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黄山气象管理处

作品数:36 被引量:131H指数:8
相关作者:吴有训吴永泽王进宝徐巍王克勤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气象局安徽省宣城市气象局安徽省黄山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气候
  • 9篇气象
  • 6篇灾害
  • 6篇气候特征
  • 5篇雾凇
  • 4篇气象分析
  • 4篇降水
  • 4篇暴雨
  • 3篇对流有效位能
  • 3篇雨凇
  • 3篇气温
  • 3篇强降水
  • 3篇位温
  • 3篇相当位温
  • 3篇雷电
  • 3篇雷电灾害
  • 3篇假相当位温
  • 2篇雨期
  • 2篇云海
  • 2篇云凝结核

机构

  • 36篇安徽省黄山气...
  • 4篇安徽省气象局
  • 3篇安徽省宣城市...
  • 3篇安徽省黄山市...
  • 3篇安徽省公共气...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黄山国家森林...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黄山学院
  • 1篇安徽省大气探...
  • 1篇安徽省气候中...
  • 1篇蚌埠市气象局

作者

  • 13篇吴有训
  • 4篇陈晓红
  • 4篇吴永泽
  • 3篇王克勤
  • 3篇王进宝
  • 3篇徐巍
  • 2篇谭稳
  • 2篇江斌
  • 1篇杨保桂
  • 1篇杨和健
  • 1篇汪钟兴
  • 1篇程雪生
  • 1篇程铁军
  • 1篇金其龙
  • 1篇张世能
  • 1篇王向阳
  • 1篇许剑勇
  • 1篇王克强
  • 1篇朱亚宗
  • 1篇高展

传媒

  • 4篇气象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气象科技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知识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减灾与发展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黄山学院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山雾凇气候特征及旅游气象指数预报被引量:10
2020年
利用1956—2018年黄山风景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山雾凇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山年均雾凇日数63.3 d,最多年份为82 d,最少为35 d,年雾凇日数呈减少趋势;雾凇出现最早月份在10月,最迟在5月,冬季雾凇日数约占全年的7成,最多为1月,最少为5月;黄山雾凇的平均初日为11月7日,最早初日为10月8日,平均终日为4月7日,最迟终日为5月12日,连续最长雾凇日数为32 d;近20 a黄山雾凇出现气温范围为-18.7~1℃,风速范围为0~20.6 m/s,任何风向均能出现雾凇;南北向的雾凇直径、厚度和重量略大于东西向,最大值出现在1、2月份,最大直径为230 mm,最大厚度为105 mm,最大重量为1138 g/m。气温、湿度和风速均与雾凇强度呈现显著性相关,最低气温和水汽条件是影响黄山雾凇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风速主要影响雾凇大小。占绝大多数的微量雾凇日数达不到雾凇景观标准,能形成雾凇景观的日数年均20.1 d。利用影响雾凇景观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黄山雾凇旅游气象指数,经实践检验准确率良好,可为气象业务应用提供预报参考,提升黄山旅游气象服务品质。
许剑勇陈建春吴永泽
关键词:雾凇气候特征
一次早春多单体冰雹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黄山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2009年2月发生在黄山地区一次冰雹天气个例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此次降雹是由于高空急流引发的,有一次积云合并过程,具有多雷暴单体的基本特征。②冰雹发生在早春2月,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组合反射率也很高,但由于空气柱气温较低,垂直液态水含量相比初夏的冰雹要小,-20℃高度相比初夏低1~2km。
金飞胜黄飞羽方素青查光英
关键词:早春多单体冰雹个例分析
黄山近50年的气候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1956—2005年黄山风景区光明顶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黄山旅游风景区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黄山风景区年均温、冬季、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强于夏季;降水总体趋势下降;年平均日照时数也呈总体下降趋势,表明黄山风景区气候正在趋向变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升高显著,冬季增温明显,夏季降水变化加剧。
王向阳杨彬章敬国张世能杨和健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日照时数
皖东南地区暴雨频数的时空特征被引量:4
1998年
统计了皖东南地区1960~1989年暴雨频数,考察暴雨序列样本之间相似系数,得出多波振动的暴雨频数年际变化模式和半波振动的月际变化模式。年暴雨频数的大小与水旱年基本对应,并存在准3年周期振荡;半波振动的峰区对应梅雨期。月暴雨频数的地理分布又与重要天气系统活动关系密切。
吴有训吴有训徐光海杨萍程向敏汪海莲吴永泽
关键词:农业暴雨频数
黄山连续性云海过程的天气学分析被引量:20
2005年
用美国NCEP/NCAR的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分析了黄山1 984年1月1 9~2 4日连续6天云海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和物理量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50 0hPa平均高度场鄂霍次克海为阻高,乌拉尔山以东为高压脊,我国东北存在一低压,黄山受偏西气流影响;1 0 0 0hPa平均高度场黄山处在南伸的高压底部,受NE气流影响。物理量时间演变图上,1 8~1 9日降温、降湿,垂直速度由上升气流转变为弱下沉气流;云海出现阶段,气温、比湿、垂直速度稳定少变,风速较小,风向较乱。
吴有训王克强杨保桂程铁军金其龙吴继根
关键词:天气学分析云海连续性NCEP/NCAR平均高度场时间演变特征
2013年8月17日黄山莲花峰重大雷电灾害的气象分析
用安徽省黄山气象站地面观测气象资料、美国NCEP全球分析FNL资料,对2013年8月17日黄山莲花峰雷电灾害进行气象分析。主要结果如下:我国东北伸到长江下游为冷槽,测站受其影响;低层东伸的湿舌为测站提供了丰富的水汽。T-...
吴有训陈晓红张从贵吴永泽
关键词:雷电灾害对流有效位能假相当位温
文献传递
黄山顶云凝结核的观测与分析
云凝结核(CCN)是指云中过饱和度条件下能够活化的大气气溶胶粒子。CCN可以直接定量地将气溶胶和云相联系,因此CCN浓度的确定是气溶胶、云以及气候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云滴的谱分布通过改变云滴的有效半径影响...
谭稳银燕陈魁洪杰伏传宏
关键词:云凝结核数浓度过饱和度
文献传递
黄山雪、雨凇和雾凇的气候特征被引量:22
1999年
用黄山1956~1996年气象资料,分析讨论了黄山雪、雨凇和雾凇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①年降雪日数、雨凇日数和雾凇日数均为多波振动的时间演变规律,年际变化具有阶段性,并存在准12年周期的低频振荡。②10月到次年5月份都有可能出现降雪、积雪、雨凇和雾凇,冬季出现日数最多;3月份比冬季各月略少,但雨凇日数多于12月份。③降雪初日最早为9月17日,终日最迟为5月26日;积雪、雨凇和雾凇初日最早在10月份,终日最迟在5月上、中旬。④日最大降雪量为30mm,出现在3月中旬;电线积冰最大重量为12.148kg·m-1,出现在12月。⑤雨凇保持阶段的气温在-4.5~0.8℃之间,比雾凇和雨雾凇高,次数按风向分布无明显差异;雾凇和雨雾凇在NW风向附近出现次数最多。
吴有训王进宝王克勤金高松陈健武柯红兵
关键词:雨凇雾凇气候分析
黄山台风“海葵”强降水与鞍型位势高度场分析
2016年
为了提高台风暴雨天气预报能力,服务黄山旅游业。笔者用美国NCEP全球分析FNL资料、台风路径资料和安徽省黄山气象站地面观测气象资料,对2012年8月8—11日台风"海葵"造成黄山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山迎风坡上暖湿空气被强迫抬升作用,台风位于850 h Pa鞍型位势高度场中停滞少动,产生连续性大暴雨。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长时期位于测站上空,急流轴线南侧辐散流场具有抽吸低层大气的作用,而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是大暴雨发生发展的动力机制;低空来自海洋的持续偏东气流是热量、水汽和动力输送带,补充到台风环流中是大暴雨发生和维持的重要条件;低空为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层,存在潜在的对流性不稳定条件。
吴有训陈晓红张从贵吴永泽
关键词:台风环流型
黄山景区2013年6月6日至7日大暴雨天气过程
2014年
本文对2013年6月6日至7日安徽省黄山景区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得出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垂直运动条件、水汽条件及不稳定条件的上下位置及时间基本上保持一致,并与发生强降水的三个典型条件相符合,进而为今后预报及分析暴雨过程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模式:1受西南暖湿气流、中低层低涡、高空低槽及切变线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形成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江淮气旋的特点,雨区主要发生在低空切变线及西南急流之间的区域。2垂直运动条件:在6月7日3:00-8:00,黄山景区水汽辐合上升运动较为强烈。3水汽条件:此次暴雨过程深厚湿层的湿度高于90%,西南急流输送水汽的最高速度达到26 m/s,位于水汽通量散度场-16大值之内,并且聚集有大量的水汽。4不稳定条件及热力:K通常位于36-40,最大值能够达到40。假相对位温通常要大于34.0,最大为35.5,对云滴碰撞及合并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使其能够增大从而形成强降水。5降水的特点:此次暴雨过程持续的时间较短,但强度较大且相对集中,时空分布不够均衡。6预报差异:与预报时间相比,降雨的开始时间提前了七小时左右,也提前了十几个小时结束,与预报的级别相比,实际降雨的级别要偏大。
许剑勇高展
关键词:暴雨天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