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馆
- 作品数:167 被引量:218H指数:5
- 相关作者:高茜李向阳高茜樊晓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美术馆赋能城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 2023年
- 截至2022年底,上海拥有159座博物馆、100座美术馆。2022年,上海共举办展览535多场,接待观众261万人次。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开天辟地”“何谓海派”“海上风华”展现了中华艺术的博大精深,浦东美术馆的“绝美之境”、上海博物馆的“从波提切利到凡·高”、西岸美术馆的“万物的声音”共同呈现了浓缩的西方艺术发展史。来上海看美展,成为很多人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美术馆呈现出上海文旅“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的特色。
- 张悦
- 关键词:上海美术馆波提切利中华艺术艺术发展史凡·高都市型
- 高茜作品欣赏
- 2014年
- 高茜
- 时尚与传统的文化平衡——陆春涛花鸟画对于都市心态的互补
- 2003年
- 海派绘画的文化特征在于它的世俗性,因此高蹈冷逸的山水之境,反而不是这种文化的依托。海派一直胜擅花鸟画,花言鸟语的现实关怀更符合这个都市的人文情怀与文化精神。作为海上名家的陆春涛,他的创作状态似乎更值得人们关注。 文化的俗化,几乎是我们今天的日常文化现象或潮流。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都市化和市场化的文化反应,也是科学技术因素前所未有地普遍进入文化运动的结果。
- 尚辉
- 关键词:视觉形式视觉消费海派绘画广告人文化精神文化特征
- 不同的方位空间,同样的精彩展览
- 2008年
- 每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画廊,都在举办不同的展览,所以,每一期,在 iidea,我们为您精心收集那些最值得观赏并拥有不同风格的精彩展览,供您做出最佳选择!
- 丹丹
- 关键词:展览艺术家美术馆上海双年展
- 信息碎片化背景下艺术体验的提升路径研究
- 2023年
-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发展与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进入信息碎片化时代。对于人们的艺术体验而言,这一现状从艺术的表达能力赋能、鉴赏品位塑造与文化价值外显等方面对艺术体验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利用现代科技、加强艺术教育、促进信息整合等方式,丰富艺术表达、提高鉴赏品位并增大价值密度,从而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提升大众的艺术体验。
- 王一川
- 关键词:艺术体验
- 突然间狂喜——斯拉法·帕拉尼终于来“下雪了”
- 2007年
- 斯拉法是一位伟大的小丑,业内是这样评价他的。看过演出的人知道,主角在经历和奇遇故事的最后,他倒在了暴风雪之中,这一幕令《下雪了》成为了一个悲戏剧。斯拉法说:"敏锐并充满理性的观众们的反应都是几个世纪以来对于这项艺术传统的理解的积累。"
- 茅庐观鱼
- 关键词:斯拉法艺术传统生活乐趣自然元素
- 著名水彩画家李詠森从艺八十年学术讨论会
- 1993年
- 1992年10月31日下午,由上海美术馆、上海沧浪美术广告装潢协会和上海水彩面研究会共同举办《著名水彩面家李詠森从艺80年学术研讨会》。在美术馆四楼会议厅里,挂满了李老的水彩画精品和贺词、贺信。市府副秘书长卢莹辉同志。市美协沈柔坚主席、副主席徐昌酩、上海美术馆丁羲元、陈龙、邵如青副馆长和上海沧浪协会理事长。
- 关键词:水彩画家上海美术馆副馆长水彩画艺术中国水彩画
- 上海美术馆落成后断想
- 2000年
- 我是十分幸运的,接触美术馆工作才几年,就遇上了筹建上海美术馆新馆的历史性机遇。然而当我豪迈地接过新馆筹建处的大印,仰视眼前这座庞大的欧式建筑,面对瞬息万变的崭新世纪时,突然感到头重脚轻,手足无力。 尽管我步入了不惑之年,然而不惑之年却常惑。越做越发现我们的工作方才起步,而且学步的路程那样漫长,步履那样蹒跚。 再细想来,也属正常。首先,“
- 李向阳
- 关键词:上海美术馆建筑风格
- 任熊自画像作年考被引量:4
- 2002年
- 任熊白画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高177.5、横78.7厘米,是古代中国画家所作最大的自画像。由于很少有人真正注意研究此作,以致创作时间至今仍不明确。作者通过对任熊及任与朋友往来的事迹考证,认为任熊生于清道光三年癸未(1823年)六月十二日,其自画像是他三十一岁"而立"之后由京口赴金陵戎幕的青春写照,时为咸丰三年(1853年)夏月。
- 丁羲元
- 关键词:自画像画史艺术成就晚清
- 意象江南——从沈行工江南风景看中国油画价值标准的确立被引量:4
- 2004年
- 虽然用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表达非母语地区的人文思想与文化情感,但显然,能够表达是一回事,表达得贴切和亲近则是另一回事。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尽管翻译文学让我们知晓了作品的情节和内含,但并非所有的翻译作品都能够让我们体悟到那种文学语言的神韵和魅力。
- 尚辉
- 关键词:油画风景画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