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作品数:4,902 被引量:16,070H指数:45
相关作者:秦晖夏莹解志熙孙明君汪晖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98篇期刊文章
  • 29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19篇历史地理
  • 919篇哲学宗教
  • 644篇文化科学
  • 596篇文学
  • 548篇经济管理
  • 466篇政治法律
  • 199篇语言文字
  • 138篇社会学
  • 99篇艺术
  • 79篇自然科学总论
  • 54篇自动化与计算...
  • 5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0篇医药卫生
  • 20篇农业科学
  • 1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篇建筑科学
  • 11篇天文地球
  • 10篇军事
  • 8篇理学
  • 7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79篇文化
  • 227篇哲学
  • 192篇政治
  • 183篇主义
  • 159篇文学
  • 157篇教育
  • 145篇社会
  • 119篇伦理
  • 106篇史学
  • 95篇学术
  • 89篇道德
  • 69篇民族
  • 60篇儒家
  • 59篇清华简
  • 59篇民主
  • 53篇知识
  • 50篇社会主义
  • 50篇清代
  • 49篇学科
  • 47篇生态

机构

  • 4,496篇清华大学
  • 63篇北京大学
  • 4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5篇中国人民大学
  • 3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9篇中国社会科学...
  • 25篇山东大学
  • 2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9篇北京联合大学
  • 16篇北京邮电大学
  • 12篇哈尔滨师范大...
  • 12篇郑州大学
  • 10篇华东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民俗学会
  • 9篇北京科技大学
  • 9篇南京大学
  • 9篇北京航空航天...
  • 8篇福建师范大学
  • 8篇南开大学
  • 8篇吉林大学

作者

  • 83篇王路
  • 78篇彭林
  • 77篇张国刚
  • 77篇刘晓峰
  • 76篇秦晖
  • 67篇方朝晖
  • 60篇刘兵
  • 55篇汪晖
  • 54篇李学勤
  • 53篇廖名春
  • 52篇张绪山
  • 51篇仲伟民
  • 51篇孙明君
  • 50篇夏莹
  • 43篇李伯重
  • 42篇万俊人
  • 41篇张富良
  • 36篇何跞
  • 34篇梅雪芹
  • 33篇解志熙

传媒

  • 140篇清华大学学报...
  • 79篇文史知识
  • 48篇中国现代文学...
  • 44篇中国图书评论
  • 41篇社会科学论坛
  • 40篇史学月刊
  • 37篇中国社会科学...
  • 36篇历史研究
  • 35篇中国史研究动...
  • 35篇高等学校文科...
  • 30篇自然辩证法研...
  • 29篇哲学动态
  • 29篇文史哲
  • 27篇社会科学战线
  • 27篇东岳论丛
  • 26篇中国史研究
  • 26篇学术研究
  • 26篇国际儒学(中...
  • 25篇哲学研究
  • 22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52篇2024
  • 293篇2023
  • 284篇2022
  • 251篇2021
  • 256篇2020
  • 260篇2019
  • 219篇2018
  • 197篇2017
  • 209篇2016
  • 165篇2015
  • 157篇2014
  • 144篇2013
  • 141篇2012
  • 118篇2011
  • 153篇2010
  • 171篇2009
  • 175篇2008
  • 175篇2007
  • 172篇2006
  • 160篇2005
4,9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语境论与一是到底论被引量:2
2013年
"一是到底论"的认识来自对文本的理解,因此不会反对"语境论"。语境论强调依据语境来理解和翻译being,固然不错,但是缺乏对语言与语言所表达的东西的区别和认识。应该看到,being有系词和存在含义,并不一定成为要把它译为"存在"的理由。这是因为,即使译为"是",也仍然可以做出存在含义的解释,一如人们说"God is"(上帝是)的意思是"God exists"(上帝存在)。更应该看到,把being译为"存在",则从字面上消除了系词含义的理解,从而消除了理解系词含义及其相关问题的空间和可能性。而这确实是学界的一个重大问题。
王路
大学战略管理基本模式述要被引量:6
2006年
大学战略管理是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详细描述大学战略管理的三种基本模式,即菲利普.柯特勒与帕特里克.E.墨菲的“五阶段模式”、乔治.凯勒的“十阶段模式”及霍华德.戴维斯的“六步骤模式”,最后从各自的功用角度对三者进行简要的评析。
张曙光蓝劲松
关键词:战略管理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唐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被引量:12
2009年
虽说学术研究并不完全是政治气候的晴雨表,但政治开明、思想解放毫无疑问是学术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由于改革和开放,30年来中外学术交流之渠道畅达,海外学术著作的翻译与介绍也日渐增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于国内中古史研究也有很明显的影响。比较突出的是,关于唐宋变革的讨论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关于士人身份、基层社会、婚姻家庭等社会史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政治制度史、礼制和法制、中外关系等领域的研究也有很大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中外学术界的互相激荡之外,还与史料的整理、出土文献的刊布以及实行学位制度以来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充实了唐史研究队伍等因素有关。
张国刚
关键词:唐史研究唐宋变革士大夫婚姻家庭科举制礼制
论高青陈庄器铭“文祖甲齐公”被引量:8
2010年
以甲乙等日干作为庙号的习俗始于夏代,盛行于商代,至西周而逐渐为文武成康之类的谥法所取代。高青陈庄器铭"文祖甲齐公"则证明,西周初期,吴、齐、燕等封国与周王室一样保留了日名,直到西周早期后段才逐渐完成了由日名过渡到谥法。
李学勤
关键词:青铜器铭文谥法
王昌龄《出塞》诗的历史互文与文本场域被引量:3
2020年
“飞将”一般指李广,但“茏城”与“龙城”地点不同,汉军有茏城之捷而从未到达龙城。西汉右北平郡治所在内蒙平刚而非河北卢龙,龙城亦非“卢龙城”简称。“龙城飞将”或指身陷匈奴的李陵。“不教胡马”的“教”依律平声,与汉武帝因听信李陵“教匈奴为兵”传言而诛其家的记载对应。《出塞》《从军行》等乐府题常咏李陵故事,该诗化自卢思道《从军行》,多处语句与《史记》《汉书》有关李陵的记载成互文关系。易题《盖罗缝》的第二首诗与王昌龄诗的主题一致。唐朝取得了对胡战争的巨大胜利,而王昌龄作《出塞》诗又值“李陵胡”黠戛斯认亲归附。关注唐诗的历史互文与文本场域,有助于我们重新识其文本生成及意义嬗变。
李飞跃
关键词:《从军行》互文性
乱世英雄——春花秋月话南唐
2020年
《资治通鉴》写到五代十国就结束了。唐末五代是乱世,但乱世之中,南方比中原王朝相对安定。宋代之后南方经济文化超过北方,五代十国是一个重要过渡期。可是对于“十国”的历史,人们却很少关注。十国中,就如今的长三角地区而言,南唐(937—975)、吴越(907—978)最为重要。
张国刚
关键词:春花秋月乱世英雄五代十国《资治通鉴》唐末五代中原王朝
权力的扩张及其分配: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再思考被引量:1
2023年
晚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并有“内轻外重”“内外皆轻”等概念的提出。权力并非静止或者此消彼长的概念,而是极富弹性。晚清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均创设诸多新机构,形成新的权力格局。在权力分配方面,以财权的争夺最明显,双方利益此消彼长一目了然,最终达到动态均衡。这一时期,中央和地方虽然都或多或少失去部分权力,但又在很大程度上极力拓展各自的权力空间。由于地方权力的扩张速度快于中央,导致中央逐步失去对地方的绝对控制。这种权力格局一旦形成,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外部条件的重大改变,才能走向另一种平衡。
倪玉平
关键词:央地关系
朱子思想中道德与刑罚的关系
2024年
朱子认为,刑政并不必然与理学的最高原理冲突,相反,刑政的作用实则是为了保证天理的实现。如果不对应当处罚之人加以适当的刑罚,就是对守法者的伤害。朱子反对一味地主张“轻刑”,主张根据实情给出合理的处罚,认为对恶人的重罚并不违反天理。在德礼与刑政的关系上,朱子强调德礼为本、刑政为末,突出德礼的优先性,这种解释与汉唐经学的“胜劣”模式形成了不同。朱子不将作为价值原理的德礼与刑政对立,而是提出“德礼刑政都是天理之节文”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在儒学的框架内安顿了刑政、刑罚问题。
赵金刚
关键词:轻刑天理
冷热不调:浪漫主义在中国新诗中的遭遇被引量:1
2012年
浪漫主义是我国近代译介最早的西方诗歌流派,浪漫风的新诗在诗坛风靡一时,并一直拥有忠实的迷恋者。但浪漫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及其新诗创作实践面临多重障碍和约束。它面临着诗人和读者基于文化心理和既有审美经验的排斥,还面临同样源于西方的、从象征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各种新兴诗歌美学的竞争,以及与这些新兴美学一同得到传播的文学进化观的贬斥。它还遭遇中国现代严酷的政治环境的约束和传统伦理观的抵拒。在不同的美学观念和现实政治的双重挤压下,浪漫主义之花在我国新诗中未及盛开就过早凋谢了。
西渡
关键词:新诗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基于文本聚类的语言韵律和节奏风格特征挖掘被引量:5
2014年
该文以朱自清、汪曾祺和刘亮程的散文作品为语料,旨在从文本的韵律和节奏出发,采用文本聚类的方法来挖掘出新的能够代表作品风格的特征。实验表明,以句末用字韵母的n元组合、分句句长的n元组合、标点符号和整句句长作为风格特征,能成功地将这三位作家的作品区分开来。其中刘亮程句尾韵的舌位高于汪、朱二人,朱自清对韵脚的选择不如刘、汪二人丰富。汪曾祺的分句长最短,且最为讲究句式长短的对齐;刘亮程兼顾长短句的交错,节奏更富于变化;朱自清的句长变化最为平稳。
贺湘情刘颖
关键词:韵律节奏文本聚类
共4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