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方宇嫒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淡水
  • 1篇有机碳
  • 1篇中国茶
  • 1篇社会建设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产业
  • 1篇生态教育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文明建设
  • 1篇突变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农田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生产
  • 1篇气温
  • 1篇文明建设
  • 1篇向量自回归
  • 1篇脉冲

机构

  • 5篇池州学院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池州职业技术...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许信旺
  • 1篇郑聚锋
  • 1篇林凡
  • 1篇沈佐民
  • 1篇王红新
  • 1篇付伟
  • 1篇王菲
  • 1篇石小磊
  • 1篇方宇嫒

传媒

  • 2篇池州学院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池州师专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极端气温事件对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动态影响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用安徽省17个城市逐日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采用百分位法计算了1988—2010年安徽省年际极端气温事件,并以计量经济学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将极端气温事件作为一个因子与农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机械总动力构建了新的经济-极端气温事件模型。进一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极端气温事件对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极端高温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总体为负向,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而极端低温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期为正向,后期逐渐转为负向。极端高温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较高,可达0.033%,极端低温事件次之。模型内引起农业生产变化的各因子中,极端高温事件的贡献比例可达25.3%,是重要的影响因子;极端低温事件的贡献比例最高为10.9%,也是比较主要的影响因子。
付伟许信旺司红君刘蕾朱琦
关键词:气温极端气温事件结构向量自回归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产业发展与保障措施被引量:4
2008年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文章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领域和实施途径,提出现阶段应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
许信旺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产业生态教育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07年
我国是茶叶的祖国,茶文化研究与发展随着茶叶事业的发展而深入。茶文化内容丰富,其“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从茶文化的内涵、及各主要学者的观点来讨论茶文化的定义;简述了世界饮茶文化的基本情况;从近五年茶文化发展动态说明茶文化的活动与研究已得到人们的喜爱和社会的认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缓解工作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国际和国内文化交流;特别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我校学生思想状况,提出茶文化的研究要与当地经济现状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以促进地方经济和校园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
沈佐民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
淡水湿地围垦后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对安徽沿江淡水湿地(龙感湖、大官湖、泊湖、青通河、升金湖)和周边农田的土壤剖面中土壤活性炭(DOC1)、缓效性碳(DOC2)、稳定性碳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皖江流域湿地表层土壤DOC1、DOC2和稳定性碳含量介于0.96-8.49g·kg-1、0.62-6.14 g·kg-1、2.86-15.56 g·kg-1;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稳定性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出现了下降趋势。
林凡方宇嫒石小磊郑聚锋王红新
关键词:农田土壤有机碳
安徽省近50年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和季节性差异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安徽省17个观测站1962-2011年的逐日最低温度资料,利用百分位阈值法计算了各站极端低温事件,在此基础上使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和EOF方法对安徽省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总体上,年极端低温事件空间分布呈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季节尺度上则表现为春、秋季南北多、中部少,夏、冬季西多东少。各站极端低温事件均表现为冬季最多、春秋次之、夏季最少的季节特征。年和四季极端低温事件均是皖东北减少最快,但减少最慢的区域各不相同,其中夏、秋季部分区域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其变化在空间上都具有一致性,均中部大、南北小。年及春、秋、冬季极端低温事件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初总体以偏多为主,70至80年代偏多偏少相间,而夏季则变化幅度较大。90年代中期之后,年及四季极端低温事件均以偏少为主。年及春、秋、冬季极端低温事件在70年代之后均总体呈减少趋势,90年代左右开始显著减少,而夏季则在90年代中期之后才开始显著减少。另外春、秋季极端低温事件在80年代末出现了突变特征,而年及夏、冬季则表现出渐变的特征。
付伟许信旺刘蕾司红君王菲路漫其
关键词:极端低温事件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