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
- 作品数:139 被引量:315H指数:7
- 相关作者:严婷婷盛小平朱明松胡长青王宇博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干没荣利,得不以道”:入隋南人术艺化之表现、特征与缘由
- 2022年
- 隋代南人多有从事术业者,成为一个特殊群体,颇为活跃。就其术艺类别而言,阴阳、卜筮、医巫、音律、相术、技巧等皆有代表人物,在隋文帝、隋炀帝的诸多军政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揣摩上意,奉承其旨,政治品格佞幸化,因而“待遇甚厚”,屡受封赏。在南北文化整合的历史背景下,诸人多有传输江左伎艺、融通南北之表现。这些术艺化南人多出自南朝士族,之所以“得不以道”,主要在于作为“亡国之余”,入隋南人普遍受到以关陇旧族为代表的北人的排抑,隋文帝、隋炀帝“雅信符应”,以致一些投机之南人以术艺附合,“干没荣利”。
- 王永平
- 朱天曙作品选
- 1998年
- 朱天曙
- 关键词:作品选历史系
- 学术论文研读与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被引量:2
- 2001年
- 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有开设研究生课程班、组织教师岗位进修和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等等.这些培训活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历史教师的不同需求,但是它们一般都采用学历培训的课堂授课形式,注重知识传授,没有真正将着眼点转向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方面上来.
- 朱煜
- 关键词:历史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培训教育模式
- 论隋文帝之“雅好符瑞”
- 2023年
- 隋文帝杨坚“雅好符瑞”,自其图谋代周立国以至统治之末,力行不废,以致“造作而进者,不可胜数”,汇集为《皇隋感应志》等文献,数量之巨,前所未有。隋文帝注重宣传,以此培训地方朝集使,并译为梵文,流播异域。就其符瑞之核心内容或主题而言,主要集中于隋文帝“受命之符”与“奉天承运”。在符命造作方式上,除利用各类传统术数诸如相术、天文星象之外,隋文帝笃信佛教,注重利用佛教因素兴造瑞应,特别在仁寿年间敕送舍利立塔过程中大肆兴瑞,推进了佛教术数化。隋文帝如此重视符命瑞应,究其原因,一是以符命论证其立国与统治之正当性,二是隋文帝“素不悦学”,“好为小数”,利用佛教编造祥瑞,三是隋文帝“素信鬼神”,因循世风,推波助澜,造成隋代符瑞盛行的政治文化风尚。
- 王永平王超
- 关键词:隋文帝术数佛教舍利
- 东晋南朝时期庐江何氏与琅邪王氏之婚媾与交游考述——从一个侧面看庐江何氏门第与地位得以维系之原因
- 东晋南朝时期,士族社会不同家族往往世代通婚,交往密切。庐江何氏家族本为兴起于魏晋之际的“小族”,及至东晋南朝,其家族门第不断上升,一个重要的因素便在于世代与琅邪王氏家族通婚和交往,得到了王氏权势人物的提携。特别是东晋王导...
- 王永平
- 关键词:东晋南朝琅邪王氏婚媾交游
- 刘宋时期门第寒微学人群体之兴起及其原因考论被引量:2
- 2015年
- 刘宋立国后,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学人群体不断兴起,其中包括隐逸经史学者、佞幸权臣中的才学之士、高僧中的尚儒人物和其他学人。这些类型的学人群体的出现,体现出中古学术文化史的新变化。就门第而言,他们大多出自寒门,或出自门第寒微化的低级士族。就其学风特征而言,寒人学术群体与高门士族社会普遍崇尚玄学不同,他们处于社会下层,大多居于非文化中心地域,因而学风偏于保守,普遍重视儒学和文艺、术数等实用才艺。刘宋时期寒门学人群体之兴起,主要在于随着晋宋社会变革,刘宋统治者不断强化皇权,在思想文化方面重视儒学,这对隐逸经师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此外,刘宋统治者强化皇权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化调整在于拔擢寒门文士以充任佞倖幸,诸藩王也招集文士,其中间有通博之学人。可以说中书通事舍人之类官职成为寒门学人的进身之阶、显名之途。
- 王永平
- 关键词:刘宋时期隐士高僧
- 北朝后期元魏皇族人物之境遇
- 2017年
- 北魏灭亡后,其皇族人物颠沛流离,或为高齐统治者逼迁河北,或西奔关中,依附宇文氏。高齐统治者及其边镇勋贵集团对待元魏皇族多有苛暴虐待之举,一味羞辱酷杀。相较而言,西奔入关的元魏宗族人物虽不无屈辱,但宇文氏统治者毕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元氏态度温和,多有招揽与任用之举,特别借重其文化与门第之优势,以提升关陇集团之竞争力。作为关陇集团的成员,杨隋王朝基本上延续了宇文周的相关政策,元氏人物在周、隋易代中也多有依附杨坚者,从而获得重任。可以说,入关之元魏人物成为关陇集团的有机组成部分,入唐后得以传承其门第。
- 王永平
- 抗战大后方的民众教育馆——以四川省和重庆市为中心的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增强抗战力量、强化社会控制,赋予民众教育馆"训练民众、动员民众之重大使命"。抗战大后方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民众教育馆,在蒋介石推动国民精神总动员及新生活运动的背景下,致力于民族精神、传统道德的教育;协助政府检查民众读物、剧本、宣讲资料;利用集会仪式等渠道对民众实施国民精神动员及日常生活改造,为战时民众动员与训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工作范围过于宽泛,人员缺乏专业训练,经费不足,以及部分职员工作敷衍懈怠,尤其还须面对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使民众教育馆工作力不从心。不过它毕竟是政府体制内的社会教育中心机构,较之体制外的民众教育力量,具有被政府强力推广的优势,因此在社会精英和政府官员心目中依然"比较卓异"。
- 朱煜
- 关键词:抗战大后方民众教育馆新生活运动
- 孙吴统治者之文化特征及其与儒学士大夫之政治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孙吴统治者出身寒微,与儒学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背景不同,表现出轻视儒学、不守礼制、崇尚巫术、喜好驰猎游戏等,在婚姻上则重色轻德。在政治上,孙吴统治者与江东士族屡有冲突。孙权立国后,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虽对江东大族施以笼络,但政治观念的冲突与斗争不断激化。对于留寓江东的士大夫群体,孙氏有所扶持,以作为对抗本土士族的工具。但相同的文化背景与长期的交往,造成了孙吴两大地域士人群体的逐渐融合。
- 王永平
- 关键词:士大夫文化
- 论历史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与课程设置被引量:1
- 1999年
- 从本世纪80年代末产生的历史教育学,与历史教学法相比,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在于学科内涵的拓展,是教育科学属下的历史教育理论形态。它以历史教育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综合历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理论,来自教育实践并直接指导教育实践。建构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需运用哲学、教育科学、历史学以及系统论等多种研究方法。哲学方法是基础,教育学原理为核心,着重展现历史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历史教育学一般包括四方面内容:(1)研究“为什么教和学”;(2)研究教和学什么”;(3)研究“怎样教和学”;(4)研究“由什么人教”。作为师范院校的一门课程,师范院校的历史系科,可开设一门《历史教育学概论》必修课程,同时有选择地开设几门选修课,如“历史教材研究”、“历史教育心理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估”等。
- 朱煜
- 关键词:历史教学法历史教育学课程设置哲学学科心理学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