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作品数:632 被引量:2,347 H指数:21 相关作者: 张兰凤 刘继斌 冯峰 张一心 倪美鑫 更多>> 相关机构: 南通大学 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 复旦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 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分析胸腔镜肺手术患者采用保温护理联合专业化麻醉护理对其术后苏醒延迟的影响 2024年 对实施胸腔镜肺部手术病人实施预防性护理和特殊麻醉结合护理,对病人术后苏醒延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选择80名在我院接受胸科手术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前一组患者中的数据纳入数量为40例,且施以常规护理,后一组患者中的数据同样为40例,且施以保温护理与专业化麻醉联合护理干预,并分析组间护理满意度、苏醒指标、体温与循环系统功能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生活质量及舒适度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满意率高与常规组相比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苏醒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体温和循环功能进行评估,观察组各参数均比较稳定(P<0.05);通过对应激反应的评价,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从生存质量评定指标上观察,治疗组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舒适性比较显示,治疗组病人的舒适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胸腔镜下进行肺部手术的病人,在实施预防性护理的同时,还要进行专业的麻醉护理。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以及体温与循环系统功能指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改善患者苏醒指标以及降低术后苏醒延迟发生率具有积极影响。 徐湘杰关键词:保温护理 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瘤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鳞状上皮瘤变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情况、锥切组织大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与术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锥切组织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分别应用于宫颈鳞状上皮瘤变患者中,前者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中情况与术后情况,创口更小,能够有效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临床疗效的改善。 陆泓 李咏 张璨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冷刀锥切术 并发症 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用于囊周神经群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用于囊周神经群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的影响。方法:选取髋部骨折择期行全髋置换术患者50例,年龄60~7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囊周神经群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药为含有右美托咪定1μg/kg的罗哌卡因混合溶液,对照组(C组)仅用罗哌卡因。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EC50,起始浓度均为0.5%,相邻浓度比值为1∶1.2,术后6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3分为阳性反应,下一患者采用低一级浓度,反之则采用高一级浓度。应用概率单位法计算罗哌卡因用于囊周神经群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的EC50及其95%CI。结果:D组罗哌卡因的EC50[0.274%(95%CI:0.236%~0.314%)]显著低于C组[0.338%(95%CI:0.304%~0.379%)](P<0.05)。结论:复合使用右美托咪定1μg/kg可降低囊周神经群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的罗哌卡因的EC50。 金小洁 吴刘萍关键词:髋部骨折 罗哌卡因 半数有效浓度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意义及安全性 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5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范围的不同分为2组,A组为行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0例,B组为行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系统性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24例。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2年复发转移率为40%,B组2年复发转移率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70.0%和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不全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但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及下肢水肿、淋巴囊肿、深静脉血栓、输尿管尿瘘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系统性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预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但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邵佳 何爱琴 陈曾燕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预后 放射性食管炎及其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18年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提高,放射治疗已经成为与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并驾齐驱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原理是利用电离辐射对恶性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损伤以及不同细胞损伤后修复能力的差异,通过分次治疗,从而尽可能地杀灭肿瘤细胞,保护正常组织。目前,放射治疗广泛地应用于胸腔、纵隔等恶性肿瘤的治疗。 谢友琴 王高仁关键词:放射性食管炎 发病机制 转录因子12基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3年 转录因子12(TCF12)是螺旋-环-螺旋(HLH)蛋白家族成员,参与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包括肌发生、神经发生和淋巴细胞分化。近年来研究发现,TCF12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在肝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明显改变,并且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TCF12基因可以影响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上皮-间充质转化等,从而参与肿瘤的发展,因此TCF12基因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和治疗靶点。本文对TCF12基因与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陈元斌 张素青关键词:恶性肿瘤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咽癌术后并发巨大咽瘘的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下咽癌术后并发巨大咽瘘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下咽癌术后并发巨大咽瘘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转归。结果:本组17例患者经换药和手术治疗后均治愈,愈合时间32-65 d,均未出现颈动脉破裂、纵隔炎等严重并发症,无患者死亡。结论:巨大咽瘘应在局部感染控制后尽早行手术修复。 汤明明 韩靓 蒋斌关键词:下咽癌 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监测在晚期食管癌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多西他赛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治疗,但由于其个体药代动力学差异较大和治疗窗狭窄,个体间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较大。本研究探讨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化疗过程中,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4-07-01-2015-12-31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晚期食管癌患者72例,给予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入d1;奈达铂80mg/m2,静脉滴入d1,21d为1个周期。多西他赛静脉滴入结束前10min和静脉滴入结束后30~60min各采集静脉2mL,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药浓度,对血药浓度结果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得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根据多西他赛AUC值,分为高AUC组、正常范围AUC组和低AUC组。比较3组近期疗效,每2个周期结束评价近期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AUC组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1.76%,低于正常范围AUC组的42.86%,P=0.033;高AUC组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61.54%,明显高于正常范围AUC组23.81%,P=0.020。较正常范围AUC组贫血发生率52.27%,高AUC组贫血发生率(92.31%)明显升高,P=0.015。而恶心呕吐、口腔炎和体液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药代动力学参数AUC与晚期食管癌患者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化疗所致血液学毒性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顾海娟 朱冬梅 倪静怡 谢国栋 梅丹 倪美鑫关键词:多西他赛 治疗药物监测 食管癌 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准确性与系统性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对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性能进行研究,探讨该系统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2家医院的100例患者,要求为预计手术麻醉时间大于1 h,其他不限。麻醉结束后,对比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与监护仪在相同的时间内采集到的患者生命体征数据,每隔5 min±30 s比对一次,以最接近5 min的时间点为准,共比对12次;采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该系统在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中总的数据准确性为92.93%,95%可信区间为86.87%~97.30%,可信区间下限大于85%;在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中数据准确性均为100%,95%可信区间为92.89%~100%,可信区间下限大于85%;系统响应度、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功能界面的操作性和特定功能的准确性均达到"优"或"良"。结论: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准确地自动获取和存储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确保麻醉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可追溯性,大大地增加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在提高麻醉质量、医疗安全环节质量控制及科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门艳华 曹汉忠 尹宁 张建锋 陈小红 王瑾 郁燕关键词:麻醉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采集 手术 麻醉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及其对疾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预防肺癌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采用含铂双药方案化疗,且第1个疗程结束后发生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肺癌患者49例,根据患者意愿使用药物将其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在发生白细胞减少后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观察组在每个化疗周期结束后48 h皮下注射3 mg(体质量≤60 kg)或6 mg(体质量>60 kg)PEG-rhG-CSF。比较两组防治白细胞减少的效果和疾病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再次发生Ⅲ~Ⅳ骨髓抑制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在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肿瘤发生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的比例)和疾病控制率(肿瘤发生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疾病稳定≥4周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分析显示,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获益(P=0.01)。在多因素分析中,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P=0.048)以及预防性应用PEG-rhG-CSF(P=0.048)被确定为PFS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化疗期间使用PEG-rhG-CSF可有效预防肺癌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且保证疗效、改善预后。 郭珈汛 陈佳关键词:肺癌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