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作品数:1,779 被引量:2,707H指数:18
相关作者:姬志海金传胜曾祥金刘骧黄敏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9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92篇文学
  • 97篇艺术
  • 75篇历史地理
  • 69篇文化科学
  • 25篇语言文字
  • 11篇哲学宗教
  • 10篇经济管理
  • 10篇政治法律
  • 7篇社会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军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85篇文学
  • 343篇小说
  • 137篇代文
  • 105篇叙事
  • 100篇当代文学
  • 95篇学史
  • 95篇文学史
  • 94篇作家
  • 76篇写作
  • 70篇文化
  • 67篇诗歌
  • 62篇文学研究
  • 62篇长篇
  • 58篇新文学
  • 56篇长篇小说
  • 51篇文艺
  • 46篇国文
  • 45篇乡土
  • 42篇电影
  • 40篇启蒙

机构

  • 1,606篇南京大学
  • 23篇青岛大学
  • 12篇江苏省作家协...
  • 1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0篇长江师范学院
  • 9篇江南大学
  • 9篇西安工业大学
  • 8篇兰州大学
  • 7篇铜仁学院
  • 7篇中国作家协会
  • 7篇阜阳师范大学
  • 6篇咸阳师范学院
  • 6篇江苏第二师范...
  • 5篇阜阳师范学院
  • 5篇百色学院
  • 5篇徐州工程学院
  • 5篇中国现代文学...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4篇山西财经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50篇黄发有
  • 46篇王彬彬
  • 37篇丁帆
  • 25篇吴俊
  • 22篇傅元峰
  • 18篇李章斌
  • 16篇张光芒
  • 14篇翟业军
  • 12篇陈进武
  • 12篇张羽华
  • 12篇何同彬
  • 12篇金传胜
  • 11篇胡星亮
  • 11篇刘阳扬
  • 11篇韩松刚
  • 10篇王爱松
  • 10篇明飞龙
  • 9篇沈卫威
  • 9篇赵宪章
  • 9篇马梅萍

传媒

  • 114篇扬子江(评论...
  • 109篇文艺争鸣
  • 98篇中国现代文学...
  • 87篇当代作家评论
  • 71篇中国现代文学...
  • 53篇南方文坛
  • 47篇当代文坛
  • 42篇文艺研究
  • 39篇现代中国文化...
  • 38篇东吴学术
  • 36篇小说评论
  • 33篇文学评论
  • 29篇扬子江文学评...
  • 27篇华文文学
  • 26篇创作与评论
  • 23篇文学评论丛刊
  • 20篇世界华文文学...
  • 19篇中国当代文学...
  • 15篇新文学评论
  • 14篇百家评论

年份

  • 54篇2024
  • 80篇2023
  • 114篇2022
  • 125篇2021
  • 123篇2020
  • 105篇2019
  • 145篇2018
  • 124篇2017
  • 110篇2016
  • 117篇2015
  • 116篇2014
  • 166篇2013
  • 157篇2012
  • 70篇2011
1,7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走向世界:中国文学的焦虑被引量:2
2012年
何世界?走向什么世界?如何判断、描述、探讨“中国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从近年中国文学界的基本观点来说,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种(句式):一、中国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二、中国文学“正在”走向世界;三、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姑且不论这三种说法的短长,它们实际上都暗含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前提:中国文学与世界的“关系状态”,主要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事实,而是一种关涉文学价值的评判,即可以根据中国文学与世界的关系程度而对前者进行价值判断。
吴俊
关键词:中国文学焦虑文学事实文学价值
追忆“五四”,重谈启蒙——评《回家的路,我与中国——美国历史学教授舒衡哲口述》
2023年
作为当代国际汉学界研究“五四”启蒙与中国知识分子思想问题最富盛名的学者之一,对中国启蒙运动的关注与对犹太文化的探索,构成了舒衡哲学术研究的两大板块。贺桂梅和倪文婷在《回家的路,我与中国——美国历史学教授舒衡哲口述》一书中采取了口述访谈的研究方法,以一种互动叙述的方式娓娓道来。在口述史中,舒衡哲一方面追忆了自身的学术研究与中国之间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还指出正是在有关中国启蒙历史记忆的思考中,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文化认同。这部口述史的出版,不仅为我们全方位探究舒衡哲及其学术研究打开了一扇窗,更为我们厘清中国的启蒙运动与中国知识分子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一种视阈与参照。
袁文卓
关键词:启蒙口述史
国家意志下移与现代文学史建构——以1959年《山东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初稿)》为考察中心
2019年
新文学史的撰写与讲授在1949年之前各有特点,如朱自清编写的《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和周扬编写的《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各代表了对新文学成就及其价值的个性化判断。不过,多元的写史路径从1949年开始向单一的政治话语模式转变。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上,周扬代表解放区文艺作了题为《新的人民的文艺——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正式将"新的人民的文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艺方向确立下来。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46条明确申明"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①。政策转向造成以往新文学史叙述模式已不再符合新政权的主流意识形态,更不适合大学教学使用,促使研究者在20世纪50年代编撰出了一系列中国新文学史"教学大纲"。这些"教学大纲"历经"尝试——雏形——成熟——落实"四个阶段,最终实现了国家意志在现代文学史建构中的贯彻。
慕江伟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史文学史建构
从文学时代到影像时代——台湾文学改编电影的历史性考察被引量:9
2014年
在2008年左右开始的台湾“后新电影”哆良潮中,我们发现一度陷入低谷的台湾文学改编电影开始再度繁荣起来。《单车上路》(2006)、《插天山之歌》(2007)、《一八九五》(2008)、《父后七日》(2010)、《爱到底》(2011)、《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1)、《杀手欧阳盆栽》(2011)、《转山》(2011)等一批文学改编电影的成功给沉寂日久的台湾电影带来了巨大的惊喜。虽然当下这一批文学改编电影仅从数量上看,似乎仍不足于形成风潮,但它们的确就像当年新电影的横空出世一样,给曾经死气沉沉的台湾影坛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
贾斌武
关键词:台湾电影文学改编影像
曼衍卮谈——苏奇飞诗读札
2018年
初读苏奇飞,容易因意象陈腐的气息产生迟疑,而不愿走得更远:从一首使用了“棋子”“空山”“经卷”“蔷薇花”等意象的诗里,能救出诗意吗?起死回生,这正是苏奇飞要去做的,他非常固执:《忆故人》两节,每一具象都是心象。在读经对弈的逸士生趣中,他尝试搜寻未被表述的经验,形成象征。但迎来的还是似曾相识的禅机:今朝发现棋子少了一粒。一想到你,山就空了,就深了。又空又深的山,更冷了,而雪意还在更幽远的山中。长久地枯坐,打瞌睡,直到捧经的手,开出寒颤的蔷薇花。
傅元峰
关键词:诗意意象棋子
抒情的偏至:路遥的文学生命和情感语法
2024年
虽然陈世骧的“抒情传统论”更多地源自古典诗歌的启悟,但路遥其人其文均可被视为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一部分。路遥小说中朴拙的情感语法、路遥不无殉道色彩的文学生命历程,以及读者和路遥之间所建构的深挚情感,上述三种相互关联的要素有力地凸显了情感装置在路遥文学创作及接受过程中所生产的强劲驱动力。同时,路遥小说的情感语法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之处,在某些需要作者显示深刻思辨能力的地方,他有时会以大而化之的抒情来对整体性的历史进行模糊化、暖味化处理,故而抒情的泛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文学成就的上限。因此,路遥的文学声誉一方面生动地佐证了情感质素之于艺术的恒常价值,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双重性。
周琪
关键词:抒情传统双重性
面对“新潮流”的顺势与逆反——新文化运动中两派势力的较量被引量:3
2016年
一百年前在美国,留学生胡适、梅光迪面对勃兴的一种文学"新潮流",表现出了顺势接受与逆反抗拒的两种态势。当这股"新潮流"被胡适导入中国,与正在高涨的新文化运动交融后,出现了北京大学"新青年—新潮派"积极响应,与东南大学"学衡派"消极抵抗的两大势力的对决,进而形成实验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精神路径,激烈、改革与稳健、保守的两大"学统"及"学分南北"的局面。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在北京大学"拉帮",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在东南大学"结派"。前者"好标榜",借助"宣传与广告",对"新潮流"推波助澜,影响广大青年;后者情绪上有意"逆反","反现在潮流",呈现戏剧化的表演性,得到多数老一代学者的同情和支持。章士钊则主张调和新旧,遭到胡适的批评。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大方向上,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新青年—新潮派"与融化新知、昌明国粹的"学衡派"是一致的。
沈卫威
关键词:梅光迪逆反学衡派
成为好作家的条件被引量:4
2017年
丁帆教授的文章《青年作家的未来在哪里》,引起广泛的共鸣。近年来,文学批评界十分沉寂。丁帆教授文章则给人空谷跫音之感。丁帆教授对今日的"青年作家"的忧思,令我想到二十多年前的事情。
王彬彬
关键词:青年作家文学批评沉寂
路翎对“五四”文学的坚持与深化被引量:2
2020年
作为在1940年代登上中国文坛的作家,路翎的创作在与“五四”文学的互文性关系中更能揭示其独特之处:一方面,路翎虔诚而坚定地沿着“五四”现实主义的文学方向前行,并在战争语境中反思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新文学的几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他将“五四”文学对“人”的关注带入他对1940年代人民解放道路和历史主体的追寻与建构之中,并在创作中不遗余力地予以回应。路翎对“五四”文学的坚持与深化,与他的精神导师胡风有直接关系,也同时体现了1940年代中国新生代作家对“文学向何处去”的思考与实践。
许诺
关键词:路翎
民国的另一种景象——伊莎白《兴隆场——抗战时期四川农民生活调查(1940~1942)》述评被引量:1
2015年
近些年来,学术界兴起了一股晚清民国研究热潮,各学科纷纷向晚清民国靠拢,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等学科都急于在晚清民国找到本学科可以进入的领域,以开拓本学科的学术生长空间。学术界之所以热衷于晚清民国研究,一方面是基于该段时期的重要性,诸多问题未能廓清,有值得投入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学术空间;另一方面也与近些年兴起的历史怀旧热不无关系,晚清民国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历史想象。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晚清民国研究热是不争的事实。而其中民国研究最受热捧,
袁昊
关键词:四川农民历史想象学术空间新县制军阀割据社会多元化
共16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