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81 被引量:1,061H指数:19
相关作者:李伟王彦杰李国勇刘成刚左万庆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9篇土壤
  • 12篇微生物
  • 10篇青藏高原
  • 10篇草甸
  • 9篇生姜
  • 9篇青藏
  • 9篇物量
  • 9篇高寒草甸
  • 7篇化感
  • 6篇云杉
  • 6篇植被
  • 6篇植物
  • 6篇水浸
  • 6篇水浸液
  • 6篇群落
  • 6篇岷江上游
  • 6篇物种
  • 6篇浸液
  • 5篇退耕
  • 5篇人工林

机构

  • 8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4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四川农业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成都农业科技...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四川省龙日种...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乐山师范学院
  • 2篇平顶山学院
  • 2篇阿坝州川西林...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黄河勘测规划...

作者

  • 20篇包维楷
  • 20篇潘开文
  • 19篇吴宁
  • 15篇李伟
  • 12篇张林
  • 10篇罗鹏
  • 9篇韩春梅
  • 8篇吴彦
  • 8篇王彦杰
  • 7篇孙庚
  • 7篇李春龙
  • 7篇王进闯
  • 5篇庞学勇
  • 5篇尹春英
  • 5篇叶少平
  • 5篇刘庆
  • 4篇周志琼
  • 4篇罗光荣
  • 3篇丁建林
  • 3篇李芳兰

传媒

  • 20篇应用与环境生...
  • 10篇生态学报
  • 4篇北方园艺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四川林业科技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山地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长江蔬菜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3篇2013
  • 4篇2012
  • 23篇2011
  • 12篇2010
  • 14篇2009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以生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形态指标和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收获期生姜的株高、分枝数和根茎产量;其中处理2(生姜与大豆间作)显著地促进了生姜的分枝(10.5%),同时处理2、处理3(生姜与大蒜间作)和处理4(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也促进了生姜的生长(株高分别增加了15.0%、11.4%和14.0%),并且这3个处理提高了生姜的产量。
韩春梅李春龙叶少平潘开文吴宁李伟
关键词:栽培模式生姜
高山草甸群落生物量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被引量:14
2009年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高山雪床,沿融雪从早到晚的顺序设置3个融雪梯度部位,并对每个梯度部位的环境因子和该部位上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进行了测量和比较.3个梯度部位间的融雪时间、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日较差有显著不同,而土壤营养成分及pH无明显变化.从早融部位到晚融部位,地上生物量增加,地下生物量降低,地上与地下总生物量降低,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增大.与晚融部位相比,早融部位的地上生物量主要集中于地上0~10cm范围内,表明在早融部位植物地上部分有变矮的趋势;早融部位的地下生物量在土壤各深度分布相对较均一,而晚融部位地下生物量则主要集中于地下0~10cm范围内.雪场中各部位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地表温度差异对生物量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
陈文年吴彦吴宁罗鹏
关键词:生物量土壤含水量青藏高原
大渡河上游不同林龄云杉人工林与原始林下地表苔藓层片结构与物种组成被引量:9
2009年
为评估在人工林早期发育过程中地表苔藓层片物种组成和结构的演变趋势,选择四川省金川县507林场4-30年林龄的5块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和1块300年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开展了地表苔藓植物调查。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对苔藓植物特征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采用S?rensen群落相似性系数比较了苔藓群落β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1)云杉人工林较原始林地表苔藓物种丰富度高。年轻的人工林(<16年)较中龄林(21-30年)地表有更多的苔藓种类;(2)原始林较人工林有更高的地表苔藓植物盖度、密度、平均高度和厚度,而不同林龄的人工林之间在苔藓植物层片盖度和密度上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但地表苔藓优势种及次优势种组成具有较明显的差异;(3)人工林与原始林地表苔藓共有种具有明显的喜光耐旱特性,4年生未成林地段与原始林共有种数最多,为19种;(4)原始林下地表24种苔藓植物中,除Rhytidium rugosum外,23种在云杉人工林早期发育过程中存在。在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地表苔藓物种替代明显,替代率随林龄呈增加趋势(0.24-0.60),有明显的物种替代现象发生。综合分析表明:(1)本文所研究的4-30年的云杉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地表苔藓结构与多样性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恢复趋势,大多数土著苔藓种群还未能有效恢复;(2)要恢复重建林地后演替阶段的苔藓种群结构和多样性,不仅需要在采伐和造林过程中减少对土壤的扰动以保护地表微生境,还应在云杉人工林处于16-20年林龄,地表苔藓植物丰富度发生显著衰退时进行合理疏伐。
包维楷雷波庞学勇闫晓丽贾渝
关键词:人工林原始林苔藓
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林龄云杉林冬季土壤呼吸特征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IRGA),连续定位测定青藏高原东部4种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云杉林和原始云杉林在冬季(2007.11.01~2008.03.31)的土壤呼吸,用挖壕沟法同步区分土壤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并同步测定土壤5cm温度和水分.结果表明,土壤5cm温度与冬季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显著的正指数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与冬季土壤呼吸的相关性不明显.亚高山针叶林冬季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10值为3.1803~6.5469,不同年龄阶段针叶林的Q10值大小依次为:35a人工云杉林>47a人工云杉林>65a人工云杉林>22a人工云杉林>原始云杉林.22a、35a、47a、65a人工云杉林和原始云杉林冬季土壤总呼吸碳释放通量别为200.16、196.23、166.71、228.47、261.75g(C)m-2,随着森林恢复更新,冬季土壤呼吸通量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的拐点出现在47a人工林附近.温度是影响土壤自养呼吸贡献率和异养呼吸贡献率的主要因子,温度与异养呼吸贡献率成负相关.22a、35a、47a、65a人工云杉林和原始云杉林冬季土壤的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碳释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33.44、134.04、115.97、166.05、199.07g(C)m-2和66.71、62.20、50.73、62.43、62.68g(C)m-2.
周非飞林波刘庆李维民
关键词:人工云杉林土壤呼吸
九寨沟和黄龙自然保护区原始林与次生林土壤物理性质比较被引量:11
2009年
森林土壤的结构和贮水保水能力是决定土壤水分及其时空分布的关键,九寨沟和黄龙自然保护区均是以水为灵魂,其水量的多少及时空分布格局对景区景点的视觉观赏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九寨沟和黄龙核心景区原始林与次生林土壤容重、持水性能和孔隙度等指标的监测,探讨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结构及持水能力状况.结果表明:(1)由于较早地得到保护,九寨沟景区原始林、桦槭次生林土壤物理性质均优于四川西部其它同类型植被,与此相反,人工云杉纯林土壤物理性质明显劣于其它植被类型,可能主要与云杉平根系统对土壤膨胀挤压和单优势乔木群落所形成的不利微气候影响有机物分解归还土壤有关;(2)在黄龙核心景区的原始云、冷杉林,发育于坡积母质的土壤物理性质明显优于发育于钙华母质上的土壤物理性质.
庞学勇包维楷江元明王成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持水性能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岷江干旱河谷典型地段整地造林效果评估被引量:10
2009年
长期以来通过整地造林去恢复重建植被已在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广为采用,然而这样的实践是否能有效提高植被覆盖率并改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仍不清楚.选择岷江干旱河谷3个典型地段,调查了多年(7~16a)后整地造林地上植被覆盖、土壤物理性质以及目的造林树种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 S.Y.Hu)的保存、生长与结实状况,以评价干旱河谷乡土树种造林成效及造林后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1)岷江柏在栽植多年后仍有大量死亡,保存率明显下降,造林16a后仅为38%;(2)不同年代栽植的岷江柏在造林后2~6a即开始呈现直径年生长量下降趋势;(3)造林带内乡土植被总盖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地衣苔藓盖度均低于保留带,因此等高线水平沟整地造林措施未能有效促进乡土植被发育;(4)造林带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也不如保留带,整地造林也没有有效改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综合分析发现,整地造林多年后岷江柏造林不仅没有达到岷江干旱河谷预期的生态恢复重建效果,甚至有加剧生态退化的趋势.因此认为:(1)规模化整地造林并不是有效的干旱河谷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2)尽管岷江柏是乡土树种,但并不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适宜种.
朱林海包维楷何丙辉
关键词:干旱河谷水源涵养造林成效
凹叶厚朴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成分被引量:23
2009年
凹叶厚朴是四川省人工栽种的一种用途广泛的常用中药.在发现凹叶厚朴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基础上,通过活性跟踪,对该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发现其中的生物碱显示了较强的抑制活性.通过溶剂萃取、树脂吸附和反复硅胶柱层析等分离方法从凹叶厚朴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生物碱,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木兰箭毒碱,木兰花碱,鹅掌楸碱,蕃荔枝碱,罗默碱和Lysicamine,并应用小肠α-葡萄糖苷酶模型测定了它们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其中,番荔枝碱和木兰箭毒碱的抑制活性较好,分别为60%和62%;其它4个生物碱成分活性几乎相当,鹅掌楸碱为46%,罗默碱为51%,Lysicamine为49%,木兰花碱为51%.
瞿庆喜朱庆亚喻凯王明奎
关键词:凹叶厚朴生物碱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土壤含水量对麻疯树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6
2010年
以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1年生盆栽幼苗为材料,通过设置3个土壤水分(分别为80%、50%和30%田间持水量(FC))处理,研究土壤含水量对麻疯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麻疯树的水分适应性。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麻疯树的株高、生物量等均呈下降趋势,根重比、根冠比和比叶面积无显著变化;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净光合速率和PSII的光能转换效率无明显变化;叶片色素含量显著升高。在80%FC下,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均呈现最大值。在本实验条件下:麻疯树作为一种抗旱性较强的树种,30%FC没有对其造成干旱胁迫;而从生理生化代谢方面看,80%FC不能为麻疯树生长提供最适宜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体内自由基积累、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以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降低,但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积极防御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增加缓解了水分过多对麻疯树造成的伤害,从而没有对净光合速率造成影响。因此,在当地土壤养分状况下,以30%-50%FC的土壤含水量栽培,更有利于麻疯树的生长。
焦娟玉陈珂尹春英
关键词:麻疯树土壤含水量气体交换膜质过氧化
川西北高寒草甸两种蚯蚓的互作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以川西北高寒草甸中普遍存在的两种蚯蚓(微小双胸蚓Bimastus parvus和威廉腔蚓Metaphire guillemi)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微宇宙实验方法比较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时两种蚯蚓的数量、分布和繁殖状况,以及牛粪分解率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探讨不同蚯蚓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发现:1)两种蚯蚓混合接种加快了牛粪分解,增加了下层(10~20 cm)土壤可溶性氮含量,但对牛粪分解速率和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均不存在交互作用;2)在混合接种处理中,微小双胸蚓的死亡比率显著高于威廉腔蚓的死亡比率;3)两种蚯蚓混合接种处理时,威廉腔蚓的繁殖明显受到抑制,而微小双胸蚓的幼蚓数量有所增加.研究表明,威廉腔蚓和微小双胸蚓共存能够发生竞争性相互作用,加快地面上的牛粪分解,增加土壤可溶性氮含量,从而可能提高高寒草甸的初级生产力.
阳小成冯坚吴新卫李国勇
关键词:青藏高原蚯蚓土壤养分高寒草甸
岷江干旱河谷中心地段植被微尺度空间格局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微尺度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干旱河谷是横断山区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脆弱,生态退化潜在风险大。选择四川茂县两河口典型样地干旱河谷微尺度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样地上分布的景观类型多样,斑块类型有19个,植被景观总斑块达3 383个,以基质分布为主,植被斑块状镶嵌其中,主要以中生性耐旱植物为主,植被覆盖度为42.25%。植被景观类型大部分为豆科类灌丛景观,整个景观由川甘亚菊、刺蓬、瓦松、茂汶韭、狗尾草、小角柱花、侧柏、臭椿、滇柏、卷柏、元宝枫、岷江柏景观斑块控制。植被景观分布特征为,帚菊斑块面积最大且分布均匀,小马鞍羊蹄甲斑块最大且聚集度最高,狗尾草斑块破碎化程度最大,蚊子草斑块多样性程度最大,小角柱花多样性程度最小且分布最散。通过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研究区植物分布呈现较高的正相关性和空间聚集性,在尺度2 m×2 m空间自相关值最大,未来干旱河谷区微尺度空间格局研究尺度在这个尺度较适宜。
王晶包维楷
关键词:干旱河谷微尺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