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系

作品数:193 被引量:1,833H指数:22
相关作者:汤丹刘兴余龚兰高美刘丹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0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9篇医药卫生
  • 23篇农业科学
  • 10篇理学
  • 8篇生物学
  • 8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乳杆菌
  • 14篇抗氧化
  • 13篇发酵
  • 12篇酸乳
  • 12篇活性
  • 11篇嗜酸乳杆菌
  • 10篇抑菌
  • 10篇乳酸
  • 10篇乳酸菌
  • 10篇去卵巢
  • 9篇受体
  • 9篇自由基
  • 9篇高铁肌红蛋白
  • 8篇色谱
  • 8篇首乌
  • 8篇嫩度
  • 8篇何首乌
  • 7篇去卵巢大鼠
  • 7篇猪肉
  • 7篇氨基酸

机构

  • 192篇南京师范大学
  • 46篇宁波大学
  • 1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江南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安徽省农业科...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江苏省淡水水...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南京市畜牧家...
  • 2篇爱尔兰国立大...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宜宾学院
  • 1篇东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野生植物...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68篇潘道东
  • 57篇金邦荃
  • 27篇曹锦轩
  • 27篇曾小群
  • 24篇孙杨赢
  • 23篇郑铁松
  • 21篇吴振
  • 17篇周涛
  • 17篇吕丽爽
  • 9篇高美
  • 9篇刘琛
  • 8篇郭宇星
  • 7篇张祎
  • 7篇龚兰
  • 7篇汤丹
  • 7篇朱云
  • 6篇汤祥明
  • 6篇吴旻丹
  • 6篇陶锦鸿
  • 5篇陈海仟

传媒

  • 53篇食品科学
  • 2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0篇中国食品学报
  • 7篇现代食品科技
  • 4篇畜牧与兽医
  • 4篇食品与机械
  • 4篇核农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营养学报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3篇第六届长三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食品科技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市真空学...
  • 2篇中国食品科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卫生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13篇2016
  • 15篇2015
  • 9篇2014
  • 14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11篇2010
  • 17篇2009
  • 16篇2008
  • 20篇2007
  • 16篇2006
  • 13篇2005
  • 8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1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致昏方式对獭兔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100v、75v、65v、55v电致昏和人工致昏(棒击法)的宰杀方式,研究致昏方式对獭兔兔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致昏方式对兔肉最终pH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75v致昏组与100v致昏组间宰后1h的背最长肌pH值差异显著(P<0.05);宰后1h,不同致昏方式对兔背最长肌的肉色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和后腿肉的L值、a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到宰后24h,100v致昏组与75v和65v致昏组间背最长肌的a值差异显著(P<0.05),75v致昏组与65v和55v致昏组间后腿肉的a值差异显著(P<0.05)。宰后24h,75v致昏组的肌肉颜色鲜红,而人工致昏组和100v致昏组的肌肉颜色较苍白;100v致昏组的滴水损失最大,为3.738%,而75v致昏组的最小,为2.420%;蒸煮损失最大的为100v致昏组,最小的为55v致昏组,其次是75v组;肌肉嫩度最好的是75v致昏组,最差的是人工致昏组。
熊国远朱秀柏赵辉玲施帅汤祥明
关键词:獭兔肉品质
ε-聚赖氨酸/海藻酸钠抗菌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6
2016年
为了研制新型食用抗菌包装材料,以海藻酸钠为基材、1%(质量分数)甘油为增塑剂、2%CaCl_2溶液为交联剂,ε-聚赖氨酸作为抗菌剂,制备具有抑菌性能的海藻酸钠复合膜。比较分析ε-聚赖氨酸添加量对ε-聚赖氨酸/海藻酸钠薄膜的物理特性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海藻酸钠膜的羰基吸收峰由原来的1 640 cm^(-1)迁移到1 670 cm^(-1)。DSC分析表明复合膜的熔化温度由195.83℃上升为198.71℃。复合膜分子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相互作用,其力学性能明显改善。当ε-聚赖氨酸在膜基质的添加量为8%时,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最大值30.61 MPa和30.45%。复合膜的抑菌性能随ε-聚赖氨酸浓度的增大而改善,当ε-聚赖氨酸在膜基质的添加量为8%时,薄膜抗菌能力最为显著。
汤秋冶潘道东孙杨赢曹锦轩曾小群吴振
关键词:海藻酸钠Ε-聚赖氨酸机械性能抑菌性
质构仪在大米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0
2007年
以13种稻谷样品为材料,用质构仪测定米饭的硬度、黏度、黏着性、弹性、回复能量、回复形变、最终负载、硬度能量、僵化度9种质构指标;用蒸煮法测定大米吸水率、膨胀体积、米汤碘蓝值、米汤干物质等蒸煮指标,分析研究大米质构品质指标与蒸煮品质指标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米饭的弹性与膨胀率、碘蓝值呈显著的正相关,粳米相关系数为0.853、0.774,籼米为0.827、0.816;黏度与吸水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粳米0.971、籼米0.824;黏着性与米汤干物质也有显著的相关性,粳米相关系数为0.788,籼米为0.829;回复能量、回复形变等指标与蒸煮品质指标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可用硬度、黏度、黏着性、弹性来评价大米的食用品质。
战旭梅郑铁松陶锦鸿
关键词:大米质构品质蒸煮品质
环丙氨嗪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被引量:2
2009年
本研究拟通过抗原合成、多克隆抗体制备等途径建立快速的环丙氨嗪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主要采用戊二醛桥连法,偶联半抗原环丙氨嗪和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或卵清白蛋白(OVA),制备酶联检测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经紫外光谱和气相-傅里叶-红外光谱鉴定,在紫外265ntll波长处得到环丙氨嗪-BSA吸收峰;在红外3350-3300cm^-1、1660—1500cm^-1和1695~1665cm^-1波长处分别得到环丙氨嗪-BSA和环丙氨嗪-OVA特征性偶联吸收峰,证实本试验人工合成的2对抗原均偶联成功。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的偶联比分别达到25.9:1、23.1:1,为进一步制备抗血清和酶联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工作基础。
罗芳琴金邦荃侯翔王冉
关键词:环丙氨嗪人工抗原
日龄对麻鸭肌内脂肪、肉质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通过测定不同日龄麻鸭的肌内脂肪含量,蒸煮损失、剪切力、失水率、肉色等肉品质指标,研究日龄对肌内脂肪和鸭肉品质的影响,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不同日龄麻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日龄麻鸭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日龄对蒸煮损失、剪切力、失水率和b*(黄度)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龄增加,蒸煮损失减小,剪切力变大,b*(黄度)变大。在不同日龄麻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中发现,45日龄、180日龄、360日龄分别检测出28种、35种、3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醛类和酮类是主要成分。不同日龄麻鸭的特征性风味物质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造成不同日龄鸭肉风味差异的主要原因。
郑和洋潘道东孙杨赢曹锦轩曾小群
关键词:日龄肌内脂肪含量肉质
磁性光子晶体编码微球液的微流控合成及其对赭曲霉毒素A的富集、净化研究
通过微流控自组装技术,将纳米二氧化硅、磁性四氧化三铁颗粒共组装微球磁性光子晶体微球,该微球具有均一的光子晶体微球及磁性特性,通过该合成技术,可以制备得一系列不同光谱编码的磁性光子晶体微球。通过对微球表面进行化学基团的修饰...
李建林郑铁松刘蕊沈鹏郑茜刘妍丁志
非标记光反射干涉生物传感器及其检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08年
构建了基于反射光干涉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用原子力学显微镜对传感单元的表面进行了表征,对检测系统传感单元进行优化,以人IgG和抗人IgG为模型建立了反射光干涉生物传感器的应用模型。结果表明:应用甩膜法构建的传感单元具有较平整的表面,以二氧化钛为干涉增强层的传感单元具有低背景信号,检测光学厚度信号与检测浓度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建立的非标记检测系统在环境、食品安全检测、药物筛选及生物材料等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建林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
产叶酸乳酸菌的筛选及对发酵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为筛选出高产叶酸的乳酸菌并研究该乳酸菌对发酵乳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从5种乳酸菌菌株: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的发酵液中检测叶酸含量,并通过检测复合发酵乳的p H、持水力、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来研究产叶酸的乳酸菌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产叶酸量最高,其次是嗜酸乳杆菌,分别为51.40和34.77μg/m L。并且以基础菌发酵乳为对照组,添加产叶酸乳杆菌发酵乳为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会提高,同时p H也显著下降(p<0.05)。本实验为开发功能性发酵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曹佩陈杉杉王文文潘道东吴振曾小群
关键词:叶酸乳酸菌高效液相色谱发酵乳
碱性氨基酸修饰乳清蛋白基质凝胶功能性研究
本研究拟探讨碱性氨基酸(Arg、Lys和His)对乳清蛋白基质凝胶功能性的影响,以期提升和改造凝胶的功能性和多样性以满足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试验采用三种以上碱性氨基酸溶于12%(w/v)乳清蛋白溶液中使其最终浓度为0....
王耀松李伟伟
关键词:碱性氨基酸乳清蛋白凝胶功能性质
文献传递
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清除DPPH自由基机理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从传统中草药何首乌中分离出单体二苯乙烯苷,对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在模拟体内反应条件下,二苯乙烯苷与DPPH进行缓慢反应,运用柱层析手段分离纯化得到主要反应产物,分别对产物进行HPLC-MS、FIRT、NMR分析确定其结构,进而推断出二苯乙烯苷抗氧化的途径和路线;通过分离得到的主要反应产物,证明二苯乙烯苷清除自由基机理主要是酚羟基给出氢原子后,自身聚合形成二聚体。
吕丽爽汤坚Chi-Tang Ho
关键词:二苯乙烯苷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