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人类学中心
-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2
-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河南民间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辙
- 2017年
- 民间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不仅存留着一个民族坚韧的信仰与情感,而且是无数民众各种风俗生活的重要依据。河南的民间文化研究起步较早,有几次重要的转折。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五四时期至20世纪40年代,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学理研究。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是形成了一个民间歌谣搜集整理的学术群体,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文学、民俗学原始资料。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属于较多显示出意识形态范畴的文化研究。这一阶段的成就集中表现在朱芳圃的神话理论、孙作云的图腾理论和张振犁的民间故事研究。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民俗学的研究更为突出。这一阶段承上启下的人物为张振犁,他的突出贡献在于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中原神话"的重要发现,及其影响下的"中原神话学派"的形成。第四个阶段是近年来至当前,这是一个全新的格局。此一阶段虽然河南民间文化研究呈现出可喜的局面,但中原文化学派能否形成尚有待努力和观察。
- 高有鹏
- 关键词:民间文化民间文学
- 黄河岸边邂逅齐家文化
- 2015年
- 玉帛之路考察团因遇修路封路,而无法到达齐家文化的主要遗址地点。著名的秦魏家遗址和大河庄遗址,都已被刘家峡水库淹没到水下。无奈,又搬出考察团的"圣经",给永靖县博物馆馆长看,终于在该县境内17处齐家文化遗址中选定一处黄河边上的王家坡村,决定改坐快艇走水路前往。我们来到刘家峡的码头时,看到通往水边的路上有一座三龙戏珠门,那是代表黄河三峡目标的三条龙。
- 叶舒宪
- 关键词:黄河岸边刘家峡水库博物馆馆长史前文化古玉
- 中国话语:从“重开丝路”到“玉帛之路”被引量:2
- 2016年
- 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考察活动已于2016年7月17~27日完成。在甘肃省秦安县的总结会后,想到对十次考察的全面回顾,其缘起需回溯到二三十年前。1989年,在西安召开的"长安·东亚·环太平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笔者提交的论文《文化研究的模式构拟方法——以传统思维定向模式为例》.
- 叶舒宪
- 关键词:环太平洋中国话语构拟佛教石窟
- 新疆史前玉斧的文化史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1901年,世界上第一部以《丝绸之路》为名的著作之作者、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发现楼兰古城,轰动一时。斯文·赫定在楼兰遗址捡到一把玉斧,青玉质,号称"楼兰玉斧",一直享誉文物界。随后,斯坦因和伯希和等英法探险家也分别在塔克拉玛干一带采集到史前玉斧。近几十年来,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相继发现数十件史前玉斧,其中收获最多的一次是巴音郭楞州文物局在1997年考古调查所采集的41件玉斧。
- 叶舒宪
- 关键词:楼兰遗址玉质考古工作者玉文化伯希和
- 探寻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四重证据法与人文创新被引量:41
- 2011年
- 文章提出改造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 tradition andlittle tradition)概念,按照符号学分类指标重审中国文化传统,把汉字编码的书面传统作为小传统,把前文字时代以来的神话思维视为大传统。提示生活在文字编码小传统中的当代人,如何利用现代新知识所提供的多重证据,如先于汉字出现的玉器符号,超越文字符号的遮蔽和局限,洞悉大传统的奥妙。新兴的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倡导实地考察的田野作业,打开突破小传统拘限的知识新格局。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山河大地可当做大书来解读。从司马迁写《五帝本纪》的经验可知,对于"读万卷书"的知识人,"行万里路"的民间调研功夫,是摆脱小传统书本主义限制,洞悉大传统的关键。从方法论上归纳,可将新出土的文字作为二重证据,将文献之外的田野调查的口传活态文化传承作为三重证据,将出土的实物和图像等非文字符号视为四重证据。以四重证据法重新探寻文化大传统,获得超越前代的人文创新方法和认识境界。
- 叶舒宪
- 关键词:大传统四重证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