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
- 作品数:77 被引量:51H指数:3
- 相关作者:柳若梅王雷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翻译中的差异与同一性——《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俞译本”问题举隅
- 2019年
-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历史哲学名著《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89年版中文译本中有些翻译问题值得商榷。文章对照德文原版及其英文版,从10个方面对这一译本中存在的翻译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旨在说明,对于哲学文本的翻译,除了语言方面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在知识论方面把握所有的内容,并且能够深入浅出地阐发其中的奥旨。
- 李雪涛
- 关键词:哲学文本翻译雅斯贝尔斯
- 世界上第一部中文俄国史——俄藏清代稿抄本《罗西亚国史》考被引量:2
- 2020年
-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三处历史悠久的图书馆中,藏有清代稿抄本《罗西亚国史》一书。该书是俄国第一位国家历史学家卡拉姆津于俄国首都彼得堡出版的俄国第一部“正史”《俄罗斯国家历史》(12卷本)前三卷的中译本,于1828年成书于北京,是世界上第一部中文俄国史。该本的存在,不但表明19世纪俄国在与清代中国交往的历史上曾主动努力从文化上与清朝交流会通的愿望,也表明在19世纪上半叶已有汉语的俄国史问世,将俄国史中文书写的历史提前了近百年,具有重要的史学史价值。
- 柳若梅
- 解放神学对基督教本土化的合法性论证——以莱昂纳多·博夫的教会论为例
- 2022年
- 莱昂纳多·博夫的教会论以圣事模型为基础,认为教会是上帝之国显现和实现于世界之中的符号和工具。教会的圣事性意味着福音必须体现在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但又不能绑定在任何具体形式之上。“大公教”作为理想的教会形态是同一性与非同一性原则的辩证统一,具体表现为一种积极的开放态度——“混合主义”。这要求教会尽可能地为不同生活经验的相互作用创造条件,让自己不断卷入当下世界的麻烦之中,进而通过深入的反思与交锋实现一次次的自我重建。通过这种方式,解放神学论证了基督教在拉丁美洲“本土化”的合法性并非主要基于矛盾的特殊性和“因地制宜”的策略考量,而是由教会的本质和所有宗教赖以健康发展的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 高然
- 黑塞的小说《悉达多》与佛教
- 2021年
-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于1922年创作的《悉达多》,以佛陀时代的古典印度作为背景,展开了他对世界和人生的追问。尽管这部小说有着多种复杂的思想、文化的来源,但从中还是可以明确地看到其贯穿始终的佛教思想,这既包括原始佛教的一些观念,也有东亚禅宗的思想。无论如何,佛教主题提供了解读《悉达多》的重要视角,透过这个视角可以对这部经历了近百年依然被传译的小说进行更符合当下的解读。
- 李雪涛
- 关键词:赫尔曼·黑塞佛教
- 跨文化中国佛教辞典编纂的尝试——《多语对照中国佛教术语辞典》的编写过程
- 2022年
- 本文作者以编者的身份回忆了1994-1995年在德国马尔堡大学宗教学系参与组织、编纂《多语对照中国佛教术语辞典》的过程。对该辞典的内容范围、结构、编排方式、内容处理、参考文献以及存在问题都做了详细的梳理。这部由中、英、德学者共同编撰的《多语对照中国佛教术语辞典》,充分体现了中国佛教在历史上所积累的跨文化宗教的丰富潜力。本文作者认为,中国佛教所具有的创造性和潜力能够为近代以来西方现代性的挑战提供经验,这一经验同时可以接续上中国自身的文化渊源。
- 李雪涛
- 关键词:跨文化
- 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与欧洲文明的战后重建被引量:3
- 2019年
- 雅斯贝尔斯1946年首次提出"世界历史的轴心"概念,后来在1949年发展为"轴心时代"的术语。学界关于"轴心时代"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史实对比或用以反对欧洲中心论;澄清"轴心时代"的历史命意,有助于准确定位该术语及雅斯贝尔斯的历史哲学。通过历史语境的文本考查,可以发现,轴心时代的提出及其伴随的世界历史叙事,包含着深刻的时代精神诊断:一是以新的"欧洲精神"对抗纳粹的"精神";二是以轴心时代的文明共振,对抗轴心国的同盟;三是以"世界秩序"对抗纳粹的"世界帝国";四是以世界的欧洲对抗欧洲的世界,以欧洲的德国对抗德国的欧洲。然而,"轴心时代"以戏仿"轴心国"的方式对抗它,却也可能堕入该词的思想陷阱,后人应当慎用深思。
- 董成龙
- 关键词:轴心国雅斯贝尔斯世界历史
- 出世的精神与入世的事业——忆张范中先生与中国佛教协会
- 2023年
- 一1987年,我还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上大学的时候,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记得当时写了一篇论《坛经》惠能得法偈的考据文章,因为要查一些佛教的文献,我找到了教我们中国文学史的章无忌(1937-)老师,问她是否可以介绍我到北京师范大学的图书馆查一些资料,因为她先生是北师大中文系的郭志刚(1933-)教授。章老师非常热情,她告诉我她弟弟章鸿志在中国佛教协会外联部工作,她可以帮我联系佛教协会的图书馆。
- 李雪涛
- 关键词:佛教协会《坛经》中国文学史
- 试从“世界三”理论出发简析俄罗斯报告文学《陌生的中华》
- 2020年
- 本文试图考察著名汉学家、新闻记者库利科夫的报告文学《陌生的中华》几则典型片段中的中国形象及成因。本文的亮点是将比较文学中狄泽林克的"世界三"理论、以及"文化三角"理论相联系,层层推进,以"中国文化的三角式建构"对库里科夫的文本进行了一次新的阐释,并且做出了从多重角度进行国际中国文化研究的新尝试。
- 罗薇
-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 自我、革命与爱情:《红与黑》中的“心灵之爱”与“头脑之爱”被引量:1
- 2021年
- 《红与黑》呈现了于连与德雷纳夫人在外省小城维里埃所孕育的心灵之爱以及与玛蒂尔德在巴黎所焕发的头脑之爱,二者共同构成了司汤达的"精神之子"于连所承载的"高卢特质",即以强烈的激情投入世界,同时又以冷峻的理智剖析自我及其感情。两条线索在构成某种对称性推进的同时又相互交错纠缠,呈现出三位主人公在暴风雨般的炽烈爱情中相互激发,在自然与伪善之间剧烈摆动,在想象的表演与现实的表演之间不停跳跃,折射出后革命时代新旧交错的精神面貌,在个体虚无主义与舆论专制互为表里的复辟王朝不断突破自恋与虚荣,从而打开新的精神向度,在一次次突破惯常的自然呈现中不断消散表面化的自我,又激活内在本真的自我,呈现出自我的不同面向与丰富层面,在心灵世界充满悖论性的、轻盈而壮烈的交战当中淬炼出自我本质的精神结晶。
- 潘丹
- 关键词:《红与黑》自我司汤达
- 雅斯贝尔斯对德国战争罪责的认识——以《德国的战争罪责问题》为中心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年的1946年,雅斯贝尔斯出版了他的政治学论著《德国的战争罪责问题》,对纳粹德国所犯下的罪行进行了全面清理。他认为,公开地讨论罪责的问题,并且从内心之中承认罪责,是保持德国人的灵魂不沦为卑贱的唯一道路。通过对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进行系统分析,并对诸如流亡在外者与内心流亡者的“净化之路”之重建,以及“极端的恶”抑或“平庸的恶”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 李雪涛
-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