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口市气象局

作品数:105 被引量:324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统强潘家利王刚杨昌贤吴文娟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天文地球
  • 36篇农业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0篇气候
  • 19篇气象
  • 13篇降水
  • 12篇荔枝
  • 8篇雷达
  • 7篇灾害
  • 6篇台风
  • 6篇气候变化
  • 5篇气候特征
  • 5篇气温
  • 5篇热带
  • 5篇橡胶
  • 5篇暴雨
  • 4篇低温阴雨
  • 4篇增雨
  • 4篇水汽
  • 4篇统计分析
  • 4篇气象灾害
  • 4篇人工增雨
  • 4篇妃子笑

机构

  • 103篇海口市气象局
  • 19篇海南省气象科...
  • 18篇南海气象防灾...
  • 7篇海南省气象台
  • 6篇海南省气象局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海南省气候中...
  • 3篇海口市琼山区...
  • 3篇海南省气象与...
  • 2篇广州市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海口市琼山区...
  • 1篇海南省气象灾...
  • 1篇西安财经大学

作者

  • 34篇陈统强
  • 20篇王刚
  • 13篇吴文娟
  • 11篇官满元
  • 9篇侯伟
  • 7篇施思
  • 7篇杨昌贤
  • 6篇黄勇
  • 5篇苏定凤
  • 5篇黄彦彬
  • 5篇吴立新
  • 5篇戴丽琼
  • 4篇刘霞
  • 4篇邱志荣
  • 4篇潘家利
  • 4篇汤驰
  • 4篇姜毅
  • 3篇钟文婷
  • 3篇韩红星
  • 2篇苏丽

传媒

  • 13篇气象研究与应...
  • 12篇现代农业科技
  • 9篇中国热带农业
  • 6篇广东气象
  • 5篇农业研究与应...
  • 4篇热带农业科学
  • 3篇广西气象学会...
  • 3篇2007年华...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气象科技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干旱气象
  • 2篇农业开发与装...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1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岛热带气旋极端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海南岛是我国受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极端降水(本文将TC极端降水事件定义为一次TC过程的最大日降水,且该值<50 mm)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然而,目前关于海南岛TC暴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
蒋贤玲任福民马柱国蔡亲波
海口市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基于海口市农业气象观测站1983—2016年水稻生育期、产量和历史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口市水稻生育期呈现不同程度推迟,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延长,各生育期内气温总体升高,其中最高气温升高最显著,日照时数总体减少。影响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生殖阶段的最高气温,故应重点关注对早稻生殖阶段的高温防范;晚稻生育期气温和日照时数与产量关系不显著,台风暴雨气象灾害可能是造成晚稻产量波动大的主要因素。
侯伟杨昌贤官满元王立俊李伟光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稻生育期
2005~2008年海口地区对流层顶要素的统计特征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2005~2008年海口高空气象探测站逐日07:00和19:00定时观测探空资料,分析海口地区对流层的要素统计特征。结果表明,海口上空是没有第1对流层顶的亚热带地区,而第2对流层顶每日都可以观测得到。海口地区对流层顶的要素变化特征属于副热带大陆型和热带海洋型之间偏向于热带海洋型。第2对流层顶的月平均高度、温度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月平均高度,冬春季高,夏秋季偏低,8月最低,2月最高;月平均温度7月最高,12月最低,与地面气温变化相似。
戴丽琼黄祖辉吴立新
关键词:气候学平均温度
2005年“达维”台风两次登陆过程的物理量演变特征分析
2011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05年"达维"台风登陆海南岛过程与登陆越南大陆过程大尺度物理量场的垂直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达维"经过岛屿过程的结构演变与登陆大陆不同之处在于结构复原现象。登陆海南岛过程及岛上移动初期,水平风场的对称结构以及次级环流被破坏,在岛上移动后期及离岛入海过程,结构复原。"达维"台风经过海南岛过程水汽不被切断,反而由于陆地摩擦加大、辐合增强而导致水汽通量辐合增加,暖心及位涡中心下移,中低层对流在登陆岛屿过程短暂减弱后,在岛上移动阶段逐步加强。
许向春于玉斌王式功翁小芳黄勇
关键词:登陆
DZZ4与ZQZ-CII型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差异分析
2015年
为了研究同一气候、同一环境背景下不同观测系统观测资料的差异性,利用琼山国家一般气象站2014年10要12月DZZ4与ZQZ-CII型自动气象站气温、风向风速、0~320 cm地温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种型号自动站观测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DZZ4型观测数据变化表现相对稳定。②日平均气温差为0.2益,平均气温、日极端气温差异不显著。③2 min、10 min平均风速差分别为0.08、0.03 m/s,风速一致率分别为68.50%、93.70%,风向相符率分别为68.2%、85.9%,平均风观测时间越短,风速差变大,风向相符率变低。④0~5 cm地温、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差均大于0.5益,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差为2.4益,地面最低温度及其他层次地温差很小。地温随深度增加,变化减小,两站的地温差变小。⑤通过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效地实现DZZ4与ZQZ-CII型自动站气象资料的互补,确保资料完整性。
张慧王刚潘家利杨昌贤李君海陈统强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
低温对豇豆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以两个豇豆品种"海豇2号"和"夏宝2号"为材料,研究低温[15℃/10℃,300μmol/(m2·s)]处理对豇豆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膜过氧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前期两个品种豇豆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随着低温时间延长,海豇2号豇豆的SOD和POD酶活性有保持平稳趋势,MDA含量增加速率减缓;而夏宝2号豇豆的SOD和POD酶活性则显著下降,MDA含量增加速率有增大趋势。低温胁迫诱导了豇豆幼苗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并相应减缓了细胞膜过氧化伤害。随着低温时间延长,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加剧了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此外,豇豆幼苗叶片中SOD酶相比POD酶更耐低温,海豇2号豇豆相比夏宝2号豇豆耐低温能力更强。
陈汇林侯伟
关键词:抗氧化酶
2004年春夏季海南火箭人工增雨效果检验被引量:12
2006年
运用双比分析和降水量区域历史回归两种分析方法,对2004年春夏季海南省的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效果的统计检验,选用1962~2001年的资料建立了对比区-人工增雨作业目标区回归方程.初步计算表明,2004年春夏季人工增雨作业141 d约增加降水199.6 mm,降水总量约24.6×108 m^3,投入与产出比为1:37.
黄彦彬李天富李春鸾邢旭煌
关键词:人工增雨效果检验
台风"贝碧嘉"影响海口过程分析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第16号台风"贝碧嘉"对海口风雨影响特征及其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风雨特征分析表明:台风"贝碧嘉"造成海口西北部的局地特大暴雨,最大小时雨...
钟文婷
海口市太阳总辐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海口地面站1971~2008年太阳总辐射和气象资料,对海口市太阳总辐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1~2008年海口太阳总辐射以-248.467MJ/m2.a的速度减少,月变化与年变化趋势一致。低云量、水汽压是影响其太阳总辐射的主要气候因子。太阳总辐射与气温关系达到置信度为0.001的极显著水平。
肖昭伟王刚陈统强郑亚娜天周虹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气候因子
登陆华东台风降水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为研究华东地区台风降水、台风内核降水特征及大尺度环流对台风内核降水分布的影响,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运用动态合成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台风登陆过程中台风内核降水分布不同的两类台风(L型、R型内核降水台风)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影响华东地区的台风主要在夏季登陆,台风登陆及带来极端降水的次数都具有“单峰型”的月际分布特征,降水分布从沿海向内陆、由南向北逐渐递减。(2)台风内核降水具有不对称性,强降水更易出现在高低空辐散辐合场相配合且上升运动维持较好的一侧。(3)L型内核降水台风主要受暖平流控制,环流西部存在多个冷平流中心,冷暖平流交汇增强了大气对流不稳定性,为降水提供了不稳定能量;R型内核降水台风登陆后主要受冷平流控制,环流东北部存在暖平流,冷暖平流相互作用使大气稳定度降低,有利于路径右侧降水发生。(4)L型内核降水台风在其环流西南部存在强水汽辐合,有利于路径左侧降水发生;R型内核降水台风在登陆期间,环流东北部水汽辐合中心维持时间长,有利于路径右侧降水系统的发生发展。高低空辐散辐合配置、冷暖平流以及水汽输送是影响台风内核降水分布的主要因子。
郑林晔谌芸冯恬姚梦颖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