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476 被引量:2,505H指数:21
- 相关作者:梁伟军朱清海胡丰顺陈明杨少波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儒表法里”之下中国古代教育惩戒的实践性探究被引量:2
- 2021年
- “汉承秦制”的背景下,汉武帝“独尊儒术”,造成长期以来皆以儒家文化等同于中国文化,但现实是“百代都行秦政制”,而“秦政制”是法家之制,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反儒的。法家之制下,中国历史潮流中各个朝代皆以法家理念为核心建立行政、法律、教育制度,其中教育制度的构建虽重儒家,但内在逻辑却以法家为主,因而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法家理念时常凸显。名为儒,实则为法,“儒表法里”之下教育惩戒存形于中国古代官方以及民间的教育体系之中,探究中国古代教育惩戒制度的建构,能够更好地深思现行教育运作下教育惩戒的深层次问题和操作方式,完善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制度。
- 余家福刘玉婷
- 关键词:法家教育惩戒体罚
- 电话通讯与民国城市女性社会角色的再塑被引量:1
- 2017年
- 民国城市女性社会角色的塑造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男性社会对女性期望的改变;其次是女性心理在自我防线上的突破;最后是女性身影在公共空间的展现。电话通讯的使用和推广,冲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禁锢,提高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期望,推动了女性冲破封闭保守的传统社会角色定位,加强了她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冲击了原有社会结构和家庭层级的束缚,使城市女性走出家庭,成为社会的主体。
- 霍慧新
- 关键词:电话通讯民国城市女性社会角色
- 平权诉求、反体制行动与体制之困——20世纪20年代清华“男女同学”运动的历史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为达到男女平等教育的目的,1920年清华学生发起“男女同校”运动并坚持八年且五次上书。清华学生的反体制行动逻辑是这场运动发生的主要肇因,历任董事会对“男女同学”的态度、校长特殊位置的权力制约以及学生的平权诉求三者互构形成的清华学校体制困境,则使得学生追求“男女同学”的行动发生了焦点错位,并由此而导致了这一运动的曲折反复。由清华学校迈向国立清华大学的体制变革最终吸纳了学生的反体制行动逻辑,两者的同步使得“男女同学”运动最终得以成功。
- 王晓慧
- 关键词:男女同学
- 认识的极限及其超越: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前沿问题被引量:8
- 2020年
- 对于认识极限及其超越的探讨是人的自我认识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认识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长期以来,我们的认识论研究主要关注人们的常态认识活动,而缺少对于认识极限问题的专门和深入研究。本文系统梳理哲学史中对于认识极限的多重分析,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相关论述,探讨认识极限与有限认识的关系。本文认为,认识极限在总体上指的是人类在认识活动一定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就个体而言则指个体主体在一定时期的最高认识能力及其实现的最高水平。对认识极限可以从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中介及其相关性中加以综合性探讨,并通过对认识极限的探讨寻求超越认识极限的必要条件与可能途径。
- 欧阳康姜权权
- 关键词:认识论
- 村庄公共事件中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分析——基于湘北邵村利益相关者的访谈调查
- 2014年
-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是维护农民权益的基础。为了探讨村庄公共事件中的农民利益表达真实状况,本文选取湘北邵村作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处于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初始创建阶段的湘北邵村,存在着农民利益表达能力匮乏、利益表达客体行为不合理、利益表达的渠道不畅和方式不规范等问题。为此,应从农民需求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来探寻优化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路径,以达到维护农民权益的目的。
- 吴春梅湛亭
- 关键词:利益表达机制利益相关者
- 末端治理:包容性发展视阈下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被引量:3
- 2014年
- 农村是国家基层治理体系的末端,是基层及整个社会安定和谐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改革以来,乡村步入大分化、大流动、大重组的历史性转型,农村基层治理呈现封闭化、空心化、断裂化的特征,农民阶层分化和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为破解转型期乡村社会管理困局,一方面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和思路,着力夯实基层组织和民生建设,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基层短板"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当前乡村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内在要求,从组织体系、技术支撑、政社合作、体制机制方面推进协同创新,走出一条开放融合、权利均等、制度保障、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及包容性发展格局。
- 许远旺卢璐
- 关键词:包容性发展社会管理创新
- 专业性与道德性视角下高校教师道德角色的失范与矫正
- 2016年
- 高校教师道德角色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大局和社会道德引领效应。但实践中往往出现高校教师道德角色失范现象,根源在于专业性与道德性两者关系的失衡,在个体层次典型体现为守贫与创收激烈斗争中向现实妥协所导致的知识传授功利性增强与道德性弱化,在制度层次典型体现为以重科研教学、轻道德提升为表征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异化,在价值层次典型体现为以高校教师职业工具理性属性与价值理性属性两者关系的断裂等现象。因此,需要通过再平衡专业性与道德性来矫正高校教师道德角色。
- 翟军亮吴春梅
- 关键词:高校教师道德性
- 新农合制度运行中农民公平感知及其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湖北省Z村的实证调查被引量:8
- 2016年
- 基于参合农民的视角,选取湖北省Z村为个案,运用社会公正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制度运行中的农民公平感知现状及其对农民满意度的作用,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研究发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农民对资金筹集机制和医疗服务行为的公平感知较高;对费用补偿机制和政府服务行为的公平感知较低;农民对制度的公平感知对满意度的作用显著。其中,农民对费用补偿机制的公平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最为突出,对医疗服务行为、资金筹集机制以及对政府服务行为的公平感知的影响次之。提出应该明确制度执行部门职责,规范部门人员行为,提升补偿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以提高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运行效果的公平感知及满意度。
- 方菲刘冰
-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满意度公平正义
- 略论怀特海的机体主义历史观
- 2019年
- 怀特海对"现实实有"的生成分析表明,在每一次的当下经验中都内在地包含着"直接过去"与"直接将来"。这种内在时间意识冲破了机械化的历史之链,将历史还原到现实的生存体验中。借此,怀特海以一种生命最本原的开显方式实现了对近代以来宏大叙事的历史观的超越,尽管这一方式仍旧披裹着形而上学的外衣。
- 但昭明
- 关键词:历史观
-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被引量:8
- 2017年
- 文章在TAM及其扩展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体入手,提出研究假设,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社会影响性和资源优化性与接受态度之间的关系来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规律,旨在为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路径提供参考。
- 吕璐
- 关键词:技术接受模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