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江苏省生物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1 被引量:141H指数:7
相关作者:杨莉陈博王琛毅孙颖刘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理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细胞
  • 9篇纳米
  • 5篇抗核
  • 5篇抗核抗体
  • 5篇抗体
  • 4篇体检
  • 4篇抗核抗体检测
  • 4篇抗体检测
  • 4篇成像
  • 3篇蛋白
  • 3篇粘接
  • 3篇分子
  • 3篇干细胞
  • 3篇HEP-2细...
  • 2篇增殖
  • 2篇粘接强度
  • 2篇受体
  • 2篇树脂
  • 2篇树脂粘接
  • 2篇陶瓷

机构

  • 41篇东南大学
  • 5篇南京军区南京...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建康职业...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南京市口腔医...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 1篇江苏省计量科...
  • 1篇正大天晴药业...

作者

  • 23篇顾宁
  • 7篇张宇
  • 7篇杨芳
  • 5篇虞伟
  • 3篇孟洁
  • 3篇李光
  • 3篇孟翔峰
  • 3篇李晓军
  • 3篇罗守华
  • 3篇许海燕
  • 2篇何世颖
  • 2篇陈平
  • 2篇夏海萍
  • 2篇骆小平
  • 2篇李东旭
  • 2篇许仲梓
  • 2篇徐睿智
  • 2篇李延报
  • 2篇唐萌
  • 2篇张晶

传媒

  • 5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Journa...
  • 2篇中国材料进展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功能材料
  • 1篇稀有金属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热疗交变磁场中场强分布测量装置
2009年
为了得到热疗用交变磁场场强的空间分布,设计并研制了基于DSP的磁场测量装置.该装置由3个部分构成:交变磁场传感器、感应电压信号处理采集模块和线圈传感器的三轴运动导轨.交变磁场传感器由面积很小的单匝线圈构成,相对较大的磁场分布空间,通过小线圈的磁场可近似视为均匀.线圈测得的磁场信号经过前端处理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三轴运动导轨控制传感器的位置可以得到空间各点的磁场强度信号.由于DSP F2812具有良好的运动控制功能以及片载A/D较高采样的频率,可用来控制整个系统.根据磁场强度的分布可以确定热疗中升温效果最好的空间.
汪长岭徐睿智徐睿智
关键词:肿瘤热疗磁性纳米颗粒磁场测量DSP
反胶束体系中Fe_3O_4/SiO_2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被引量:7
2009年
在反胶束体系中制备Fe3O4/SiO2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颗粒的结构和形貌.首先,在水体系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平均粒径为13nm的Fe3O4纳米粒子,并用有机小分子柠檬酸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加入氨水后形成稳定的Fe3O4胶体溶液.然后,将此胶体溶液作为水相滴加到Triton X-100/环己烷/正丁醇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助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系中,搅拌后形成稳定的油包水反胶束体系.在反胶束内以氨水为催化剂,使正硅酸乙酯水解,从而获得SiO2包覆的Fe3O4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实验结果表明,改变水和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浓度比ω,可以达到调控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形貌的目的.当ω=9时,可获得尺寸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0nm的Fe3O4/SiO2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马明张宇顾宁
关键词: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硅反胶束
血红蛋白氧载体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常伴随着缺氧情况和乏氧微环境的出现,因此,研发性能良好的氧载体,在疾病病灶特异性递送高浓度的氧气,有望成为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方法之一。血红蛋白来源于生物体本身,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依靠分子中心血红素中的铁原子承担机体氧气运输的功能。因其独特的携氧特性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成为人工携载氧的优良仿生生物载体。然而,由于游离血红蛋白具有运载缺陷与肾毒性,研究者们通过偶联、交联、吸附等化学修饰或脂质体、聚合物等微囊包封等多种手段,在实现高氧负载的条件下,增长其循环时间。构建的这些新型氧载体结构被用于贫血、脑损伤、恶性肿瘤、缺血性休克、骨骼肌疲劳及器官肢体灌注的治疗。综述了近年来血红蛋白氧载体材料加工制备中的相关化学修饰与微囊封装手段与方法,及其面向多类疾病的治疗应用与结合其它疗法的联合治疗应用。
李菂韩樾夏杨芳
关键词:血红蛋白氧载体乏氧包载
纳米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被引量:7
2022年
近年来,包括量子点、富勒烯、碳纳米管、蛋白纳米结构、金纳米壳、各种无机/有机纳米颗粒、脂质体以及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等在内的各种纳米生物材料由于具有纳米尺寸效应、巨大比表面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医学成像、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及药物靶向递送等生物医学领域。为了对纳米生物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发展有更全面和准确的了解,首先梳理国内外纳米生物材料的研究与产品开发情况;其次分析纳米生物材料种类、结构和理化特性对生物医学应用的影响;最后重点探讨智能、控释的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脂质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仿生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以及组织工程用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等主要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未来,作为全球各国战略性和前沿性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激发生物医学新材料的研发,并带动纳米加工技术、微观表征技术和新生物医学应用的创新,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杨芳童杨顾宁
关键词:纳米生物材料分子影像生物传感
无定形磷酸钙的硬脂酸表面改性及其改性后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将硬脂酸溶于热乙醇并以乙醇为反应介质在回流的条件下对无定形磷酸钙(ACP)粉末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活化率、接触角、红外谱图和热分析等研究了ACP的表面改性效果.结果表明ACP粉末表面有约4wt%的硬脂酸存在,硬脂酸可以与ACP以-COOCa和HPO24-的形式发生化学作用,并在ACP粉末表面形成一层硬脂酸憎水层.通过红外谱图、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表面改性对ACP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采用乙醇回流法不会引起ACP的相转变,改性ACP粉末可存放超过一年而不发生晶相转变,这表明硬脂酸可以增强ACP的稳定性.
李延报李怀栋程新刘文浩李东旭许仲梓
关键词:表面改性硬脂酸稳定性
A system for evaluation of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enhancement effect被引量:2
2010年
A system for in vitro investigation of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enhancement effect is presented and evaluated. It includes the digital B-mode ultrasound scanner Belson3000A, the tissue-mimicking ultrasound phantoms and the software which is used for image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linear range, optimal settings and repeatability of the system are assessed and explored by scanning the ultrasound phantoms with different reflective intensities. The measurements are performed under an acoustic power from 4.8 to 12.3 mW, the scanner centre frequency is 3.5 MH and the gain setting is 50 dB. Both a self-made surfactant encapsulated microbubble and a commercial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are scan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ixel intensity of ultrasonic image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sound power, and for the stronger reflective phantoms of more particles, the increasing trend is much more evident. The system is optimal for evaluating the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s' enhancement effects. It presents a simple, effective and real-time means for characterizing the enhancement ability of microbubbles.
陈平杨芳房坤顾爱远钱卓宇王鹏顾宁
关键词:MICROBUBBLE
MIM在细胞吞噬纳米颗粒过程中的作用
MIM (missing in metastasis)又称为MTSS 1 (metastasis suppressor 1),是一种转移抑制基因,可通过多途径调控肌动蛋白参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同时MIM也是多功能的脚手架...
赵鹏曹萌宋丽娜吴昊顾宁
关键词:MIM巨噬细胞
氧化铁纳米颗粒引起肝血窦内皮细胞损伤及其机制研究
2021年
研究二巯基丁二酸修饰的Fe_(3)O_(4)纳米颗粒(DMSA-Fe_(3)O_(4))对人原代肝血窦内皮细胞(HHSECs)的作用及对肝脏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追踪分析仪表征纳米颗粒尺寸和表面性质。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普鲁士蓝染色法等方法,检测0~200μg/m L浓度范围内DMSA-Fe_(3)O_(4)对HHSECs的作用。将DMSA-Fe_(3)O_(4)(剂量为1 mg/kg)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分析肝脏的损伤情况。细胞实验重复数为3,动物实验每组4只动物。结果表明,HHSECs对DMSA-Fe_(3)O_(4)的摄取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活性最低降到对照组的37.3%。DMSA-Fe_(3)O_(4)引起细胞ROS升高,是对照组的1.41倍;促进HO-1基因表达升高,是对照组的20.8倍;引起HIF-1α基因表达升高,是对照组的2.01倍;促进VEGF基因的表达升高,是对照组的4.2倍。4次静脉注射DMSA-Fe_(3)O_(4)后的第2 d,可观察到小鼠肝脏内皮细胞和库普弗细胞有DMSA-Fe_(3)O_(4)蓄积,并伴有肝组织染色变浅、少量肝细胞坏死;第158 d时,肝脏中蓄积的DMSA-Fe_(3)O_(4)明显减少,肝脏组织恢复正常形态。以上结果显示,HHSECs可大量摄取氧化铁纳米颗粒,引起细胞活性降低和氧化应激损伤。体内多次静脉注射的DMSA-Fe_(3)O_(4)可蓄积在肝脏中,伴有肝损伤。随着时间延长,纳米颗粒从肝脏中排出,肝脏损伤可以恢复。
张雪孔非温涛张宇孟洁许海燕
关键词:活性氧肝脏
基于金纳米颗粒的CT造影剂被引量:7
2009年
金纳米颗粒有着优异的表面性质,成熟的制备路线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前临床通常使用的CT商用造影剂是含碘的有机分子。金与碘相比,有着更高的原子序数和X射线吸收系数。随着纳米材料和生物纳米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在金纳米颗粒作为CT造影剂方面涌现出一系列优秀的工作成果。本文综述了金纳米颗粒的制备路线,表面修饰,以及X射线造影情况,重点介绍包裹了PEG、阿拉伯树胶、钆螯合物、高密度脂蛋白等的金纳米颗粒CT造影剂的试用情况,并对金纳米棒颗粒用作CT造影剂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范旭郭志睿曹敏周雪锋顾宁
关键词:金纳米颗粒CT造影剂
磁小体蛋白介导磁性纳米颗粒仿生合成被引量:1
2020年
趋磁细菌磁小体是由生物膜包裹且呈链状排列的磁性纳米颗粒,磁小体通过生物矿化形成的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规则的形状、均一的粒径及较高的结晶度,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磁小体膜由磷脂和脂肪酸组成,磁小体膜脂质囊泡实际上是一个控制磁性纳米颗粒精确合成的纳米反应器.磁小体膜内的一系列生物矿化蛋白控制着铁的转运、铁的氧化还原、磁性纳米颗粒的形核以及生长.目前,磁小体生物矿化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且磁小体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因此引发了人们对仿生合成磁小体的研究.体内研究显示,磁小体蛋白如Mms6、MamC、MmsF、MamG和MamD对磁小体的尺寸和形貌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被认定为用于仿生合成磁小体的最好候选蛋白.一些工作已经对源于趋磁细菌的Mms6、MamC、MmsF等重组蛋白介导的磁性纳米颗粒的仿生合成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磁小体的生物矿化过程,而且能够制备出高质量的类磁小体磁性纳米颗粒.本文重点综述了几种重要的磁小体蛋白在介导磁性纳米颗粒仿生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毛宇杨一子何世颖李艳顾宁
关键词:磁小体磁性纳米颗粒生物矿化仿生合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