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作品数:616 被引量:1,161H指数:13
相关作者:林忠军刘大钧张克宾张沛李尚信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75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9篇哲学宗教
  • 20篇文化科学
  • 13篇文学
  • 12篇历史地理
  • 9篇医药卫生
  • 5篇政治法律
  • 5篇语言文字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49篇周易
  • 105篇《周易》
  • 76篇哲学
  • 49篇易传
  • 46篇帛书
  • 40篇儒家
  • 38篇《易传》
  • 37篇象数
  • 32篇《易》
  • 28篇儒学
  • 25篇阴阳
  • 23篇生生
  • 21篇易经
  • 21篇视域
  • 19篇卦爻
  • 18篇义理
  • 18篇太极
  • 18篇文化
  • 16篇理学
  • 15篇易象

机构

  • 592篇山东大学
  • 17篇复旦大学
  • 7篇曲阜师范大学
  • 4篇山东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齐鲁师范学院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山东建筑大学
  • 2篇山东教育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作者

  • 55篇林忠军
  • 45篇刘大钧
  • 28篇张克宾
  • 27篇李尚信
  • 26篇沈顺福
  • 24篇王新春
  • 23篇张文智
  • 15篇刘玉建
  • 14篇刘保贞
  • 14篇杨泽波
  • 13篇张沛
  • 12篇董春
  • 11篇邓联合
  • 10篇黄玉顺
  • 10篇姜颖
  • 10篇李秋丽
  • 8篇廖名春
  • 6篇黎馨平
  • 6篇郑万耕
  • 6篇李延仓

传媒

  • 319篇周易研究
  • 19篇中国哲学史
  • 14篇哲学研究
  • 12篇孔子研究
  • 11篇中州学刊
  • 9篇社会科学战线
  • 9篇东岳论丛
  • 7篇管子学刊
  • 7篇当代儒学
  • 6篇学术月刊
  • 5篇文史哲
  • 5篇山东大学学报...
  • 5篇高等学校文科...
  • 4篇哲学动态
  • 4篇理论学刊
  • 4篇齐鲁学刊
  • 4篇人文杂志
  • 3篇江汉论坛
  • 3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22篇2024
  • 49篇2023
  • 24篇2022
  • 19篇2021
  • 38篇2020
  • 39篇2019
  • 27篇2018
  • 23篇2017
  • 26篇2016
  • 23篇2015
  • 17篇2014
  • 12篇2013
  • 19篇2012
  • 26篇2011
  • 27篇2010
  • 16篇2009
  • 30篇2008
  • 25篇2007
  • 30篇2006
  • 24篇2005
6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孔颖达的易学诠释学被引量:2
2002年
孔颖达编撰的《周易正义》是唐代易学诠释学的代表作。孔疏从王弼易学基本原则出发 ,吸纳了汉易象数学方法 ,以其取象与取义相结合的鲜明特色 ,对《周易》的体例、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形成 ,对《周易》所蕴涵的原理 ,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解释。孔颖达的易学诠释学深刻影响了唐宋时期易学和哲学的发展 ,成为汉易向宋易过渡的桥梁。
刘玉平
关键词:孔颖达汉易王弼易学
神化体用论视域下的张载哲学被引量:5
2020年
体用论是张载哲学体系最为重要的方法论。张载的体用论思想具体展现为神化论,“一故神,两故化”,“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这种神体、化用的思想,可以说是张载哲学的总纲领。从神化体用论来看,张载思想中长期争论的虚、气关系问题也能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虚气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体用关系,虚相当于神、气为化用。这种体用神化论,与玄学的有无论、佛学的色空论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儒家体用论的生生活力。“神化为天之良能”,但人可以“穷神知化”“存神过化”,因此,神化论在张载思想中也体现了本体论和工夫论的合一。导源于《易传》的神化论,经张载、王夫之的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国哲学史上独特的神化派哲学。
翟奎凤
关键词:神化佛老
中国当代“情理学派”与“当代新儒家”——从冯友兰与熊十力的一段公案谈起
2022年
一、楔子我今天跟大家谈的是中国当代“情理学派”与“当代新儒家”,从冯友兰与熊十力的一段公案谈起。这段公案是1932年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冯友兰往访熊先生于二道桥。那时冯氏《中国哲学史》已出版。熊先生和他谈这谈那,并随时指点说“这当然是你所不赞同的”,最后又提到“你说良知是个假定。这怎么可以说是假定。良知是真真实实的,而且是个呈现,这须要直下自觉,直下肯定”。冯氏木然,不置可否。
林安梧
关键词:当代新儒家冯友兰熊十力二道桥公案
东亚易学:源起、特征及发展趋向
2024年
东亚是一个地缘政治和文化的概念。东亚易学起源于中国,在东亚诸国传播之后,不断展现其发展的同步与连续性、思想方法的相似性及其本土化过程中呈现的多样化。东亚易学研究以东亚易学为研究对象,整体反思东亚易学所取得的成就,探讨东亚易学内在逻辑关系、解释方法与思想的一致性、本土化过程、发展趋向等问题。东亚易学的特点是传承与发展、一体化和多元化并存。东亚易学研究应跳出狭隘的民族意识,以更为开放的宽广视域,客观理性地对待东亚诸国易学。随着国际性学术交流互动,当今东亚易学个性化、本土化特征越来越不明显,东亚诸国易学交叉研究新格局已经形成,一体化特征日益凸显,但也存在基础研究尚未完善,宏观研究未受重视,新的研究方法有待探索等问题。这些也是东亚易学研究的重点和新方向。
林忠军
关键词:一体化
晚期梁漱溟的“儒家马克思主义”
2023年
晚期梁漱溟尝试通过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解决他早期文化观中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问题。由此梁漱溟实际上建构了一种“儒家马克思主义”,即儒家思想框架下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阐释。首先,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同属于文化第二路向,因此有两相结合、会通的可能性;其次,只有通过与经历了现代化的第二路向文化即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前现代的儒家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最后,儒家“仁”的思想可以作为批判西方现代化问题的道德规范性标准,儒家的伦理本位思想被他用来阐释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冯波
关键词:儒家思想伦理本位共产主义社会规范性
再论马王堆帛书《系辞》中的“马”被引量:3
2002年
马王堆帛书《系辞》中的“马” ,其义同于“数”。根据《素问》的记载 ,“数”是人中之阴阳 ,“象”是天地之阴阳。这与帛书《要》篇中将《易》归于“人道”的说法相通。另外 ,据秦汉时代的流行观点 ,伏羲画卦的传说也与人道思想有关。
连劭名
关键词:帛书象数人道
汉代天人之学与《易纬》的“身体哲学”
2022年
汉代流行的天人之学是以阴阳灾异为内容的、可感可证天人感应体系。同时,汉代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天人之学。它是以太一(太极)神为主宰,以十二月为纲目,运用当时多学科知识编织起来的对称而共存的天人之宇宙图式。迎合汉代天人之学,《易纬》大量吸收了当时天文、历法、生物、中医等自然科学知识,重构一种具有易学特色的天人之学。在这个体系中,人体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其功能、德性、行为及安恙与整个自然世界紧密相连,再次凸显人体在世界万物中的地位。此时身体不再是人体器官的简单合体,而是活生生整体宇宙的显现。《易纬》对于人体疾病发生与防治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防病治病仍有重要意义。
林忠军
关键词:天人感应《易纬》卦气身体哲学
程颐关于《周易》道体的深度发明——以王弼、孔颖达道论为理论环节被引量:1
2017年
程颐理学的哲学法眼,无疑就是程颢所标举的"自家体贴出来"的"天理"。然而学界关于二程尤其是程颐的天理是如何体贴出来的观照甚少,因此深化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程氏易学与理学的研究而言,则具有更加重要的学术价值以及文化创新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程颐易学与理学的哲学逻辑架构的深入分析,可以透显出天理本体地位及其核心内涵的理论赋予源自于程颐对于《周易》道体的深度发明:一是"无形只是道"的理论界定,二是"性命之理"的本体发现,三是"道二"的哲学开新。由此,程颐理本论逻辑框架获得源头活水的理论支撑,《周易》道体亦得以高度的哲学活化,易学与理学融为一体。
刘玉建
关键词:《周易》道体
感而遂通、化成天下--《周易》中的感通思想探微被引量:9
2020年
感通思想是《周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中国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感应是感通之初阶,而感应又基于阴阳交感,与《周易》中的"相应说"有内在关联。阴阳交感、上下交济是感通之内在运行机制;由外而内,然后再由内而外是感通之基本过程。观与感相辅相成,通过外观神天之道、内观心性本体可以明了感通之源动力。对感通之本体大源之把握需要通过内功修炼及感同身受来证悟,而非仅仅为文字解说。《周易》哲学之本体生成论有助于人们理解感通之本体大源及其发用。圣人立教旨在教人以性导情、由情复性并进而参赞天地之化育。
张文智
关键词:《周易》
关于佛教宇宙观与科学的一点思考被引量:3
2003年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宗教与科学曾发生激烈冲突。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宗教迷信节节败退,科学知识取代宗教迷信,成为世界的主宰和信仰的中心。然而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却因与现代科学存在着神秘之缘,而在现代科学之林中,仍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本文就佛教宇宙观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的某些相通之处而略作探讨,揭示前人对佛教理论认识存在的不足,以兹引起世人对佛教理论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李尚儒
关键词:佛教
共6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