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校长办公室
- 作品数:26 被引量:63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春林陈春林王亚勋杜勇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党委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办公室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新加坡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启示被引量:4
- 2007年
- 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在新加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八德"和五大共同价值观既是对儒家精神进行的现代意义上的转换和升华,又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更是新加坡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精神动源。作为儒学源头的我国,有必要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现代化转换,从而增强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 樊建武
- 关键词:儒家伦理道德教育
- 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煤矿主体专业基础力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 2013年
- 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有针对性的加强实验室建设,实施不同专业方向开展不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教学计划,有效地解决了煤矿主体专业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专业特色实验不明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杨更社张天军张涛伟潘宏宇张旭东
- 关键词:实验教学
-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分析了目前困扰高校实验室效能发挥、束缚实验室活力的突出问题,通过实例证实了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以校、院两级管理为主体的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对高校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规范实验室管理、发挥实验室效能有参考价值。
- 王贵荣杨更社
- 关键词:创新教育实验室高校
-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被引量:13
- 2009年
- 教育的深层次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创新教育要求不断进行教学管理、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创新以及教学方式、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全面创新。
- 韩江水陈春林
-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 当代西方未来主义思潮简评被引量:2
- 2013年
- 当代西方未来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风行的一种社会思潮,旨在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模式、规律等进行探究与预估。尽管思潮本身蕴含较浓郁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色彩,但它致思思维严谨,预测方法先进,深切关怀人类运程,重视介入社会管理,带来了人类社会历史观的重大变革,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划方面发挥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也为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 樊建武
- 关键词:社会思潮未来主义
- 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一部力作——评于建星博士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是当前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于建星博士克服情感冲动,冷静理性思考,立足自由及其自由的实现视角,就弱势群体权利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令人注目的观点,凝著而为《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研究》,这又为当前社会公平正义研究,特别是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开辟一个新的理论空间和实践思路。
- 樊建武
- 关键词:著作社会公平与正义
-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产学研结合
- 2014年
-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产学研结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对英国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贝德福特大学和伦敦南岸大学的考察与研修,总结了英国高校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培养和造就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宗旨,密切跟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促教学、严格管理保质量、以国际标准为尺度、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办学体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李树刚张佐刚孟上九
-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产学研结合英国高校
- 高校师德建设探析
- 2008年
- 高校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本文从多方面探讨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并就其具体措施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 陈春林于远玖
-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
- 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中的非智力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就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品德高尚、意志坚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人才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言,非智力素质因素包括自信、质疑、勇敢、勤奋、热情、紧迫感、好奇心、兴趣、情感、动机等。
- 韩江水陈春林
- 关键词:创新教育非智力素质
- 论素质教育对德育与美育交融的要求被引量:4
- 2005年
- 德育与美育是五育中的两个重要环节。道德与审美以及德育与美育具有哲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的内在联系;美学原理对“美”“合目的性”属性的表述,表明了美具有善的功能,从而阐明了德育与美育交融渗透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不仅仅将“德”视为人们的一项基本素质,因而德育必须有更多的方法和手段,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追求其效果的最大化,这是当今社会发展总趋势对德育的新要求。
- 赖雄麟樊建武
- 关键词:德育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