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医学院消化疾病研究所
-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叶肽与胃黏膜病变和胃癌
- 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 factor family,TFF)是一群主要由胃肠道黏液细胞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在黏膜修复和重建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结构功能、遗传学改变等分子机制的研究一直是近20余...
- 任建林詹晓娟潘金水
- 关键词:胃肿瘤胃黏膜病变黏膜修复
- 文献传递
- 乙型肝炎病毒全S蛋白与纤维蛋白原α链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筛选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全S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并反向验证HBV全S蛋白候选结合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方法:将全S基因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DEST32,构建正向筛选的诱饵质粒并Westernblot法验证其在酵母中的表达.将诱饵质粒与人肝细胞cDNA文库质粒共同转化MaV203酵母细胞,在人肝细胞cDNA文库筛选候选结合蛋白,提取阳性菌落质粒测序,并分析其生物学性质.将筛选出的纤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序列及不同全S变异株基因,分别定向克隆到pDEST32及pDEST22载体中,利用Westernblot法验证表达.将诱饵质粒与猎物质粒共同转化MaV203酵母细胞,以反向酵母双杂交方法验证初筛结果的可靠性及正确性.结果:正向的酵母双杂交实验,经初筛和再转染实验纤维蛋白原α链可与HBV全S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再以纤维蛋白原α链为靶基因设计诱饵质粒,以四种变异的HBV全S蛋白为靶基因设计猎物质粒,反向酵母双杂交法证实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可与不同全S变异体(总差异率2%)发生相互作用,纤维蛋白原α链与全S蛋白的结合域可能为病毒蛋白的前268aa.结论:纤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可与HBV全S蛋白产生特异性结合,其结合域可能与病毒蛋白的前268aa产生相互作用.
- 周飞任建林卢雅丕陈美娅陈美娅潘金水许鸿志董菁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 肝硬化患者为何需要做胃镜?
- 2016年
- 我国是肝病高发区,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例,并且在我国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
- 陈立刚潘金水陈美娅
- 关键词:慢性乙肝患者慢性HBV感染者HBSAG携带率原发性肝癌患者胃镜血清流行病学
- 小鼠胚胎肝干细胞体外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3
- 2009年
- 背景:目前肝干细胞尚无特异性标志物,故其分离、培养尤其是纯化技术尚不成熟。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1/06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BALB/c胎鼠20只,13.5d龄,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无菌操作取出胎鼠肝脏,用细胞刮梳理后用IV型胶原酶消化。取分离纯化后的第2代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培养到第3代时,分别用3mmol/L丁酸钠盐与0.1%DMSO进行诱导,5d后收集细胞进行Western blotting实验。主要观察指标:胚胎肝干细胞的形态及表面分子的表达,诱导后胚胎肝干细胞m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第2代即可得以纯化,呈克隆样生长,高表达白蛋白、甲胎蛋白、C-met及角蛋白19,且多数细胞共表达白蛋白与角蛋白19、C-met与角蛋白19,双阳性率约80%。细胞诱导后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作为不成熟肝细胞的经典标志物甲胎蛋白表达减少,同时干细胞标志物c-kitmRNA水平也明显下降,角蛋白19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胚胎肝干细胞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经丁酸钠盐与DMSO诱导后可以向肝样细胞分化。
- 赵文秀尹震宇余强峰王效民
- 关键词:肝干细胞分化胚胎
- 第四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纪要
- 2014年
- 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台湾消化系医学会、台湾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香港消化病学会、香港消化内镜学会、厦门市医学会主办,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共同承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于2013年11月21至24日于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 程微子许鸿志王琳陈建民任建林
- 关键词:消化病学世界华人
- 胃黏膜病变与胃癌的几个热点问题
- @@胃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期发现和干预是防控胃癌的重要手段。
胃癌前变化包括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其中癌前状态为临床概念,指胃癌前期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炎及肥厚...
- 巴亚斯古楞刘贇鹏任建林
- 关键词:胃黏膜病变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防控措施
- 麻醉推进式双气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评估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评价麻醉推进式双气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经胃镜、肠镜、小肠钡剂灌肠和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异常而疑有小肠疾病患者进行麻醉与非麻醉双气囊内镜(DBE)检查的对比研究。126例患者共进行 DBE 检查151例次,其中经口检查60例,经肛检查41例,经口经肛结合接检查25例。随机分为麻醉组(A 组)79例次,非麻醉组(B 组)72例次。观察并记录患者检查前、中、后血压(SBP、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 A 组患者在操作全过程中无任何不适,满意度达100%,无一例出现并发症。B 组患者多诉恶心、腹痛等不适。A 组与 B 组患者比较检查中 HR、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比较检查中与检查前 HR、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E 检查共发现异常96例,检出率为76.2%,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5例,检出病变46例;不明原因腹痛30例,检出病变22例;慢性腹泻20例,检出病变1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1例,检出病变17例。结论麻醉 DBE 检查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检查手段,明显优于传统的检查方法。
- 施华秀任建林王琳翁其强刘明陈建民吴云林钟捷
- 关键词:小肠疾病麻醉双气囊内镜
- 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 施华秀
- 酵母双杂交法对HBV表面抗原主蛋白候选结合蛋白的筛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自肝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HBV主蛋白(SHBs)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探讨主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PCR扩增S主蛋白基因,定向克隆技术将靶基因克隆到pDEST32构建出S主蛋白的诱饵质粒;Westernblot方法验证转化诱饵质粒的酵母细胞表达SHBs;将诱饵质粒与人肝cDNA文库猎物质粒共同转化MaV203酵母细胞,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gal上进行三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阳性酵母菌落的猎物质粒进行DNA测序;利用核苷酸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于筛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构建S主蛋白及肝文库酵母细胞表达载体,进行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肝细胞cDNA文库,筛选出既能在缺陷培养基也能在X-gal的检测下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3个,分别为核糖体蛋白L3、微管蛋白α-1a和α-2巨球蛋白.结论: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3个与SHBs相互作用的肝细胞结合蛋白编码基因,提示SHBs可能参与到肝细胞内部的多种生物学反应.
- 周飞任建林卢雅丕陈美娅陈美娅陈建民刘明施华秀张波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酵母双杂交技术结合蛋白聚合酶链式反应
- 三叶因子3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08年
- TFF3作为胃肠黏膜中一个重要的黏膜保护因子,与胃肠黏膜的损伤、修复、增殖、恶变都有着重要的关系.TFF3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有一定的关系,但TFF3的结合蛋白尚未明确,其细胞内作用机制、具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本文对TFF3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陈美娅张靖任建林
- 关键词:三叶因子3肿瘤信号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