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7 被引量:83H指数:6
相关作者:张玉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二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电子电信
  • 10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电磁
  • 5篇散射
  • 5篇雷达
  • 4篇电离层
  • 3篇电磁散射
  • 3篇介质
  • 3篇雷达散射
  • 3篇雷达散射截面
  • 3篇负折射
  • 3篇FDTD方法
  • 3篇FDTD分析
  • 2篇地波
  • 2篇短波
  • 2篇异向介质
  • 2篇散射截面
  • 2篇相互作用
  • 2篇相位
  • 2篇相位补偿
  • 1篇带通
  • 1篇带通滤波

机构

  • 27篇电波环境特性...
  • 9篇中国电子科技...
  • 7篇西安电子科技...
  • 6篇电子科技大学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中国科学院国...
  • 2篇中国电波传播...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解放军信息工...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作者

  • 15篇吴健
  • 6篇王茂琰
  • 5篇徐军
  • 4篇焦培南
  • 3篇孟繁义
  • 3篇金旺
  • 2篇李海龙
  • 2篇葛德彪
  • 2篇柳文
  • 2篇王俊江
  • 2篇杨龙泉
  • 2篇吴群
  • 2篇孙明国
  • 2篇凡俊梅
  • 2篇魏兵
  • 2篇刘拥军
  • 2篇吴军
  • 2篇王海龙
  • 1篇吴振森
  • 1篇张雅彬

传媒

  • 6篇电波科学学报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物理学报
  • 2篇电子学报
  • 2篇中国电子科学...
  • 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微波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 1篇第七届全国毫...
  • 1篇第十届全国电...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离层三维射线追踪的快速计算方法被引量:17
2009年
基于三维射线追踪的Haselgrove方程,实现了快速电离层短波数字的三维射线追踪。根据射线传播的几何关系,给出在电离层以下部分的射线参数计算方法。根据电子浓度梯度的变化和自适应Runge-Kutta法,给出了三维射线追踪中自适应改变积分步长的快速计算方法,并以准抛物电离层模型为例,讨论了利用本文方法与解析解相比的精度,以及与各种不同步长相比的时间和精度。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在相同精度下速度至少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
柳文王俊江焦培南曹红艳
关键词:电离层三维射线追踪变步长
短波天波/地波联合传播模式下定位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电离层反射传播模式和地波绕射传播模式组合成联合传播模式,对这一新传播模式下的定位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定位方程,探讨了一种PD差值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计算说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基于误差分析理论对定位精度进行分析,了解各误差项对定位距离估值误差所占的权重系数。
杨龙泉焦培南凡俊梅
中频中频雷达接收圆极化波新方法
2015年
中频雷达利用圆极化波探测中高层大气的风场和电子密度,通过一组正交偶极子组成的空分天线阵完成圆极化波的发射和接收。由于风场和电子密度反演对回波的极化特征有不同需求,要求接收端既能为电子密度的反演保留也能为风场的反演消除回波的极化特征。目前中频雷达消除极化特征通常采用硬件来完成,接收端将正交偶极子所接收到的一路信号利用移相器进行±π/2的相位调整后叠加到另一路信号上最终将圆极化回波还原为单路信号。但在中频频段实现相位调整是以增加器件和系统的复杂度为代价,而且器件的可靠性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无需硬件调相,直接利用I/Q分量合成消除极化特征后回波的I/Q复序列的方法,实现时仅需让接收端对信号序列逐点进行加减法运算及幅度判决。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均表明新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极化、正确获取I/Q复序列,而且方法简单,信号合成器也易于实现,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价值。
敖珺王黎明陈金松李娜
关键词:中频雷达
二维各向同性异向介质负折射特性仿真验证被引量:14
2006年
提出了一种工作在C波段的二维各向同性异向介质,相比于以往的二维异向介质,它除了具有二维各向同性的优点外,还具有带宽更宽,单元结构的尺寸更小,构造也更简单的特点.通过分别仿真验证异向介质的双负特性和负折射特性最终肯定上述异向介质的存在.
孟繁义吴群金博识王海龙吴健
关键词:宽频带
基于移位算子法高斯波束与双负介质板相互作用的FDTD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以磁导系数μ为例推导了处理双负介质本构关系的移位算子法。将μ表示以jω为自变量的Padé近似,用/t代替jω,过渡到时域,再引入离散时域移位算子代替时间微分算子来处理Padé近似形式的μ,进而推导出FDTD计算中时频电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和磁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最后用基于移位算子的FDTD方法仿真了电磁波与各种双负介质板的相互作用:负折射、相位补偿、平凹双负透镜成像。
王茂琰徐军魏兵李海龙吴健
关键词:FDTD方法负折射相位补偿
离子分布函数的20矩近似在非相干散射谱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9年
根据Grad理论,以麦克斯韦分布函数为基,将离子分布函数展成20矩近似的形式,讨论了黏滞张量项与热流项对离子分布函数的影响.在电场比较弱的情况下,沿着E×B和E的方向上,热流矢量项和黏滞张量项是可以分别忽略掉的.离子温度的各向异性特征和分布函数的不对称性是由黏滞项和热流项引起的.利用Sheffield理论计算得到了非相于散射谱,并对13矩近似和20矩近似得到的非相干散射谱进行了对比.在电场比较弱的情况下,这两种近似基本一致,而当电场增强时,热流张量项的贡献变得很明显,温度各向异性的特征加剧,此时与13矩近似相比较,20矩近似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以温度各向异性为特性的非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
薛昆郭立新吴健徐彬房朝峰
基本结构变化对左手介质透射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基本结构移动、旋转、切割对左手介质传输特性的影响。用基于时域有限积分法CST软件仿真了左手介质棱镜的负折射现象和上述三种情况下的传输系数,比较了提取的标准和移动后左手介质的有效介质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移动使左手透射峰峰值降低,通带带宽减小;若将组成左手介质的结构单元旋转,完整的左手透射峰将不再存在;不同方向的切割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左手介质透射峰的性质。
王茂琰徐军吴健吴军
关键词:左手介质负折射
中层大气中尘埃等离子体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
实验发现夏季极区中层大气中存在大量冰晶粒子,称为尘埃粒子,又称为中层气溶胶,尘埃粒子与电离层电子和离子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尘埃粒子带上负电荷或正电荷。考虑带电尘埃粒子的等离子体称为“尘埃等离子体(dust plasma...
石雁祥吴健葛德彪
文献传递
天波/地波组合传播模式下一阶海杂波特性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分析天波反射/地波绕射组合模式下一阶海杂波的产生机制、展宽原理,导出了一阶海杂波频移、展宽计算公式;结合距离换算、双基地角、擦地角计算公式,对组合模式下一阶海杂波频谱随距离、方位的分布特性及展宽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实测信号频谱特征与理论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验证了天波反射/地波绕射集成概念是成立的,进一步证明了天波/地波集成探测技术原理可行。
杨龙泉凡俊梅蔚娜李星焦培南李吉宁
关键词:一阶海杂波杂波分布频谱展宽
流星通信链路的流星辐射分布模型被引量:2
2009年
分析研究了流星前向散射通信链路和黄道坐标系统的关系,推导出偶发流星日心分布到地心分布密度的转换过程,得到了偶发流星的理论辐射分布(SporadicMeteor Radiant Distribution)模型。并运用该理论预测模型建立了一通信链路上空流星辐射分布,同时对可用流星率进行预测并和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比较一致,为流星通信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
林乐科张雅彬毛云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