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
- 作品数:101 被引量:1,227H指数:19
- 相关作者:王超韩国其周建仁陈玉璞薛朝阳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宽浅水域风生流及床面冲淤数值模型被引量:3
- 1992年
- 给出了一个描述宽浅水域风生流及床面冲淤的数值模型。模型中采用静水压强分布等假设下的三维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作为宽浅水域中风生流的基本方程,用单方程紊流模式估计涡粘性系数,对常用的壁函数技术进行了改进。算例表明,计算得到的风生流流速垂线分布规律与现有的实例数据吻合良好。此外,模型中还考虑以推移质为主的泥沙运动,在具有矩形水平剖面的海湾中计算出风生流流场及伴随的床面变化。
- 韩国其汪德爟
- 关键词:风生流冲淤水域河床
- A/O生物转盘工艺处理氨氮废水被引量:12
- 2001年
- 研究了A/O系统后接生物转盘工艺,对低CODCr和高氨氮的石化厂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碳氮比为3.8时,对 CODCr和氨氮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进水CODCr浓度为1048.70mg/L,氨氮浓度为275.16mg/L时,COD。去除率达93.26%,氨氮去 除率达94.7%。
- 孙卫红操家顺江溢
- 关键词:氨氮废水A/O系统生物转盘废水处理工艺
- 硫酸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
- 1997年
- 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就是对企业生产全过程进行具体的监测、分析和评估,找出物料和能源流失的部位、数量和原因,进而对症下药,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从而实行清洁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可分为筹划和组织、预评估、评估、备选方案的制定和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七个步骤。以硫酸企业为例。
- 操家顺薛人杰
- 关键词:清洁生产审计生产过程硫酸生产
- 河道扩散器排放近区稀释度研究被引量:4
- 1993年
- 稀释度是扩散器排放近区最重要的特性参数.本文借助试验研究的成果,分析河道扩散器排放近区流态特性。运用连续方程、动量和动能守恒原理,推导出回流型流动、无回流型流动及分层流流动三种流态情况下近区稀释度的计算公式。通过试验资料验证计算成果,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 王超吴东敏
- 关键词:稀释度
- 应用于污染环境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被引量:23
- 2002年
- 该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胡庆昊朱亮
- 关键词: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土壤污染水环境污染环境恢复
- 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3
- 2003年
- 对城市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成因及类型、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定量化研究、控制和管理现状等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
- 宫莹阮晓红胡晓东
-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城市水质地表径流污染
- 污染的孝妇河对其流域裂隙水化学环境的影响被引量:3
- 1999年
- 根据孝妇河的纳污情况选择了3个断面,定期采样分析监测河水水质.对1989—1996年的监测结果的分析整理得到河水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证明了引起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矿坑水的排入.研究了河水与裂隙水之间的接触关系,发现两者之间不仅存在联系通道,而且裂隙水的水头明显低于河水水头.说明河水可以渗漏的形式补给裂隙水,引起裂隙水的污染.同时也从水化学的方面找到了污染的河水影响裂隙水化学环境的证据.
- 吴耀国沈照理钟佐李广贺
- 关键词:河流污染污染源环境影响
- 污染底泥释放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7
- 2004年
- 从受污染底泥的危害入手 ,提倡在有效控制外源的同时 ,积极对受污染底泥的释放进行控制。根据控制方法原理的不同将污染底泥释放控制技术分为物理控制技术及生物控制技术 ,并综述了上述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并对其利弊作出评价 .最后 ,分析了受污染底泥释放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 敖静
- 关键词:污染底泥控制技术生物控制外源
- 水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加权平均复合模型应用被引量:48
- 2001年
- 依据模糊集理论 ,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京杭运河蔺家坝断面的水质进行了初次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 ,引入加权平均分析方法 ,对水质进一步评价 ,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本研究提出了环境质量分级与评价的模糊综合 -加权平均复合模型。它既克服了单层评价模型因考虑的因素过多 ,权重难以分配的困难 ,又避免的二级模糊评价时 ,对于最大隶属度同为一个级别的样点 。
- 张龙江
- 关键词:环境质量评价模糊综合评判加权平均水质评价
- 叶片式水力机械转轮内流计算模式的发展
- 1990年
- 叶片式水力机械转轮内部的流动是极其复杂的。目前数值计算模式已成为研究转轮内部流动规律的主要手段。在50—60年代,人们常将转轮内的流动简化为一维或二维无粘流动,采用叶栅理论或流线法求解。从60年代开始,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被广泛应用于二维无粘流动的求解。自70年代以来,准三维无粘流动模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考虑粘性的二维流动模式也开始问世。80年代以后,有关三维无粘流动和粘性流动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文简述了转轮内流计算模式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详细评述了现有的主要计算模式。
- 韩国其刘大恺
- 关键词:叶片式水轮机转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