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茶叶研究所

作品数:22 被引量:319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冬花伍丽蒋堃潘庆李剑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茶树
  • 5篇绿茶
  • 4篇种质
  • 4篇茶树种质
  • 3篇栽培
  • 3篇基因
  • 3篇茶园
  • 2篇设施栽培
  • 2篇种质资源
  • 2篇绿茶品质
  • 2篇克隆
  • 2篇基因CDNA
  • 2篇CDNA全长
  • 2篇茶品
  • 2篇茶品质
  • 2篇茶树种质资源
  • 1篇地方种
  • 1篇地方种质
  • 1篇地方种质资源
  • 1篇性状

机构

  • 22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康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安徽教育学院
  • 1篇汉中市农业科...
  • 1篇安康市汉水韵...

作者

  • 21篇余有本
  • 12篇周天山
  • 8篇肖斌
  • 6篇江昌俊
  • 5篇李冬花
  • 4篇伍丽
  • 3篇方世辉
  • 3篇金珊
  • 3篇姚丽娟
  • 3篇巩雪峰
  • 2篇李剑
  • 2篇肖瑶
  • 2篇张秀云
  • 2篇冉隆贵
  • 2篇王朝霞
  • 2篇蒋堃
  • 2篇冯雪
  • 2篇李佼
  • 2篇潘庆
  • 1篇李小霞

传媒

  • 6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茶叶科学
  • 1篇茶业通报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国茶叶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茶叶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7
2010年
比较了滚筒杀青、微波杀青、滚筒+微波杀青和微波+滚筒杀青4种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的绿茶理化成分含量高,具有色泽翠绿的特点;滚筒杀青的绿茶理化成分含量次之,香气高长,具有令人愉悦的清栗香;而采用滚筒+微波杀青的绿茶综合上述两种杀青方式的优点,其干茶不仅色泽翠绿,而且具有高长的清栗香气,理化成分含量适中。
周天山余有本李冬花伍丽李小霞
关键词:绿茶杀青微波
生物有机肥对春茶的肥效研究被引量:46
2009年
【目的】探讨生物有机肥对春茶生长、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生物有机肥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生物好氧发酵技术,分别以鸡粪、玉米秸秆和牛粪、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堆制优质生物有机肥料A和B。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施用2 250 kg/hm2生物有机肥A和B及施用450 kg/hm2无机复合肥和有机肥等4个不同施肥处理(分别为T1,T2,T3和T4)对春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施肥能显著提高春茶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T1,T2,T3,T4处理分别增产23.5%,21.8%,15.0%和9.9%;4种施肥处理的茶鲜叶内含物含量均大于不施肥处理;T1,T2,T3,T4和不施肥处理的酚氨比依次为6.65,6.20,7.06,5.72和5.77;与T3处理相比,T1,T2和T4处理分别增收15.54%,11.49%和0.86%。【结论】堆制的生物有机肥安全、高效,能促进茶树生长,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园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任红楼肖斌余有本王飞权姚丽娟李冬花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茶园肥效
不同栽培模式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2
2008年
对陕南茶区的纯茶园、塑料大棚茶园、松茶间作茶园及林篱茶园4种常见栽培模式的茶园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塑料大棚茶园、松茶间作茶园和林篱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提高土壤养分状况.3种复合式茶园茶叶品质也较纯茶园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而茶多酚含量却显著低于纯茶园茶叶.因此,林茶复合栽培模式和大棚模式茶园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巩雪峰余有本肖斌陈婵婵金珊
关键词:茶园栽培模式生态环境茶叶品质
设施栽培与常规栽培绿茶香气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设施栽培环境对绿茶香气的影响,为绿茶设施栽培方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法),提取设施栽培茶叶和常规栽培茶叶的挥发性物质进行GC/MS分析,参考相关文献及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并采用内标法对香气组分进行定量,采用密码审评法对2种茶样进行感观审评。【结果】共鉴定出57种香气成分,其中设施栽培茶叶51种,常规栽培茶叶43种;常规栽培茶叶的香气指数、香气总量分别是设施栽培茶叶的3倍和1.38倍;设施栽培茶叶含有较多的低沸点物质,但其芳香族化合物及萜烯类风味物质更为丰富和广泛。感观审评结果显示,设施栽培茶叶清香浓郁,常规栽培茶叶带有花香。【结论】2种茶叶香气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相似,但香气类型、香气物质的组成比例、香气指数、香气物质的总量和大多数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
余有本金珊张秀云肖斌巩雪峰
关键词:设施栽培常规栽培香气物质GC/MS分析
陕南地区高EGCG茶树资源筛选被引量:23
2010年
以陕南地区茶树种质资源圃中的83个品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EGCG含量,用4个生化指标对28个高EGCG茶树品种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EGCG含量为6%~11%,平均含量9.097%,高EGCG含量的茶树品种有28个。通过品质分析初步筛选出西乡大河12号、宜昌大叶种等高EGCG且品质优良的茶树品种。
蒋堃肖斌余有本冉隆贵冯雪王震伍丽
关键词:资源筛选主成分分析生化指标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cDNA在烟草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7年
为了在烟草中合成咖啡碱,将咖啡碱合成酶(Tea caffeine synthase,TCS)基因cDNA全序列克隆到双元载体pBI121中,通过农杆菌叶盘转化法将TCS基因成功转入烟草,结果得到72株转基因烟草植株。对其中3株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和PCR-Southern检测,证实TCS基因已整合到基因组中;RT-PCR和Northern分析显示,TCS在这些植株中均能正常转录。用从转基因植株中提取的粗酶液进行体外酶促反应,能催化7-甲基黄嘌呤和可可碱向咖啡碱的转变,由此表明,转基因烟草植株中能产生具有正常生物学活性的TCS,但从3株转基因烟草中均未检测到咖啡碱。
余有本江昌俊宛晓春黎星辉
关键词:咖啡碱转基因烟草
设施栽培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研究设施茶园的栽培方式对春季绿茶品质的影响,为设施茶园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常规栽培绿茶为对照,通过对设施栽培绿茶中主要生化成分、五种儿茶素含量的测定,香气物质的GC-MS分析及感观审评,对设施栽培茶叶的品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设施栽培环境下茶叶的茶水浸出物和氨其酸含量较常规栽培有所增高,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略低于常规栽培;设施栽培的五种主要儿茶素总量低于常规栽培茶叶,但儿茶素品质指数有明显提高;GC-MS分析共鉴定出57种香气物质,其中设施栽培的茶叶有51个组分、常规露天栽培的对照茶叶43个组分。通过对2种茶叶主要香气组分和香气特征物质的对比,发现二者主要香气物质和香气特征物质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设施栽培茶叶感观审评得分93.45,略高于对照的93.40分。因此,设施栽培茶园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绿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金珊余有本张秀云肖斌周天山巩雪峰
关键词:设施栽培
优良茶树新品种陕茶1号的选育被引量:17
2013年
陕茶1号是通过单株选育-无性繁殖的方法从全国茶树良种紫阳群体种中选育出来的。多年品种比较试验表明,该品种发芽早,芽头肥壮,持嫩性强,鲜叶产量达到6 343.8kg/hm2,比福鼎大白茶高15.7%;内含成分丰富而独特,属于高氨基酸(5.2%)、低咖啡碱(2.8%)、低茶多酚(12.2%)的茶树品种,适制绿茶,制茶品质优良;抗病虫性和抗逆性强,适合于陕南及周边茶区种植。
余有本王衍成纪昌中吴世明李华海周天山
关键词:茶树育种
茶树根际土壤因子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研究茶树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为1.70×105-98.70×105cfu/g,其中真菌数量为0.98×103-26.30×103cfu/g,放线菌数量为3.28×104-52.70×104cfu/g,细菌数量为1.04×105-95.30×105cfu/g。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土壤含水量、pH、速效氮和速效磷明显影响真菌的数量;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明显影响放线菌的数量;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明显影响细菌的数量。通径分析显示,速效磷和pH是影响真菌、细菌的主要因子,其中速效磷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是0.995 3和0.828 8;pH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是0.506 0和0.506 4;含水量、有机质对真菌和细菌数量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但直接通径系数都未达到显著水平,主要是通过pH、速效磷和其他土壤因子的相互作用来影响真菌和细菌的数量。
伍丽余有本周天山李冬花冯雪蒋堃
关键词:茶树土壤微生物土壤因子
茶树GDP-甘露糖-3′,5′-异构酶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对茶树GDP-甘露糖-3′,5′-异构酶(GDP-Mannose-3′,5′-epimerase,GME)基因cDNA全长进行克隆分析及原核表达。【方法】以茶树品种"乌牛早"叶片的cDNA为模板,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GME,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pETiteTM N-His SUMO Vector构建GME原核表达载体pET-GME,在大肠杆菌HI-Control BL21(DE3)中进行原核诱导表达。采摘同一茶树嫩茎、芽、叶片以及不同品种茶树叶片样品,提取其RNA,反转录合成cDNA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GME在不同茶树组织和品种中的表达谱。【结果】克隆获得了长度为1 427bp的GMEcDNA全长序列,其包含长度为1 13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6个氨基酸。构建了GME原核表达载体pETGME,其在大肠杆菌HI-Control BL21(DE3)中能诱导表达分子质量约60ku的融合蛋白。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ME基因在芽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嫩茎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叶片中的表达量随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不同茶树品种之间的表达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从茶树叶片中克隆得到了GMEcDNA全长序列,并成功对其进行了原核表达。
李佼余有本周天山肖瑶柳洁肖斌
关键词:茶树荧光定量PCR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