 mg/kg BW)灌胃可使小鼠的体重和进食量降低,增加小鼠体内各肠段内容物的含量,其中结肠内容物的含量显著增加。并且高剂量单宁酸干预后可造成肠道功能损伤及肠道屏障破坏,如杯状细胞数量和隐窝长度减少,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及Claudin)表达降低。此外,口服高剂量单宁酸会导致小鼠结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发生变化,并增加了SCFA产生菌Alistipes,Ruminococcus和Blautia以及肥胖负相关菌群Alistipes和Oscillibacter的含量。结果表明,高剂量单宁酸对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影响了小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这可能是高剂量单宁酸干预后小鼠体重快速下降的主要潜在原因。另一方面,高剂量单宁酸所造成的肠道菌群变化也会对小鼠的体重产生影响。 何亚伦 曾丽荣 刘雄 张铃 王琼关键词:单宁酸 肠道屏障 肠道菌群 HIV-1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建立及体内整合前病毒定量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近年来,多种新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疗法如基因治疗、广谱中和抗体以及衍生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modified T cell,CAR-T)疗法均迫切需要理想的动物模型及用于精准定量病毒基因组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双标HIV假病毒构建及感染获得HIV-?ENV-Jurkat-EGFP-m Cherry稳转细胞,并以该细胞基因组作为整合前病毒的标准品,建立巢式荧光定量PCR (nested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q PCR)定量HIV整合前病毒。通过尾静脉注射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到NOD/Prkdcscid/IL2rgnull (NPG)小鼠,通过监测小鼠外周血中h CD45+、h CD3+、h CD4+和h CD8+人源化细胞的比例来判断人源化小鼠模型构建是否成功。腹腔注射HIV NL4-3-Nano Luc病毒,随后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及分子病毒学评价HIV体内复制,结果表明,尾静脉注射正常人PBMC细胞至小鼠内3-5周后,实验组小鼠体内均检测到人源免疫细胞的浸润,建模5周后的人源化小鼠外周血中h CD45大于25%,即人源化小鼠模型构建成功。感染27 d后小动物活体成像能检测到病毒相关萤光素酶蛋白表达,分子病毒学结果表明在脾脏中病毒总DNA、RNA和整合前病毒DNA分别达到了18 000 copies/10^(6) cells、15 000 copies/μg RNA、15 000 copies/10^(6) cell。本研究证明了通过尾静脉注射正常人PBMC,可成功建立Hu PBMC-NPG/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人源化小鼠模型,并且HIV病毒可成功感染该模型。本研究建立了有效测定HIV整合前病毒DNA的方法,为艾滋病体内复制水平及病毒库大小和对多种新型抗HIV疗法的治疗效果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高阳 刘嘉睿 王长俊 马妍 周颖 董廷 王涛 孙语璐 顾潮江利用抗原结合多肽嫁接抗体技术制备抗hCG单域抗体 被引量:3 2018年 本研究旨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结合多肽的基础上应用嫁接抗体技术制备抗hCG单域抗体,简化单域抗体制备过程,提高多肽生化稳定性。利用单域抗体通用骨架(cAbBCII10),以hCG结合多肽取代互补决定区CDR1或CDR3,合成cAb BCII10嫁接抗体全基因序列并与sfGFP基因序列融合后,插入到带有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成功构建了pET30a-(His6)-cAbBCII10-CDR1/hCGBP1-sfGFP与pET30a-(His6)-cAbBCII10-CDR3/hCGBP3-sfGFP融合蛋白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得到高表达量的可溶性融合蛋白。利用Ni-NTA亲和柱纯化得到纯蛋白,应用SDS-PAGE鉴定纯化的蛋白为正确表达的目标蛋白。通过抗原抗体结合实验,发现hCG结合多肽嫁接到单域抗体通用骨架的互补决定区CDR1或CDR3后都有抗原结合活性,具有相似的抗体滴度,且嫁接到CDR3后的抗原结合活性比CDR1要高(2–3倍)。嫁接抗体基本保留了所用单域抗体框架较为稳定的生化特性,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碱耐受性,同时,所接入的hCG结合片段对hCG具有较特异的结合活性。 彭静 王琼 程小玲 刘梦雯 王美 辛化伟关键词:单域抗体 CDR3 全自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快速筛查呋喃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3 2019年 文章通过开发硝基呋喃类药物磁微粒化学发光试剂盒,建立了以磁微粒作为固相载体、化学发光作为检测信号的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结合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用磁微粒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法(MCLIA)同时对4种硝基呋喃类药物(呋喃西林代谢物(SEM)、呋喃唑酮代谢物(AOZ)、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和呋喃妥因代谢物(AHD))在不同来源的鸡肉样、鱼样中的残留量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仪的国家标准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共检测鱼肉、猪肉、鸡肉和贝类样品等共计78个样本,与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在98%以上。结果表明全自动微粒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法具备有自动化程度高,多项目同时检测,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等优势,可用于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的快速筛查。 梁高道 毛翔 黄常刚 赵沙沙 金伟 张德军 计梦琴关键词:硝基呋喃类药物 Kelch样家族成员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2024年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Kelch样家族成员作为Cullin3泛素连接酶的底物结合亚基,可以介导特定底物蛋白的泛素化降解从而影响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研究的进行与深入,Kelch样家族成员在心血管领域的作用也逐渐明朗,该蛋白家族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异常表达。本文基于现有研究对Kelch样家族在高血压、心肌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功能与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罗颖 殷哲 张子君 余起锋 李果 汪奕倩 涂均楚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泛素化 科教融合理念下“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年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双语教学成为提高学生外语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有战略眼光的生物技术精英人才的有效途径。结合“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从双语教材的选择、教师科研成果和研究热点转化应用于课堂、双语微课程的建设、本科生进实验室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在科教融合理念下进行“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改革的举措和成效,旨在为科教融合视域下生物学相关双语课程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赵沙沙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科教融合 双语教学 褪黑激素抑制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增大所诱发的心律失常 2024年 褪黑激素(melatonin,Mel)已有研究表明其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但对离子通道作用尚不清楚。本实验探究了Mel对小鼠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late-sodium current,I_(Na.L))的抑制作用、在器官水平上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采用膜片钳技术全细胞模式记录离子电流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利用多通道采集分析系统同步记录小鼠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结果显示,Mel抑制瞬时钠电流(transient-sodium current,I_(Na.T))和特异性I_(Na.L)开放剂2 nmol·L^(-1)海葵毒素II(anemone toxins II,ATX II)诱导增大的I_(Na.L),其IC_(50)值分别为686.615和7.37μmol·L^(-1),且Mel不影响L型钙电流(L-type calcium current,I_(Ca.L))、瞬时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I_(to))和AP。此外,16μmol·L^(-1)Mel可缩短ATX II延长的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并消除了由ATX II诱导的早发后除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s,EADs)。在Langendorff灌流的小鼠心脏上,16μmol·L^(-1)Mel显著降低了室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的发生率。综上所述,Mel主要通过阻断I_(Na.L)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为Mel的临床新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武汉科技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批准号:2023130)。 文杰 刘汗峰 杨岩岩 张泽夫 罗岸涛 曹珍珍 马季骅关键词:褪黑激素 动作电位 心律失常 膜片钳 利用在线数据库分析乳腺癌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相关信号通路基因的临床意义 2021年 针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的免疫疗法在乳腺癌中获得了显著成功。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抗体治疗中受益。为了鉴定PD-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在乳腺癌中作为预后标志物的潜力,本文通过Oncomine、GTEx数据库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挖掘了PD-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及预后作用,并且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PD-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的癌症中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乳腺癌中,PD-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并且其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的分期及年龄无关。将乳腺癌患者按照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的中位值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高表达组显示出更好的总体生存率。此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结果显示,PD-1与非受体型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non-receptor,PTPN)家族的表达高度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开展新的基于PD-1的免疫疗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陈路 李习平 胡爽 戴周彤 何晓宏 王志文关键词: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