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2,532 被引量:15,300H指数:56
- 相关作者:宋海斌杨守业蔡进功周祖翼王汝建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石榴子石Lu-Hf年代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高Lu/Hf比的石榴子石可以用于构筑高精度的Lu-Hf等时线,因而石榴子石Lu-Hf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岩石的定年研究中。特别是在造山带研究中,石榴子石Lu-Hf法揭示了许多其他定年体系所不能揭示的信息。但是由于石榴子石生长历史复杂,影响石榴子石Lu-Hf定年结果的因素多样,合理解释石榴子石Lu-Hf年龄指示的地质意义成为石榴子石Lu-Hf年代学研究的难点。这些因素包括石榴子石的生长模式、石榴子石的成核过程、封闭温度、包裹体、石榴子石生长历史、矿物间元素平衡、几何效应以及样品的预处理方法等。在进行石榴子石Lu-Hf定年研究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的判定,才能对年龄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初步探讨了这些因素对石榴子石Lu-Hf定年结果的影响,并以苏鲁-大别造山带为例介绍了石榴子石Lu-Hf年代学在碰撞造山带研究中的进展,揭示了石榴子石Lu-Hf体系在造山带及超高压变质研究中的巨大潜力。
- 曹达迪程昊
- 关键词:石榴子石
- 黄海鳀鱼中痕量金属浓度与体长的关系
- 2009年
- 测定了在黄海采集的各种体长的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中6种痕量金属(Zn、Cu、Fe、Al、Mn和Sr)和3种主要元素(C、N和P)的浓度。除Zn浓度在4-5倍内变动外,其余5种痕量金属浓度的变动范围均接近或超过一个数量级;并且,这6种金属均显示出了浓度随体长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对于3种主要元素,N和P的含量也与体长存在负相关关系,而C却显示出了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Zn和Cu在鳀鱼内的浓度变化较为接近,可能验证了这两种金属与生物体内新陈代谢活动较为密切的性质;而其余4种金属的浓度变化规律更为接近,可能反映了陆源输入的影响。
- 高磊万瑞景吴莹张经
- 关键词:痕量金属
- 开敞型潮坪潮汐层偶形成和保存的若干问题
- 2004年
- 简要综述了中国开敞型潮坪的分布与特征,总结了多年来在开敞型潮坪所做的野外观测结果,包括不同时间尺度沉降板观测分析潮汐层偶的生成和保存,插桩观测季节性潮滩冲淤和研究砂、泥质单层的形成与保存.结果表明,潮流和波浪侵蚀造成开敞型潮坪潮汐纹层的保存率极低,连续性差.季节性强风浪和平静天气交替形成的小型层序,其中砂、泥质纹层厚度的变化与大小潮旋回所形成的沉积序列类似,但二者的成因不同,所代表的时间尺度差别较大.因此,在进行高分辨率古潮汐环境研究时需严格分析潮汐沉积的连续性.
- 赵娟范代读李从先
- 关键词:保存率
- 喉区极光模型再考被引量:1
- 2022年
- 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是一个在太阳风驱动之下包含磁鞘区缓冲、磁层—电离层响应并反馈的系统性过程.以往观测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太阳风驱动作用,磁鞘区贡献及磁层、电离层反馈作用的研究明显不足.在磁正午附近分立极光与弥散极光分别对应发生在磁层外部和磁层内部的过程.喉区极光是一种只发生在磁正午附近的特殊分立极光结构,它的走向大体沿对流方向分布,并且与沿对流分布的条带状弥散极光密切相关,这表明它的产生可能会受磁层内部因素影响.同时,它的发生率与径向行星际磁场相关,表明它的产生也会受到磁层外部因素影响.此外,系列观测还表明喉区极光对应磁层顶上的凹陷结构,并伴随明显的磁层顶重联特征.为了系统性解释上述所有观测结果,本文对前期提出的一个喉区极光概念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新模型认为电离层反馈影响磁层顶重联是产生磁层顶凹陷的关键,而径向行星际磁场条件下在磁鞘中产生的高速流在产生磁层顶凹陷过程中可能只起促进重联发生的作用.模型综合考虑了磁层内、外因素对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的影响,可能会为全面理解该过程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韩德胜邱荟璇石润
- 关键词:极光
- 基于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的地表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
- 1.引言地表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通常被用作偏移速度分析和AVO弹性参数反演的输入数据。基于射线追踪的Kirchhoff偏移成像可以很灵活地输出地表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但是在复杂介质环境下的应用受到限制,基于波动方程的、...
- 杨积忠刘玉柱
- 关键词:偏移成像
- 文献传递
- 有效利用初至信息的偏移距加权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被引量:11
- 2014年
- 在基于射线理论的初至波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反演效果,其中观测数据能否有效利用是影响反演结果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数值实验表明,初至层析成像反演表层速度结构时,不同偏移距数据对于提高不同深度反演精度的贡献是不同的。根据这一认识,提出了多偏移距(MOR)层析反演策略,以提高表层建模反演的精度;通过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测试证实了该策略的有效性。但MOR反演策略实现过程复杂,且只能实现偏移距的离散利用,考虑到多偏移距层析实质上是对观测数据的一种加权实现,进一步提出了利用偏移距构建协方差矩阵的偏移距加权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模型数据与实际资料的反演实验结果表明,偏移距加权地震层析成像方法避免了MOR层析过程中的多次嵌套反演,只需一次反演就可以达到连续多偏移距层析策略的反演效果。
- 刘玉柱杨积忠
- 关键词:初至波层析成像协方差矩阵
- 塔里木盆地的三维电阻率结构被引量:15
- 2015年
- 塔里木盆地内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深层勘探程度低,需要开展深入的地球物理调查。经过在盆地内大地电磁测站的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三维反演,取得盆地三维电阻率模型,从电性结构角度刻划了盆地的三维构造。塔里木盆地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很大,主要受其中的孔隙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在同一深度的平面上,盆地侏罗纪以前地层的构造隆起显示为相对高阻区,而深层低阻带主要反映古生代碳酸盐岩中的裂隙和流体汇聚,提供了油气储层分布的信息。从6km到10km深度,低电阻率区面积向下缩小,但沉积盆地总面积仍有近20万km^2。由于油气成藏伴随着活跃的流体活动,而孔隙流体呈现低电阻率,可以认为低电阻率区分布范围和产状指示深层流体活动及可能的油气储层的分布范围。深层电阻率平面图显示的低电阻率区包括:满加尔坳陷中北部到塔北隆起西段,塔西南的和田坳陷与莎车坳陷。于田-民丰坳陷以及唐古孜巴斯坳陷在深度6~10km的平面图也显示为较低电阻率,也是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区段。塔里木盆地结晶基底可分为三种类型:正常的克拉通结晶基底呈现高电阻率,玄武岩浆侵位的基底对应高电阻率区,而含裂隙水的变质基底呈现低电阻率。对比大地电磁法和反射地震结果认为,地球物理调查资料不支持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的猜测。
- 杨文采张罗磊徐义贤于常青于鹏张秉政杨波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大地电磁探测三维反演结晶基底油气勘探
- 提高大地电磁曲线反演分辨率的新方法
- 大地电磁测深中视电阻定义是1953年由Cagniard引入并沿用至今,但这种定义存在一些缺点.本文结合ρ<,aB>曲线对薄层的良好分辨能力以ρ<,aC>曲线在低相位时的稳定性,我们提出了一种折衷的新视电阻率定义ρ<,aN...
- 于鹏王家林吴健生
-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分辨率反演方法
- 文献传递
- 黄海与东海周边河流及泥质区沉积物黏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被引量:12
- 2015年
- 黏土粒级沉积物作为边缘海环境中最细组分,记录了源区风化剥蚀、河流和风尘搬运模式、海区沉积动力过程和埋藏环境等综合信息,因而具有特殊的示踪意义。通过系统比较黄海、东海周边主要入海河流的黏土矿物数据,揭示出不同河流黏土矿物组成差异明显。伊利石和绿泥石在台湾河流中含量最高,闽江中最低;高岭石在闽江及福建主要河口区最富集,在台湾河流中最低;蒙皂石主要富集在黄河和老黄河中,在闽江、台湾和韩国河流中最低。不同河流的黏土矿物组成差异主要受纬度带气候的控制,黏土矿物比值图解可作为指示地带性气候和化学风化特征的有效指标。河口区黏土矿物组成受差异沉降和其他物源的影响显著。物源判别图解虽能近似区分黄、东海泥质区的物源,但黏土矿物分析误差使得物源判别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要结合其他方法(如地球化学)加以验证。
- 梁小龙杨守业印萍赵云
- 关键词:河流黏土矿物泥质沉积物源判别
- 近海采集的大地电磁数据的畸变校正与处理解释
- 电磁方法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愈益得到重视,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多家单位曾在浅海区及内陆水下进行过大地电测测深(MT)数据采集试验(涉及水域的水深大多在20m以内),在设计数据采集系统、海上作业方法、资料处理与解释方面取得了进展...
- 于鹏王家林吴健生丁建荣陈永杰
- 关键词:大地电磁数据数据解释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