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气象学院
- 作品数:591 被引量:2,701H指数:27
- 相关作者:邓新民肖天贵王保强李超陈金岭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基于包交换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协议H.323被引量:1
- 1999年
- 本文对H.323 协议的发展历史,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 王天宝
- 关键词:H.323IP电话
- 大气颗粒物污染源的遗传算法解析模型被引量:30
- 2000年
- 遗传算法 (GA)是一种处理模型参数优化估计的通用方法。在构造了以大气颗粒物污染源的源系数作为参数的优化准则目标函数情况下 ,应用遗传算法优化模型参数 ,得到各污染源对于大气颗粒物的贡献率。将遗传算法用于重庆市春、夏、冬三季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结果与用化学质量平衡法 (CMB)的源解析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种源解析法获得的 4种主要尘源在 3个季节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率大小排序基本一致。该方法用于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简单、快速、方便、实用。
- 李祚泳王珏邓新民
-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源解析遗传算法参数估计污染源
- FC-群的一个结构定理被引量:6
- 1991年
- 本文通过对FC-群的局部可解根的性质的研究,得到FC-群的一个新的结构定理。
- 张志让
- 新型的精密宽带整流器被引量:2
- 1992年
- 基于运算放大器电源电流读出技术,把低电源偏置电流运算放大器与改进的wilson镜象电流源(简称电流镜)相结合,所组成的新型整流器,从电路结构上保证了在线性和频宽两个方面都比传统的整流器优越。
- 陈金岭
- 关键词:宽带整流器
- 雹云识别的物元可拓模型及其效果检验被引量:16
- 2001年
- 雹云识别是一个多参数的模式识别问题。应用物元可拓思想将单参数雹云识别的不相容性转化为相容性问题。通过构造雹云和雷雨云两类样本的经典物元和节域物元 ,根据计算出的待识别云体与两类样本云体之间的关联度大小 ,进行雹云识别。该方法用于成都地区雹云识别结果的正确率达85
- 李祚泳蔺雷邓新民
- 关键词:雹云识别物元可拓集关联函数冰雹防雹效果
- 短期气候降水预报及陆—气耦合的非绝热慢波
- 1989年
- 首先,用1980—1985年的深层地温距平资料做付氏展开,并假定满足热传导方程,得到地温及平均地温的表达式。其次,根据前期地温与后期降水成正相关的事实,提出了两种有实用价值的降水短期气候预报方法。结果表明,对1981—1986年汛期(4—9月)旱涝趋势预报效果很好。最后,提出了陆—气耦合系统中存在两类非绝热慢波,一类是准半年波,另一类是准三年波,这刚好可以解释前面的两类相关场,进而为两类预报方法提供了物理基础。
- 李超
- 关键词:地温异常汛期降水
- 四川盆地东部、西部年降水量的振荡与太阳活动的联系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应用四川盆地23个站的年降水资料、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西北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资料,分析太阳黑子活动的异常与四川盆地降水的联系,认为:四川盆地东西部降水量呈振荡型、这种振荡型可能是太阳活动通过西北太平洋副高的作用而激发的、时间上有滞后一年以上的特性,即太阳黑子活动的强弱、引起西北太平洋副高强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四川降水的东西分布特征。反映为太阳黑子偏多年分,第二年的西北太平洋高压偏强、相应四川盆地降水呈西涝东旱型、反之亦然。
- 谭友邦方之芳
- 关键词:太阳黑子活动四川盆地年降水量
- 一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覆盖多个地区的有关问题的探讨
- 2000年
- 本文介绍了组建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一个值得参考的方案 :“用一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覆盖多个地区”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这些问题的由来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 王春圃
- 关键词:移动通信移动业务交换中心本地网蜂窝通信
- 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与太平洋海温季节演变的关系被引量:9
- 1997年
- 根据太平洋(10°S-50°N,120°E-80°W)286个网格点1951-1986年逐月平均海温资料和同期西南地区34个站月平均降水资料1),利用交叉相关场EOF分解考察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遥相关的结构;然后通过聚类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分成两种基本型,分别对两种降水型对应的各季海温进行距平和复自然正交(CEOF)的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中高纬地区和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我国西南四川、贵州等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遥相关;两种降水型对应的海温异常分布,无论是距平结构还是振荡传播,均有明显的两类相反特征。
- 唐佑民翟武全许金洪
- 关键词:遥相关夏季降水海温统计诊断
- 转报通信协议的Petri net描述和检验
- 1989年
- 本文论述了作者引用和设计的用于微机转报网络的两个通信协议,并用Petri net进行描述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协议1适用于理想信道环境,协议2有广泛的实用性,在噪声信道环境下也能保持协议的合法性,网络不会出现死锁、死环。
- 郭代成
- 关键词:气象通信通信协议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