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作品数:2,113 被引量:4,187H指数:32
- 相关机构: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两级耦合固碳降碱反应气量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级耦合固碳降碱反应气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单位时间向各容器通入的高碱物的物料量;S2:根据物料量确定单位时间各容器内所需要通入的烟气的烟气量;S3:根据对应的烟气量确定单位时间向一级容器通...
- 尹希文张锋陈离段中伟王智欣李永恩高林君祝华军于秋鸽甘志超
- 一种冲击地压局部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地压局部监测预警系统,包括报警装置、震动传感器、应变监测装置和信号处理装置,震动传感器用于监测巷道围岩的震动位移量,信号处理装置分别与震动传感器、应变监测装置以及报警装置电连接,信号处理装置用于获取震动...
- 秦子晗冯美华谢非杨光宇张晨阳陆闯陈法兵
- 文献传递
- 一种含水层下坚硬覆岩预裂弱化控制导水裂缝带高度方法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含水层下坚硬覆岩预裂弱化控制导水裂缝带高度方法,涉及煤炭开采技术领域,为便于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而发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工作面主采煤层与含水层之间覆岩的结构特征;根据所述覆岩的结构特征,确定所述覆...
- 张玉军宋业杰冯彦军陈佩佩高超樊振丽范淑敏张风达张志巍赵秋阳李友伟
- 文献传递
- 不同冲击倾向性煤体声发射能量特征与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为了弄清声发射与冲击倾向性的关联性,对具有强、弱和无冲击倾向性的煤体开展单轴压缩下的声发射试验,分析了煤体的声发射能量特征与定位事件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强冲击倾向性煤体在受载前期和中期,声发射能率与总能量数均很低,临近峰值强度时开始急剧增长;弱、无冲击倾向性煤体声发射能量在整个阶段表现较活跃,尤其在受载的中后期,呈阶梯式逐步增长趋势;不同冲击倾向性煤体均在临近破坏时出现大量高能量声发射信号。声发射能率和总能量数趋于活跃可作为煤体破坏的前兆信息,随着冲击倾向性的增强,声发射能量趋于活跃越滞后。声发射空间定位演化结果直观反映了煤体内部声发射源位置与破裂发展状况,其空间分布与聚集位置可对应于煤体内部应力集中与宏观破坏区域;随着煤体冲击倾向性的增强、受载应力水平的增大,声发射定位事件数量逐步增加,临近峰值强度时,声发射定位事件急剧增长。声发射总能量数、定位事件数与冲击倾向性呈正相关关系,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煤体积聚和释放弹性能的能力。
- 杨磊
- 关键词:煤体声发射
- 煤矿微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分析与优化方法被引量:2
- 2022年
- 微震监测台网的监测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台网布置、速度模型、震相读取误差、走时区域异常、定位算法、设备运行状态和环境噪声等,其中台网布置现阶段可以人为优化。为了对微震监测台网的监测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台网布置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煤矿微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分析与优化方法。分析了台网布置因素中对微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四因素:有效波形数、最大空隙角、近台震中距和台站高差,指出有效波形数、近台震中距和台站高差对震源深度求解误差起决定性作用,有效波形数和最大空隙角对震中定位精度起决定性作用。结合现有台网和工作面情况,得出四因素的分布云图,通过四因素分布云图逐项对微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优化,得出新的台网布置方案;对新方案进行定位误差与灵敏度分析,得出全矿井的震中定位误差、震源定位误差及区域灵敏度,对新方案进行二次评价;若二次评价结果满足要求,则可将新方案作为最佳台网布置方案;若二次评价结果不满足要求,则重新进行四因素分项评价并对方案进行优化,直至满足要求为止。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方法对唐口煤矿5307工作面的微震监测台网进行优化后,爆破震源定位误差均值由59.2 m降到37.2 m,定位误差最大值降到100 m以下,误差在50 m以下的爆破事件占总数的69.0%,说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微震定位精度,优化台网监测能力。
- 陈法兵吴红军崔保阁王元杰王元杰
- 关键词:震源深度
- 薄煤层工作面设备选型配套及关键技术研究
- 2024年
- 介绍了薄煤层工作面开采技术现状,分析了薄煤层开采需求和存在难点,研究针对薄煤层工作面高效开采设备选型配套关键技术,为解决薄煤层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 马端志马端志刘德健马梓焱于彬
- 关键词:薄煤层
- 一种液位变化预警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位变化预警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含水层的水位监测数据集;基于预设的至少一个监测指标,对所述水位监测数据集中的水位监测数据进行监测指标运算,获取与所述监测指标相对应的监测指标数据序列;获取每...
- 张风达尹希文胡炳南樊振丽张玉军宋业杰李磊赵秋阳武晓适张志巍
- 深部巷道围岩复合注浆加固技术被引量:3
- 2022年
- 针对深部巷道围岩复杂地质条件下单一注浆方式和注浆材料不能达到理想的注浆效果问题,提出了一种深部巷道围岩复合注浆加固技术。以山西某矿3210孤岛工作面为例,阐述了复合注浆加固技术原理及应用。首先,结合现场试验区域的地质力学测试结果、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等,计算3210回风巷各破裂区的范围;其次,基于围岩分区破裂特点,提出3步注浆工艺,即浅部低压渗透注浆、深部高压劈裂注浆和补充注浆,并根据各分区的范围确定3步注浆工艺中各个钻孔的深度;然后,根据各个分区中裂隙的发育程度和裂隙开度,选择相应的注浆材料:高渗透区宜采用无机水泥注浆材料,中等渗透区宜采用超细水泥注浆材料,低渗透区宜采用高分子化学浆液进行补注;最后,根据现场注浆试验,确定不同破裂区的注浆压力参数。采用注浆加固岩体锚固力、注浆加固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和围岩完整性3个指标综合判断3210回风巷注浆加固效果:采用复合注浆加固技术后,巷帮煤体锚固力提高144%,达到230kN;顶板和巷帮围岩单轴抗压强度分别增加10.9%和18.5%,分别达到50.68 MPa和23.37 MPa;巷帮煤体波速提高15.2%,达到750 m/s。从注浆区域与未注浆区域围岩变形速率和变形量来看,复合注浆加固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 付玉凯付玉凯孙志勇王涛
- 特厚煤层孤岛工作面小煤柱巷道“支-卸”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针对特厚煤层孤岛工作面来压强烈、留设宽煤柱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小煤柱合理宽度,通过强力锚杆锚索支护和“水力压裂+爆破”卸压技术进一步控制巷道变形。研究结果表明:小煤柱巷道应布置于端头顶板破断稳定后的“弧形三角块”结构下方,煤柱塑性区宽度为3.5 m;根据小煤柱近场变形机理,提出了以提高锚杆锚索的控制范围、煤帮护表范围、煤帮的表面张力、煤柱帮抗滑移能力为原则的强力支护系统;根据小煤柱远场应力环境,提出工作面侧采用水力压裂,采空区侧采用爆破的立体层次卸压工法;采用联合作用后,底鼓量减小了56%,小煤柱侧变形减小了74%,满足巷道使用。
- 田伟鹏刘跃东崔佐军王东攀范小龙马秉亮
- 关键词:特厚煤层孤岛工作面小煤柱水力压裂爆破
- 6~10 m厚煤层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其工作面系统自适应智能耦合控制
- 2024年
- 厚煤层储量及产量占我国原煤总储量及产量的一半,通过梳理厚煤层开采历史沿革,总结了我国厚煤层开采40年来的技术及装备研发实践,系统分析了以高端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围岩智能耦合理论为代表的6~10 m大采高综采高效智能化综采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提出了大采高支护理论及围岩智能耦合控制的突破是厚煤层一次开采高度突破的首要因素,完善的感知体系建立是液压支架自适应支护的前提,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大采高工作面高效推进及装备智能协同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阐明了大采高综放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关系,剖析了采高增加对硬煤层冒放性的有利影响,提出了基于煤矸识别、放煤机构控制的“纯煤段记忆放煤+煤岩分界模糊段人工反馈式干预放煤”的智能放煤控制策略;分析了大采高开采“采–运”协同智能耦合控制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刮板输送机链速间联动调节的工作面装备间多机异构耦合自适应协同控制模型;研发了厚煤层开采中10 m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分析了厚煤层开采不断突破开采高度极限的新认识,从开采装备、控制系统等方面提出厚煤层一次开采高度的突破的研发方向。
- 韩会军韩会军王国法许永祥雷声李艳鹏
- 关键词:厚煤层开采大采高综采大采高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