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
- 作品数:209 被引量:1,815H指数:25
- 相关作者:麻清源田卉邵然田莉宋海泉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农房建设管理体制研究
- 2024年
- 农房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庄规划实施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我国农房建设管理虽然在管理基础、责任主体、管理流程及管理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与深化,但农房倒塌危及生命安全事故仍然频繁发生。从近10年内自建房倒塌事故分析事件定性和责任追溯发现。
- 郐艳丽马秋芝董琳
- 关键词:农房建设村庄规划安全事故管理流程
- 社区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
-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所有城市面临的最重大威胁之一。在居民碳排放将逐渐成为我国大城市碳排放重要组成的背景下,建设低碳社区,识别社区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对我国低碳发展和城市低碳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北京市1...
- 秦波田卉
- 文献传递
- 联络性规划理论对我国管治理念下规划论证的启示
- 于当前社会管治趋势,通过对帕齐·希利(Patsy Healey)的联络性规划理论中要求规划论证过程解决的五项关键问题的梳理和总结,详细阐述了规划论证中各方利益得以联络和协调的实施方法论,为我国的规划论证推行联络...
- 王雪娇郐艳丽
- 关键词:城市建设
- 普通乡村治理模式的制度探索--以内蒙古巴林左旗东阿阿胶希望乡村为例
- 乡村治理多方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规划师和农民,在乡村治理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我国普遍采取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和治理模式,即政府、企业和规划师制定的乡村治理政策,并未将农民的利益和切身需求作为决策的核心价值观,从而使...
- 郐艳丽
- 大城市郊区的新农村建设思路——以青岛市城阳区云头崮小康示范村发展规划为例
- 2009年
- 青岛郊区云头崮小康示范村的发展规划实践,针对大城市郊区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建设思路,包括:与区域发展统筹考虑的'异地工业化'产业发展方向,与当地发展现状和景观协调的'就地城市化'的人口与社会发展战略选择,以及打破村庄行政界限进行土地整合实现未来共同发展的'空间一体化'规划方案,为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战略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参考。
- 李东泉陈彦光梁小平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村
- 什么是城市公共利益——基于四个城市规划司法案例的法理言说被引量:5
- 2018年
- 从理论和实践的双维度探讨城市规划学科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即什么是城市公共利益?笔者在对四个城市规划司法案例剖析和解读的基础上,在理论层面提出基于功利主义和财产权利视角的城市公共利益说,并应用该理论对所选案例进行法理言说。最后,提出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城市公共利益的狭义界定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展望。
- 于洋
- 关键词:司法案例功利主义财产权利
-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空间分异与治理效率被引量:7
- 2020年
- 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阐释了市民化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考察了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治理效率、空间分异格局和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跨省流动比例大的城市治理效率更低,以省内流动为主的成渝、山东半岛、中原等城市群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可能性强于以跨省流动为主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群,就近市民化将成为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的主导模式。政府力量会从提升和抑制两个方面同时影响流动人口市民化效率,而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同时强化这种提升和抑制作用。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试点为代表的制度创新效果暂未显现,在流动人口市民化空间日趋连綿化的趋势下,城市群/都市圈内部城市之间的协同治理和制度创新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
- 王凯李凯刘涛
- 关键词:流动人口市民化新制度主义
- 东北地区古代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背景与进程被引量:7
- 2010年
- 东北地区古代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遵循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空间形态特征研究,发现由于地域的特殊性,东北地区古代城市呈现空间特征呈现间歇性、不平衡性和空间地域隔离特征以及空间形态差异性特征,主要受区位条件、文化因素、民族因素、社会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形态的深刻影响,形成独特的城市地域体系。同时,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东北地区古代城市表现为不同寻常的相继相承,能够因地制宜地建设、管理城市,不尊求常规封建礼仪,在城市管理等方面有独到的借鉴意义。
- 郐艳丽
- 公益性规划申诉制度的困局与消解——以规划督察制度为视角被引量:2
- 2018年
- 城市公共利益是城市规划的核心议题之一。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共利益因其权利主体模糊性往往成为易受侵犯的对象。在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中,第三方公益性救济制度的缺失导致城市公共利益的权利救济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对我国现状问题和域外经验的剖析,试图破解这一制度困局,并提出基于社会监督权理论的城市公共利益行政救济制度建构设想,包括增强规划督察制度的相对独立性,进行规划督察程序的司法化建设,引入第三方公益性诉权等。
- 于洋
- 关键词:社会监督行政救济制度
- 非正式“恋地情结”:流动空间的人地依恋——形成过程、权力生产与规划转向被引量:10
- 2020年
- 近年来,承载着非正规经济的街道市场被大量清退,人们感受到一种难以言明的"怅然若失"。本文将这种特殊情感概念化为"非正式‘恋地情结’",意指"附着在具有无形边界、自发形成的流动空间上的人地依恋现象"。它的指向对象是人、物等存在在创造意义结构的过程中所缔造出的关系性空间,其形成机制存在"自我认同"和"情感驱动"双重逻辑,情感汇集成"湍流",通过"分散—强化"机制成为城市"氛围"。它存在但难被捕捉,原因在于政治权力通过知识生产重构了人们的认知,也包括现代法律对权利的定义"垄断"了人们对城市权利的认知。它是寻找情感"城市权利"的线索,规划研究需将非表征方法纳入视野,以识别和维护人们的情感"城市权利"。
- 魏航石楠
- 关键词:非正规经济空间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