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 作品数:62 被引量:508H指数:12
- 相关作者:吴旬生陈长喜李毅斌张士元陈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先天性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伴角膜变性一例被引量:1
- 2007年
- 患者男性,27岁,因“右眼渐视物不清5个月余”,于2006年6月28日来我院就诊。5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右眼视力下降,偶伴眼红、疼、磨等不适。患者为足月顺产,无窒息史,出生1个月后面部出现皮疹,之后全身皮肤逐渐变黑,干燥,少汗,但无光过敏。患者14岁时皮肤出现点状脱色素,外院皮肤科诊断为“皮肤黑变病”,未给予治疗。
- 邓世靖孙旭光梁艳闯王智群李然
- 关键词:角膜变性萎缩性先天性血管皮肤黑变病皮肤科诊断
- 微波热疗对眼部肿瘤的治疗现状被引量:5
- 2004年
- 赵军阳孙宪丽
- 关键词:微波热疗眼部肿瘤生物学效应
- 112例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临床组织病理学初步分析被引量:40
- 2005年
- 目的初步探讨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分型。方法收集112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患者的116份石蜡切片标本,分析归纳临床相关资料,进一步分析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根据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及血液组织肿瘤分类方案进行重新分类诊断。结果患者年龄8~80岁,平均49岁。病程20d至22年,平均22个月。双眼患病者16例(14.3%)。临床常见表现为眼球突出、局限性肿块(69例,占61.6%)。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11例(9.8%),非典型淋巴细胞增生10例(8.9%),淋巴瘤91例(81.3%)。其中,黏膜相关组织型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74例(占淋巴瘤患者81.3%)。结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以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慢性迁延性病程,双眼发病并不少见。
- 游启生李彬周小鸽孙宪丽安裕志史季桐李辽青高飞
- 关键词:眼肿瘤淋巴瘤
- 药源性角膜病变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6
- 2004年
- 邓世靖孙旭光李然王智群张岩罗时运
- 关键词:预后微生物学检查
- 重视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个体化综合治疗被引量:19
- 2007年
-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发生于婴幼儿时期最为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随着新治疗方法的不断出现,传统的RB治疗目标和治疗模式已逐步转变为以保留眼球和视功能作为前提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新模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RB的临床治疗新思路和个体化综合治疗新手段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目前,多数医院仍首选眼球摘除术,同时以外部放射治疗作为补充,其治疗模式相对滞后、局限和单一。因此,国内临床眼科医师应重视结合我国RB的实际发病情况,改变以往的传统治疗理念,合理借鉴国外的先进治疗经验,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起切实可行的RB个体化综合治疗新模式。(中华职科杂志,2007,43:481-483)
- 李彬孙宪丽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疗法
- 38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侵及视神经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侵犯视神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至2002年381例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其性别、年龄、眼别、病程、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与视神经侵犯程度进行分析。结果RB患儿视神经受侵犯的程度与病变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分型有一定关系(P〈0.01)。结论减少视神经受累的危险因素对RB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中华眼科杂志.2007,43:489-492)
- 任若瑾李彬李辽青孙宪丽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浸润视神经预后
- 警惕眼科手术后的群发性感染被引量:6
- 2007年
- 在眼科集中手术的条件下,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疏忽,都会给术后群发性感染的发生留下隐患。术后群发性感染多以细菌感染为主。白内障摘除术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这两个领域中集中大量的手术最为普遍,国内眼科界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面对已经发生的术后群发性感染的惨痛教训,眼科医师需认真总结与随时警惕。只要严格地把好术中和围手术期的各个环节,术后群发性感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 孙旭光黎黎
- 关键词:眼科手术手术期间
- 努力提高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被引量:7
- 2003年
- 罗清礼孙宪丽
- 关键词:脉络膜黑色素瘤
- 脉络膜黑色素瘤血管生成因素与其预后指标关系探讨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mRNA及VEGF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 ,分析血管生成因素与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及组织病理学预后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检测 6 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瘤组织中VEGFmRNA、VEGF的表达 ;应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factorⅧ relatedantigen ,FⅧ RAg)抗体标记瘤体血管内皮细胞 ,计数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结果 VEGFmRNA与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和 85 % ;VEGF表达阳性的肿瘤MVD值明显高于阴性者 (单因素方差分析 ,P =0 0 0 0 ) ;不同体积的肿瘤表达VEGF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2 5 ) ;是否伴有巩膜导管受侵的肿瘤表达VEGF阳性率的差异也有显著意义 (P =0 0 34) ;而不同最大基底直径 (largesthumordiameter,LTD)、不同细胞类型、不同位置的肿瘤表达VEGF阳性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不同LTD、不同体积、不同细胞类型、是否侵犯巩膜导管其肿瘤的MVD值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t检验 ,P值分别为 0 0 12、0 0 0 8、0 0 0 1和0 0 0 0 ) ,与不同患者年龄和不同位置其肿瘤的MVD值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血管生成因素与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预后指标有密切关系 。
- 王凤华李彬孙宪丽李辽青陈长喜
- 关键词:脉络膜肿瘤黑色素瘤病理性新生血管化内皮生长因子淋巴因子预后
- 眼科病理检查标本的获取和送检被引量:5
- 2005年
- 李彬孙宪丽
- 关键词:眼科学组织病理学研究眼部疾病疾病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