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荆门市委党校
- 作品数:543 被引量:280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良军郭强吴卫东陈松松王学森更多>>
- 相关机构:湖北航特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关于“粮食”的断想
- 2011年
- “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说的是粮食对于维持人的生命、补充人的能量的极端重要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强调的是粮食的来之不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隐喻的是由于占有粮食的量与质不同,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 刘良军
- 关键词:断想
- 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机融合被引量:1
- 2018年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基于此,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要求一如既往地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力求视乡村振兴为新时代'三农'工作开创新局面、展现新作为、呈现新面貌的一面总旗帜,成为新时代循序渐进、扎实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
- 郭强刘良军
- 关键词:生态优先
- 党员干部须勇于喊出“在这儿”被引量:4
- 2018年
- “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日前,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中一迭声的“在这儿”,无疑传递着中华民族来自历史的厚重底气与面向未来的坚定信心。某种程度上,今天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也正需要大声喊出“在这儿”,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有所指望,倍添力量、劈波斩浪。
- 刘良军
- 关键词:党员干部中华民族为民服务开幕式博览会
- 高质量推进乡村治理
- 2021年
- 无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要求,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乡村振兴成为我们党“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求推进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乡村全面振兴,从中都不难看出,治理有效始终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评判标准与基本衡量指标。
- 刘良军
- 关键词: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 对乡村全面振兴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 2022年
- 当下学界对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在内的事关乡村全面振兴重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深入思考、持续研究。然而另一方面也得看到,既然是乡村全面振兴,就应抓重点、锻长板、扬优势的同时,也须补短板、强弱项、填洼地。实践表明,围绕相关“冷门”问题开展思考与认识,能够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全面振兴。
- 刘良军董春玉
-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身建设。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的精神,就要以改革
- 王学森
- 文献传递
- 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红色教育科学化水平
- 2020年
- 红色江山来之不易,红色政权必须捍卫。经常性地对党员干部开展红色教育,是新时代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题中之义,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党性修养、人民情怀、担当精神、作为意识、廉洁自律观念等的有效途径。让红色教育返璞归真、实至名归,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秉持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让“红色”成为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的鲜明底色,不断提高红色教育科学化水平。
- 刘良军杨静
- 关键词:党员干部红色教育
- 以习近平“精准”要求坚决打蠃脱贫攻坚战
- 2020年
- “精准”二字始终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如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深邃思考和重要论述的全过程与各方面。聚焦2020年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现行标准线下的剩余农村贫困人口悉数脱贫,共享全面小康社会成果,必须在一如既往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定方针政策基础上,锲而不舍地于“精准”二字上做文章,切实提高“精准”的成色与含金量,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 刘良军
- 关键词:精准打赢
- 以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决战脱贫攻坚
- 2020年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今天进入倒计时的紧迫形势下,必须以超常规思维和措施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而为脱贫攻坚、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 刘良军
- 关键词:扶贫攻坚党组织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与实现研究
- 2019年
-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基层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但理论的发展与推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有理论自身面临的多重困境,也有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现实问题,这些都成为制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构建理论传播的专业队伍,培育受众主体、建构多元化传播方式。
- 温媛媛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