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实验技术教研室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卢帆李典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脊髓
  • 3篇脊髓损伤
  • 3篇脊髓损伤大鼠
  • 2篇动功
  • 2篇运动功能恢复
  • 1篇单唾液酸神经...
  • 1篇蛋白
  • 1篇电刺激
  • 1篇断续波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节苷脂
  • 1篇疏密波
  • 1篇唾液
  • 1篇唾液酸
  • 1篇维生素
  • 1篇维生素E
  • 1篇连续波
  • 1篇GFAP
  • 1篇GFAP表达
  • 1篇巢蛋白

机构

  • 3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杨拯
  • 3篇张晓
  • 1篇江明礼
  • 1篇曹德琦
  • 1篇李禹呈
  • 1篇陈建敏
  • 1篇何秋兰
  • 1篇李向莲
  • 1篇谢光科
  • 1篇包旭
  • 1篇邱有波
  • 1篇田芸
  • 1篇梁楠
  • 1篇谢少华
  • 1篇丁红霞
  • 1篇李巧惠
  • 1篇张尧
  • 1篇李典
  • 1篇龚都
  • 1篇唐伟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波形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波形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应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大鼠均制成T9水平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疏密波电针组(A组)、连续波电针组(B组)、断续波电针组(C组)、造模组(D组)4组,每组12只。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对各组大鼠进行后肢功能的BBB评分、斜板试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第1天,A、C组BBB评分优于造模组(P<0.05),斜板试验角度A组优于造模组(P<0.05)和C组(P<0.01);第3天,BBB评分A、B、C组优于造模组(P<0.05),斜板试验角度A组显著优于造模组(P<0.05);第7天,BBB评分A、B、C组优于造模组(P<0.05),斜板试验角度A、B、C组均优于造模组(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大鼠脊髓损伤后第1天,SOD活性A、B、C组较造模组明显增高(P<0.05),MDA含量较造模组显著降低(P<0.01);第3天,A、B、C组较造模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A组明显高于C组(P<0.05),A、B、C组MDA含量低于造模组(P<0.05);第7天,A、B、C组SOD活性优于造模组(P<0.05),MDA含量低于造模组(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波形电针对于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疏密波能明显通过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加快自由基的清除,加强血液循环,减少脊髓损伤的继发损伤等方面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张尧邱有波杨拯李禹呈谢少华龚都曹德琦江明礼梁楠张晓
关键词:脊髓损伤疏密波连续波断续波
维生素E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维生素E(VitE)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采用Allen法(10g×12.5mm)在T9造成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VitE治疗组(B组)、GM1治疗组(C组)和VitE+1/2GM1治疗组(D组),每组12只。伤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分别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大鼠SCI后B、C、D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优于对照组,第1天、第7天BBB评分和斜板试验D组明显优于B、C组(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使用VitE联合GM1对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效果优于VitE或GM1单独用药。
杨拯何秋兰唐伟谢光科李巧惠丁红霞李向莲包旭陈建敏田芸张晓
关键词: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维生素E脊髓损伤
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巢蛋白与GFA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在电刺激干预下大鼠脊髓损伤节段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及二者关系与非电刺激组的区别,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方法应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电刺激组于术后24h开始给予夹脊穴和足三里穴电刺激,频率10Hz,电压2.5V,每天1次,每次30min,空白组和对照组无特殊处理。采用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和显示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1、3、5、7、14d)脊髓T9巢蛋白和GFAP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电刺激组大鼠术后1周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于空白组(P〈0.05)。电刺激组1~7d巢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第7天达到峰值并且其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4d巢蛋白表达降低,但同比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1~5dGFAP表达升高,第5天达到峰值,7~14dGFAP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电刺激干预下,脊髓组织局部巢蛋白表达增强,GFAP持续表达被抑制,电刺激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元再生修复和功能恢复,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持续反应性增生,减少胶质瘢痕形成。
卢帆李典杨拯张晓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刺激巢蛋白GFA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