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

作品数:223 被引量:1,916H指数:23
相关作者:田冰王文刚潘佩佩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4篇经济管理
  • 53篇天文地球
  • 3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0篇历史地理
  • 16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建筑科学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社会学
  • 4篇艺术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城市
  • 20篇京津
  • 18篇旅游
  • 18篇京津冀
  • 17篇地价
  • 14篇土地利用
  • 13篇生态
  • 11篇地理
  • 11篇影响因素
  • 11篇景观
  • 10篇集约利用
  • 10篇耕地
  • 9篇土地集约利用
  • 9篇PM
  • 9篇AOD
  • 8篇数据库
  • 8篇旅游地
  • 7篇气候
  • 7篇协调度
  • 6篇气候变化

机构

  • 220篇河北省环境演...
  • 219篇河北师范大学
  • 22篇河北省科学院
  • 21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河北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兰州大学
  • 3篇宁夏大学
  • 3篇石家庄经济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河北省土地整...
  • 2篇张家口学院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51篇李仁杰
  • 39篇葛京凤
  • 35篇傅学庆
  • 30篇梁彦庆
  • 27篇张军海
  • 16篇郭风华
  • 15篇胡引翠
  • 14篇王卫
  • 13篇潘佩佩
  • 13篇路紫
  • 12篇王健
  • 11篇黄华芳
  • 10篇石晓丽
  • 10篇田冰
  • 10篇许清海
  • 9篇冯忠江
  • 9篇孙桂平
  • 9篇史文娇
  • 7篇李月丛
  • 7篇李灿

传媒

  • 26篇地理与地理信...
  • 14篇干旱区资源与...
  • 10篇地理科学进展
  • 8篇河北师范大学...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6篇地理学报
  • 6篇测绘科学
  • 5篇地理研究
  • 5篇地域研究与开...
  • 5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地球信息科学...
  • 4篇科学通报
  • 4篇环境科学
  • 4篇人文地理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旅游学刊
  • 4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生态经济

年份

  • 4篇2024
  • 13篇2023
  • 11篇2022
  • 9篇2021
  • 19篇2020
  • 20篇2019
  • 17篇2018
  • 14篇2017
  • 15篇2016
  • 20篇2015
  • 15篇2014
  • 17篇2013
  • 15篇2012
  • 12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2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县域尺度的河北省城市地价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以河北省县域尺度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论和地租地价理论,借鉴有关城镇化质量、土地质量、生态质量等系统质量的研究成果,引入"城市地价质量"概念,围绕地价影响因素构建城市地价质量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协调度评价模型等度量方法,从发展程度、主导类型和协调水平的角度对河北省县域尺度城市地价质量进行测度和空间差异分析。研究发现:1)河北省县域尺度城市地价质量发展程度存在地域差异,沿渤海湾环天津区域的城市地价质量发展程度高于冀中南平原区域,冀中南平原区域高于太行-燕山山地区域;2)在河北省县域尺度城市地价质量发展进程中,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规划和调控供需占据主导地位,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有待提升和完善;3)河北省县域尺度下各城市在地价质量协调度和地价质量发展程度的排序中总体呈正向顺序关系,但也存在少数不符合规律的城市。
李博翀李灿葛京凤梁爽徐晨曦刘国君
关键词:协调度
浅谈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性途径被引量:2
2019年
在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是城镇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应切实围绕现有国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化道路。本文针对节约集约利用意义,提出国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性途径。
李灿薛金辉
关键词:国土资源
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文章基于对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各具优势,河北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和供给基地,北京在林业、天津在渔业方面也具有相对优势,这就为京津冀地区农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在生态农业的发展方面,京津冀地区既具有人才、自然和政策优势,也具有资源、发展和合作劣势,所以其生态农业协同发展应遵循如下路径:多地区"小生态农业"共同发展,跨地区园区或基地生态农业的发展,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协同发展体系。为了实现这一路径,应该从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四个方面采取对策。
冯忠江艾巧玥
关键词:京津冀生态农业
基于DEM的交通线文化景观感知与功能分段研究——紫荆关长城景观的实证被引量:19
2015年
在已有景观感知度概念和模型基础上,根据景观规模和特征将交通线某一具体位置的景观感知度划分为单点景观、多点景观和组景观感知度,并提出了基于集合表达的交通线景观感知度模型,以解决在一组特定的线性空间单元或区域上开展景观感知的研究和计算问题。以紫荆关长城文化景观为例,利用DEM进行景观视域分析,并引入资源价值、遗存现状等权重因子,实现了紫荆关附近公路和铁路线的景观感知度定量计算。根据景观感知度的空间格局,准确划分了敌台、烽火台和马面等单点景观、墙体景观及各类组景观和综合景观的最佳感知功能路段和最佳观赏位置。总体来看,紫荆关附近的公路线可感知位置连续性更强,铁路线高感知位置相对离散,公路感知效果整体优于铁路感知。交通线景观感知度模型特别适合用于大型造型地貌、宏伟建筑群等景观感知分析,是对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一种扩充,能够将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从旅游地内部拓展到旅游地外围,对于提高旅游景观导引设计的精准性、提升旅游文化传播效率和增加传播途径等均有理论参考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李仁杰谷枫郭风华傅学庆
关键词:文化景观交通线DEM
CLUE-S模型原理与结构及其应用进展被引量:48
2010年
空间模型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方法,CLUE-S模型是这类模型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该文分析了CLUE-S模型的运行原理和结构组成,指出:CLUE-S模型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处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竞争关系,在综合考虑诸多限制因素和转换规则的前提下,通过反复迭代运算,把土地利用变化类型逐步分配到一定的空间单元中,将模拟结果精确直观地反映到空间位置,是一个较好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模型5个组成模块的机理结构和6个参数文件的特征,并对参数内涵和设置规则进行了介绍。最后概述了CLUE-S模型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分析了CLUE-S模型的应用前景和领域及模型的不足之处。
王丽艳张学儒张华王卫
关键词:CLUE-S模型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研究,是科学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农业综合开发提出的"坚持可持续、提升竞争力"要求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已有农业区划的单一目标和单一类型划分问题,以宁夏为例,基于农业相关的耕地、气候、水、地形、地貌、项目布局、生态规划等空间数据,采用地理学综合区划的方法,提出了动态与静态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农业与生态结合的13项多维指标体系,提出了合理且可操作的技术流程,科学划分了包含过渡类型的一级区划(7大类型:重点开发区、"重点+限制"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保护+限制"开发区、"限制+重点"开发区、"限制+保护"开发区和限制性开发区)和二级区划(24个亚类),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本文是国家财政部明确提出农业综合开发要科学划分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和限制性开发区之后,首次实现在省(区)级以乡(镇)为单位的科学划分,可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项目的科学布局和精准投入提供重要依据,为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工作的具体落地实施提供科学保障,同时也可为其他省份或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区划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史文娇胡云锋石晓丽王宗闫慧敏任博匡文慧徐新良陈延武东波徐自为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区划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非物质文化景观研究:载体、空间化与时空尺度被引量:21
2013年
非物质文化地理学研究还未形成统一的思维体系,难以将地理信息科学的方法引入研究过程。提出了非物质文化景观载体思想,包括艺人、文化团体、作坊、作品、受众、店铺与市场等实载体和互联网等信息空间中的虚拟载体。通过载体空间化,将非物质文化景观研究融入传统文化地理研究框架中。将非物质文化景观研究的空间尺度划分为大、中、小和微观尺度,并对单文化、多文化和全文化载体景观的时间尺度界定进行详细剖析。在载体、空间化和时空尺度等基本问题解析的基础上,吸纳新文化地理学思想,建构了非物质文化景观研究的时空思维体系,并使研究视角趋向多元化。基于文化载体的时空思维体系是地理信息科学方法用于非物质文化地理研究的基础,对文化地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李仁杰傅学庆张军海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文化景观空间化
中国主要城市地价重心迁移及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城市地价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和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从而影响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掌握城市地价的发展规律,根据城市地价及时调整制定相关政策,是政府对土地市场进行调控的关键。利用重心模型,在测算和分析2000-2012年49个主要城市的综合地价重心位置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驱动中国城市地价重心迁移的因素。结果显示,中国主要城市地价重心始终位于区域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但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逐渐缩小,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则逐渐扩大,地价重心迁移轨迹可以分为3个阶段和1个突变年。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城市区位等因素驱动着城市地价重心的迁移。
张路科杨会霞葛京凤梁彦庆
关键词:城市地价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以城镇化过程持续加速而耕地流失及粮食供需形势日趋严峻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结合遥感、土壤、气象及农业统计数据,借助AEZ模型和GIS开展198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1流域耕地生产力水平较高,高产耕地分布广泛;2近30 a来就地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导致流域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耕地数量锐减;3由于减少的多为城市周边及交通沿线水土条件优越的优质耕地,新增的则多是来源于土地复垦或整理的低产耕地,"高产耕地锐减-低产耕地缓增"导致流域耕地生产力水平下降,且在不同发展阶段下降格局不同;4高产田锐减导致流域粮食大幅减产,不同县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耕地利用条件不同,粮食减幅呈现显著空间差异。
潘佩佩杨桂山苏伟忠王晓旭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AEZ模型耕地生产力粮食生产太湖流域
基于风蚀模型的河北省土壤风蚀风险评价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对河北省空间范围开展土壤风蚀风险评价研究,以期为研究区基于土壤风蚀的土地退化和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第一次全国水力普查中推荐的风蚀模型,对研究区2009年的土壤风蚀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河北省土壤微度侵蚀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河北省总面积的65.36%,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太行山地和冀北山地;其次为轻度侵蚀,约占河北省总面积的12.46%,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和冀西北间山盆地;中强度侵蚀的风蚀面积最小,合计不足河北省总面积的0.1%,主要为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的沙地类型;极强侵蚀和剧烈侵蚀没有分布。[结论]河北省土壤风蚀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干燥,风速大,植被覆盖度低的冀西北地区风蚀强度最大,湿润、风速小、植被覆盖度高的冀东北地区风蚀强度最小,南部平原和太行山区风蚀强度中等。
刘红王卫郝彦莉左玉珊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