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作品数:853 被引量:1,100H指数:12
- 相关作者:王继光朱悦梅靳艳尹伟先段小强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西部文献题跋》自序
- 2014年
- 《中国西部文献题跋》是作者多年来关于中国西部历史文献的序、跋、考、论、叙录、题记之作,析分为八卷,由余太山先生主编的"欧亚历史文化文库"收录出版。论题涉及中亚学、藏学、蒙古学、金石学、方志学、谱牒学、中西交通史、西北史等诸多学科领域,可资参考。
- 王继光
- 关键词:题跋
- 张掖古城的历史考述与保护开发思考被引量:2
- 2009年
- 张掖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古城遗址、古寺建筑和出土文物,这些都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旨在重点介绍张掖古城的形成与发展,以突出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基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保护不够的现状,提出开发与保护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 吕德胜段小强
- 由炳灵寺169窟6龛、11龛中女供养人像观北朝妇女的礼佛思想
- 2017年
- 炳灵寺169窟第6龛和第11龛中女供养人像体现了北朝妇女参与宗教活动以及延续正常家庭生活的期许。她们以“清信女”或“邑子”的身份在以男子为主体的造像群中出现,表明女性是作为独立佛教信仰个体参与佛事活动的。女供养人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对男尊女卑观念的再思考,赋予了妇女独立的宗教性社会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妇女地位提高的表现。但地位的提高只是相对的,女供养人大多为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妇女且参与佛事活动的目的也不同。
- 杨晨曦
- 浅析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近代文化的特征
- 2009年
- 中国近代文化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正面碰撞、相互交汇、彼此争斗与融合中的变化和发展。与此同时,西学东渐在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它的影响下,中国近代文化呈现了出新的特征。
- 裴蕾
- 关键词:西学东渐中体西用文化特征
- 分解与重构:东汉“多次即位礼”的文本考察被引量:1
- 2022年
- 东汉即位礼的即位地点(正殿)与殡所(两楹之间)取自《春秋公羊传·定公·元年》,即位之处(西阶之上)与流程则取自《尚书·顾命》,属于“柩前即位”。《白虎通·爵》记载了两种“三次即位礼”,它们一并发挥着神圣化东汉即位礼中的“柩前即位”属性之意识形态作用。两种“三次即位礼”拼合痕迹明显,并且存在错位,明显有汉儒强行拼合诸经进行制作的痕迹。《后汉书·安帝纪》即位礼中邓太后《诏书》与《策命》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并不具有普遍意义,虽《诏书》为一时政治环境的特殊产物,但《策命》中的部分内容应为一代通制。《策命》之制作时间“殡日”因新君身份(“太子”/“非太子”)不同而变化,并不足以支撑“二次即位”说。
- 刘晨亮
- 关键词:东汉《白虎通》
- 粟特与回鹘——丝路贸易霸主地位的转换及其原委
- 2018年
- 粟特原居中亚河中地区,自古即以善于经商、理财而闻名于世。利之所在,无远弗届。漠北回鹘汗国时期,粟特的活动对早期回鹘汗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粟特人把善于理财、经商的本领传授给回鹘。回鹘部众西迁至河西走廊和新疆一带,这些地区真位于丝绸之路黄金地段,回鹘人迁入这里后逐步取代其师粟特而成为丝绸之路贸易的新霸主。
- 宋建霞
- 关键词:粟特回鹘丝绸之路
- 从“白登之围”到“马邑之谋”的汉匈和亲
- 2009年
- 汉匈和亲的起由
公元前206年,两汉王朝建立,但由于经历长期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据史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干,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而与此同时,以漠南为中心,控制北方广大区域的匈奴民族正处于冒顿单于的统治之下.非常强盛.其拥有号称“控弦乏十万骑”的强大军队,而作为游牧民族的他们看来,掠夺、抢劫是比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耀的事情。因此,他们多次闯入巾原地区,大肆掠夺人畜、生活用品,这严重威胁着西汉的统治政权。
- 张惠玲
- 关键词:和亲西汉匈奴白登之围
- 明清时期武威地区的宗教与民族关系探蠡
- 2014年
- 明清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正统宗教与民间信仰亦得到空前的繁荣发展。古武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的西部重镇,这里民族成分复杂,宗教派别林立,民间宗教亦在适应社会需要、迎合群众心理的情况下遍地开花。本文旨在对明清两代武威地区之各民族及其所奉宗教进行描述,探蠡各教派以及政教之间的关系。
- 崔博李杨
- 关键词:民族宗教
- 明代沙州“达人”内迁新论被引量:3
- 2017年
- 元末明初,沙州地区处于元朝察合台系后裔的统辖之下。洪武、永乐之间,蒙古在沙州地区的统治可能发生过明显断裂,新崛起的困即来家族归附明朝,成为沙州卫。然沙州卫实际存在的时间只有40余年。沙州卫内外矛盾的发展撕裂了统治集团,促使其被迫迁居内地,沙州卫实际废置。沙州卫降人先后经过甘肃河西走廊南山、山东东昌、南直隶,其记载最终消失于两广地区,是明代各类内迁案例中,迁徙次数最多、迁徙路线最远的一个。这一多次迁徙行为与明朝日趋保守的对内迁民族态度和政策改易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不可避免导致原沙州卫降人群体屡次离散,逐渐融入内地社会之中。在明代内迁民族研究中,涉及中国南方不多,但借助沙州卫降人内迁线索可以勾连穿索其他南方内迁民族信息,充实相关问题的研究。
- 周松
- 关键词:明代
- 唐后期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对黄淮漕运的影响
- 2022年
- 安史之乱后,唐政府对全国的控制力日益下降,北方各道遭到空前破坏,大量北人南迁。受到人口锐减与局势动荡双重影响,关东之地的粮产大幅减少。从人口与经济视角来看,唐后期至五代时期处于中国人口分布新格局以及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加快的特殊节点,相较于北方,南方人口的不断增长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安史之乱后唐政府对南方地区的依赖不断加重,其利用漕运将南方产粮运至关中以缓解局部人口分布与粮食供应的矛盾,而位于南方经济中心与北方政治中心之间的黄淮漕运则成为维系唐政府统治的重要生命补给线。
- 黄秀健
- 关键词:人口迁移人口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