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系
- 作品数:408 被引量:927H指数:14
- 相关作者:曹树明石碧球文光魏冬张鹏伟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儒家思想在高校通识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 2020年
- 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一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的引入及其实践,对于解决我国高校日益专业化的教育现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为指向,通识教育可以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工夫论,其基本内涵在于引导人们进行道德实践。因此,将儒家思想运用到高校通识教育实践中,对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以及高校立德树人功能的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江求流
- 关键词:通识教育儒家思想道德实践培养大学生教育现状
- 卡西尔和海德格尔在瑞士达沃斯的辩论被引量:11
- 2007年
- 本文是E.卡西尔和M.海德格尔在瑞士达沃斯进行的一场辩论的整理稿,集中体现了以卡西尔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和海德格尔在对康德哲学的不同解释中所生发出来的对于自由、有限性、客观性、真理和哲学的本质等问题的不同观点。这种面对面的辩论,一方面充分展现了新康德主义和海德格尔哲学的差异、冲突和某种共同的东西,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对这些哲学基本问题本身的理解,并深化对康德哲学的认识。
- O.F.博尔诺赵卫国
- 关键词:有限性客观性真理
- 我感故我在:唐君毅人生之路的心本体论证悟被引量:3
- 2008年
- 心本体论是唐君毅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唐氏对道德自我或超越本心这一中心观念的确立,并非以直接正面的理论思辨来达成,而是经由普遍怀疑和无限悲悯之情煎逼而出;基于从多层面、多维度对心之本体的存在及其根本特征之肯定、彰显与阐发,才得以确认宇宙人生之真实性和内在价值。正是通过这种本体论诉求,表达了唐氏为"吾人之生命存在""以立人极"的终极关怀。
- 李明
- 关键词:本体论现代新儒家儒学
- 从绝对意识到超越精神——孟子对墨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与超越被引量:6
- 2007年
- “辟杨墨”是孟子一生中的大举措,其根源主要在于“儒墨之是非”,而儒墨之“是非”又源于墨子对儒家的批评。从墨子“学儒者之业”到其另创墨家学派,其动力主要源于“仁爱”与“兼爱”的分歧;由“兼爱”而“天志”,又由“天志”而“法仪”而“节用”、“节葬”以至于“明鬼”,表现了墨家与儒家的全面对立。孟子“辟杨墨”就发生在这一背景下,但从“规矩”、“贵义”一直到“天志”,却处处都体现着孟子对墨家思想的继承与吸取;而孟子之所以不同于墨家,主要又在于其相互绝对意识与超越精神两种不同的思想谱系。在这一基础上,所谓“辟杨墨”实际上也就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并从更为现实的立场以及人之更为深远的关怀出发,对杨墨两家的一种双向继承、双向批判与双向扬弃。
- 丁为祥
- 关键词:墨家
- 张载礼学论纲被引量:29
- 2007年
- 林乐昌
- 关键词:礼学《正蒙》司马光祭礼
- 儒学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儒学——梁漱溟文化哲学简论被引量:3
- 2007年
-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梁漱溟着眼于儒学思想与乡村改造的结合,致力于儒学的社会化,重构社会组织系统。梁漱溟的文化哲学体系通过文化批判、文化价值、文化主张和文化实践诸层面获得展开,展示了与熊十力、牟宗三等不同的致思理路,较为鲜明地体现了现代新儒学的理论特点,是传统哲学现代化的重要创获。
- 许宁
- 关键词: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
- “奇人幸得多奇遇”,“百样颠危赖主扶”——《王徵全集》出版前言
- 2014年
- 晚明社会陷入重重危机。从政治方面看,由于吏治腐败,连年灾荒,引发了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揭竿造反,而建州女真族部落的崛起并频频侵边,则对东北边防构成致命的威胁。从文化方面看,传统的精神信仰和道德价值系统已经失去了往昔的权威性,陷入了严重的困境。此时,中、西文化的不期而遇,使晚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奇特而又引人瞩目的时代。当时,涌现出一批心态开放、勇于思想更新、富于批判精神的儒家士大夫,他们积极吸收由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等传教士带入中国的包括宗教(天学)。
- 林乐昌
- “忏悔”释义被引量:14
- 2004年
- 文章从词源学入手 ,分析了基督教信仰之核心内容的“忏悔”行动之理念与结构 ,进而研究了“完全忏悔”与“不完全忏悔”之区分 ,以及围绕这个区分的神学论争及其现代性后果。
- 黄瑞成
- 关键词:基督教词源学教义思想原罪意识
- 二程洛学的传承、分化与走向被引量:3
- 2019年
- 以往学术史对二程洛学传承与衍化的研究多是粗线条或概论式的,这就无法系统而全面地展现洛学的流变史。洛学在二程之后,其衍化首先是二程弟子对洛学的传承与发展,以程门“四大弟子”为代表的门人,他们思想旨趣接近程颢,分化并不明显,但却接续洛学话语和延续学脉,使洛学在两宋之际得以薪火相传;其次是洛学的内部分化与学派分立,程门弟子四方传道,开宗立派,形成道南、湖湘、永嘉、兼山、涪陵以及金代郝氏等六大学派,旨趣不一,将洛学思想在尽可能的方向上推阐出来;最后是洛学的历史走向和影响,洛学后学虽然建构众多学派,但最终朝着闽学、心学和事功三个方向转化和定型,它们同源异流,尤其是所开出的理学与心学主导着两宋以来近千年的学术格局。
- 李敬峰
- 关键词:二程洛学弟子学派分化
- 身心之学的重建与自律道德的回归——论朱子“尊德性”工夫的核心问题
- 2018年
- 工夫论是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朱子的哲学体系中,工夫论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对朱子工夫论的理解被牟宗三的相关理解所笼罩。在他的理解中,朱子的工夫论仅仅被理解为以“格物致知”为内容的“道问学”,从而朱子的学术形态也被诠释为一种他律道德。然而,这一理解实质上是非常片面的。朱子的工夫论系统的核心是以“先涵养后察识”为内容的“尊德性”工夫。他通过对湖湘学派“先察识后涵养”的工夫进路的反思,确立了以“先涵养后察识”为核心内容的“尊德性”工夫进路。在这一工夫进路中,涵养工夫既包括身体层面的调节,又包含着意识层面的调节,构成了朱子对先秦儒家身心之学的继承和重建;而察识工夫则意味着主体在相应的情境中对自身天理良知的遵循,这一过程没有任何目的性,甚至不以湖湘学派所说的对本体的体认为目的。如果说,湖湘学派的察识工夫具有明显的他律色彩,那么朱子的察识工夫,则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回归。
- 江求流
- 关键词:工夫论涵养他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