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机构:贺州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合作机构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拟话本
  • 3篇拟话本小说
  • 3篇小说
  • 3篇话本
  • 3篇话本小说
  • 2篇叙事
  • 2篇叙事研究
  • 2篇游牧
  • 2篇游牧文明
  • 2篇悲剧
  • 1篇学理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演绎
  • 1篇中国古典
  • 1篇中国古典戏剧
  • 1篇三言
  • 1篇三言二拍
  • 1篇善恶
  • 1篇善恶报应
  • 1篇神道

机构

  • 11篇暨南大学
  • 5篇贺州学院
  • 3篇广东外语艺术...

作者

  • 5篇林玮生
  • 5篇杨宗红
  • 1篇蒲日材
  • 1篇陈伟庆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学术研究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神道设教”的形式、策略与场域论析
2012年
利用"神道"传统进行道德教化是话本小说叙事特色之一。话本小说中"神道"种类众多,神道叙事灵活,富于策略性。小说大力宣扬神道好恶及力量,以种种善恶报应来引导或警惧世人,或宣扬天命迷惑民众。神道叙事与小说人物命运的走向、情节的建构紧密结合,将世俗社会的伦理道德评价融入其中。神道叙事既暗应了统治者"神道设教"的意图,也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通俗性。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神道设教"的形式、策略及场域极大地影响了话本小说道德教化的效果。
杨宗红
关键词:话本小说神道设教场域
世俗社会的终极关怀——拟话本小说物欲叙事研究
2012年
明末清初的商业背景,导致世俗社会对物欲的极大追求,物欲成为话本小说的重要题材。在这些物欲叙事中,作者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命焦虑与终极思考。为了自身的价值实现,为了后代子孙,为了生命的不朽,人们的物欲追求形式及对待物欲的态度各有不同。话本小说展示了世俗社会中物欲追求过程与"心安",物欲态度与子嗣、成仙、成神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普通民众的生命终极关怀。
杨宗红
关键词:拟话本物欲世俗社会终极关怀
《全宋诗》重出考辨十二首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稽考有关文献,为《全宋诗》辨正重出诗十二首,并探讨其致误的缘由。
陈伟庆
关键词:《全宋诗》重出辨正
神话变形的式样及其发生的原理被引量:1
2010年
变形是神话最核心的本质。神话研究大家如谢林、卡西尔等对神话变形的研究作出重要的贡献。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外神话学界还没有对神话的变形式样作系统化研究。在吸取了中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图腾式变形、情感式变形、想象式变形、梦幻式变形和进化式变形"五式"概述、归纳了纷繁复杂的神话变形现象,并对这"五式"变形发生的原理作理式的阐释。
林玮生
关键词:卡西尔
农耕与游牧交汇下中国古典戏剧的文类变异被引量:3
2011年
以异质文明之间的影响为视域,以希腊悲剧"苦尾"为比较点,发现有两个重要原因导致中国悲剧出现"乐尾"现象。农耕文明中的乐感情结与苦难情结之间的内在张力为"悲身乐尾"的艺术结构提供了植生的土壤;农耕文明在游牧文明的强力作用下,原来的文艺在结构、秩序与功能上发生了变异。在文类形态上,中国出现了戏剧的"二度诞生",并产生了普世性的悲剧形态;在文类功能上,悲剧与哲学(宗教)共时地肩负起诠释与化解"人役"苦难的历史重任,哲学(宗教)与悲剧的"共时同台",化生出"悲身乐尾"的艺术式样。
林玮生
关键词:悲剧文类游牧文明
《红楼梦》第五回“千古风流造孽人”探析
2012年
本文认为,《红楼梦》戚序本第五回"千古风流造孽人"之"造孽人"不是秦可卿而是贾宝玉。宝玉下凡历劫,遭受情孽之苦,实为"遭孽人"。清代其它小说中存在的"造孽"为"遭孽"之意亦可作为"造孽人"为"遭孽人"参考。
杨宗红
关键词:秦可卿
实学视阈下拟话本小说善恶报应叙事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盛行,拟话本小说亦受浸染。从实学角度审视话本小说中的诸多善恶报应故事,亦可发现其中的实学精神。一方面是善恶观念的变化及善恶报应的温情化体现出来的性一元论的"实性观";另一方面是对"实德"、"实修"的看重,尤其倡导实行与实功,倡导有益于世。话本小说家热衷于将鬼神、附体、梦境、入冥等神秘现象与善恶报应相结合,是"发愤"的自救使然,也是经世、救世使然。
杨宗红蒲日材
关键词:实学拟话本小说善恶报应救世
“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神话学解读被引量:7
2009年
"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是中西方文化品格的一组重要概述。但长期以来,对这一组文化品格的形成,缺乏"发生学"的研究。透过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叙事,可以发现,中国神话饱含着"乐感文化"的因子,而希腊神话则演绎着"罪感文化"的主题。"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因子滋生于人与自然抗争的集体体验,其深层成因,可以追溯至中希两族的地理母因。
林玮生
关键词:神话乐感文化罪感文化文化品格
比较文学“三态论”
2012年
随着比较文学在"后学"时代的形态演变,传统学理已无力阐说与包纳比较文学的新现象。通过建构"三态论",即将比较文学划分为实践比较文学、学理比较文学与他化比较文学三个形态,使比较文学的传统与新生共象得到系统的阐释。三态论不仅重估了常常被忽视的实践比较文学的价值,而且接纳了他化比较文学,使比较文学界长期以"一态"去统称事实上"三态"所带来的误指与纷争得到合理化解。
林玮生
人与人/人与自然冲突的艺术演绎——“主题阅读”视角下中希悲剧本质的再认识
2012年
希腊悲剧文本的"准神话性"是百年来中国悲剧与希腊悲剧比较研究的盲视点。通过对两剧文本进行"主题阅读",发现不仅可以超越希腊悲剧文本"准神话性"所造成的可比性问题,而且可使两剧的主题得到崭新的呈现:中国悲剧的主题是"人与人的冲突"中的"人役",希腊悲剧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神)的冲突"中的"神役",两剧的本质可以被概括为对"人役"与"神役"的控诉与宣泄。同时,基于这一组主题,两剧的一系列艺术品格可以得到逻辑的阐述。
林玮生
关键词:游牧文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