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院
- 作品数:203 被引量:961H指数:15
- 相关作者:王国重吕文星徐建华金双彦刘东旭更多>>
- 相关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泾河合水川流域近50年径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在泾河合水川流域1964-2011年的年降雨、径流变化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Mann-Kendall法、双累计曲线法定量分析了其趋势及相互关系,并探讨了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964-2011年的年降雨量呈轻微下降趋势(P=0.52),年变率-0.04 mm/a;径流深呈不显著下降趋势(P=0.97),年变率-0.10 mm/a。变化趋势与泾河东北部、黄河河口-龙门区间西南部类似,与黄河中游其它子流域差异较大。二者突变年份分别为2000年和1978年。1964-1978年是该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天然时期,1979年后受水保工程修建、植被覆盖增加等人类活动影响,降雨-径流关系发生变化。
- 陈锡云郭东静高晓栋金双彦
- 关键词:径流变化土地利用变化
- 河南省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风险评估及保障体系
- 李中原王国重程焕玲郝捷张继宇黄振离赵蓓蓓陈朝阳李永丽段金
- 该项目属水环境领域先进技术应用研究。水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针对河南省水库流域存在的水土流失、盲目施肥、网箱养殖等突出问题,提出应用水土保持、植被缓冲区、人工湿地、前置库等先进技术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生态补偿、水资...
- 关键词:
-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测土配方施肥
- 偃师区不同坡度带植被覆盖度分布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为了探寻坡度分布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通过Landsat 8和DEM提取了偃师区坡度与植被覆盖度信息,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偃师区坡度较缓、植被覆盖状况良好,适宜人类居住、生活;植被覆盖度分布受2°、6°、15°、25°坡度影响较大,在≤15°坡度范围内10%~30%植被覆盖度占总面积的比重最大,但2°~6°带内60%~80%植被覆盖度占总面积比重最大,6°~15°带内>80%植被覆盖度占比最大;坡度超过15°后60%~80%、>80%植被覆盖度占总面积的比重占据优势地位,坡度超过25°后,>80%植被覆盖度所占比重又超过60%~80%的植被覆盖度,居于领先地位;>80%、60%~80%植被覆盖度随着坡度的增加呈先减少再增加而后逐渐减少的趋势,45%~60%、30%~45%、10%~30%、<10%植被覆盖度分布则是随着坡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偃师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显著,植被覆盖状况大幅增加,治理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 王国重李中原程焕玲张继宇高镜清杨丹李秀红卢圆章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遥感影像
- 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影响被引量:61
- 2006年
- 利用气候模型结果和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评估黄河源区未来的水资源.根据IPCC DDC的13个系列的GCMs成果,结合黄河源区的实测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在未来100 a内的可能变化;建立了考虑融雪和冻土影响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经验证该模型能够适用于黄河源区.计算出了相应的径流情景,分析了黄河源区水量尤其是水资源特性(径流的年内、年际分布)的可能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需水量进行了简单评估.
- 郝振纯王加虎李丽王振华王玲
- 关键词:气候变化黄河源区水量径流特性
- 黄河天然年径流长期突变特征的小波与李氏指数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基于小波变换与李氏指数(Lipschitz-exponent)的分析方法,对黄河陕县水文站长期(1470- 2000)天然年径流时间序列变化的突变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小波变换与李氏指数分析方法不仅能将其年径流变化的突变点在时间域上展现出来,而且清晰地给出各种突变类型、强弱及分布。分析也表明其年径流在531年的变化中,共有22次较大的突变,平均24年出现一次,每次突变的类型和影响程度均有所不同;而其在近50年以来发生了4次突变,大约10年左右出现一次突变,且持续时间也较长,与以往相比其突变的频次和影响程度加剧,这对进一步研究黄河径流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张少文张学成王玲丁晶金菊良
- 关键词:年径流突变特征黄河
- 黄河的历史变迁和面积河长特征数据的沿革被引量:6
- 2019年
- 在追寻黄河面积和河长的历史沿革时发现,黄河有历史记载以来的2 000多a间,很难找到黄河面积和河长等特征数据。通过查阅清朝至中华民国的相关资料,参考黄河的历史变迁,发现由于黄河的水系、流域边界经常变化,加之当时测量技术的限制,因此黄河流域面积、河长等特征概念和特征数据到了中华民国时期才开始出现。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几个时期的黄河集水面积和河长特征值的历史沿革情况,最新的河湖普查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集水面积约为813 122 km^2,黄河干流河长约5 687 km;黄河流域面积大于50 km^2的河流有4 157条,水面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有146个。
- 蒋秀华吕文星高源常远远
- 关键词:历史变迁黄河
- 基于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的坡面细沟侵蚀及形态演化研究
- 2023年
- [目的]寻求效率和精度均高且适应性强的坡面细沟侵蚀测量技术手段,克服传统测量方法效率低,成本高,适用性差等问题,为坡面细沟侵蚀演变过程及定量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方法]利用无人机通过贴近摄影测量获取连续6场人工模拟降雨下坡面细沟发育的高分辨率影像及模型,经定位精度、模型精度和侵蚀模拟3个方面验证,定量揭示坡面细沟侵蚀及形态演化过程的可行性。[结果](1)三维实景模型地理配准均方根误差RMSE_(3D)=1.5 cm,像控点平面误差RMSE_(H)=0.42 cm,高程误差RMSE_(V)=0.88 cm,模型细节及纹理清晰,分辨率达到毫米级。(2)多期模型能够清晰刻画细沟发育经历的雨滴溅蚀—片蚀—小跌水—断续细沟—连续细沟5个阶段。坡面细沟平均沟宽、沟深、密度分别从最初的1.25 cm,0.82 cm,0.05发展到最终的3.27 cm,4.75 cm,0.23,最大沟长236 cm,最大沟深14.23 cm。(3)细沟土壤侵蚀量模拟值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不断接近真实值并趋于稳定,平均误差在10%以内。[结论]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能较好地反映细沟发育演化过程,作业效率及便利性较传统测量方法具有显著优势。
- 姚怡航张展李永红孙贯芳娄永才苏冰妮张洵高照良
- 关键词:无人机细沟侵蚀模拟降雨
- 豫西南山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养分流失特征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对豫西南山区不同用地类型养分流失特征进行研究,为区域土地规划、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桃庄河流域和铁瓦河流域5类常见农田,监测其地表径流中的养分浓度,并用SCS模型估算了平水年份农田中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养分数量。[结果]各种农田径流中的养分含量和平水年随径流流失的养分数量基本一致,桃庄河流域表现为:COD_(Mn)>氮肥>磷肥;铁瓦河流域是:氮肥>COD_(Mn)>磷肥,这表明前者施用的有机肥和氮肥较多,后者则是氮肥和有机肥较多;不同农田随径流流失的养分数量状况,桃庄河流域为:药材地>芝麻地>玉米地>花生地>果园;铁瓦河流域则为:蔬菜地>玉米地>坡地>林地>果园,这不仅与施肥种类及数量有关,还与种植的作物、下垫面等状况有关。[结论]该区需调整作物结构、改变盲目施肥的传统,减少养分流失和面源污染。
- 王国重李中原屈建钢左其亭张武云
- 关键词:农田养分SCS模型
- 雨强和土地利用对豫西南山区氮磷流失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为了掌握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养分流失的影响,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从豫西南山区采集的5种常见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开展了6种雨强下TN(总氮)、TP(总磷)的流失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产流中,雨强对TN的平均含量影响显著,雨强大于1.0 mm/min时才会对TP的含量产生影响;不同用地产生的泥沙中,雨强大于等于3.0 mm/min时才会对TN、TP的含量产生显著影响。2土地类型对TN、TP的流失量也有极大的影响,乔木林、灌草地因其具有较坡耕地、梯田与荒草地更好的土壤结构,TN、TP的流失量相对较少,但前两者之间与后三者之间的差异不大。3对径流中TN、TP的含量与雨强作回归分析,除乔木林地和灌草地略有不同外,其他各用地类均为对数拟合的效果最差,多项式拟合的决定系数较高;不同用地产沙中TN、TP含量与雨强的关系,均以多项式拟合的效果为最好。
- 王国重李中原田颖超屈建钢徐建昭刘占欣
- 关键词:人工降雨雨强氮磷流失土地利用丹江口库区
- 大理河2017年“7·26”暴雨产洪产沙浅析被引量:2
- 2019年
- 阐述了大理河2017年"7·26"暴雨洪水的水文情势,计算了次洪径流量和次洪输沙量,并与历史洪水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本次洪峰流量、次洪径流量和次洪输沙量在历史点群的左上方或点群中间。结果表明:几十年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修复政策的实施,大理河流域下垫面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遇到"7·26"这样的强降雨,依然会产生高含沙洪水。
- 金双彦高文永郭邵萌高亚军
- 关键词:下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