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作品数:150 被引量:332H指数:9
- 相关作者:张霞敬琼陈开华秦胜超周燕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孜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四川省棘球蚴病患病情况调查及评估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人群棘球蚴病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系统抽样方法,对四川省棘球蚴病流行区的甘孜州和阿坝州31个县人群进行腹部B超检查结合血清抗棘球蚴抗体IgG检测的方法筛查棘球蚴病患者,统计患病率,推算患病人数。结果四川省棘球蚴病标化患病率为1.06%,患者数约2万人,其中甘孜州棘球蚴病标化患病率1.55%,推算患者15 335人,主要分布在石渠7 720人,色达2 755人,甘孜1 760人,德格835人,白玉404人,炉霍333人,新龙305人和理塘265人;阿坝州棘球蚴病标化患病率0.48%,推算患者4 112人,主要分布在若尔盖748人,马尔康595人,阿坝579人,金川497人,红原302人,松潘301人和壤塘294人。结论四川省包虫病主要流行于甘孜州石渠等8县和阿坝州若尔盖等7县。防治重点和经费投入应主要集中在这15个县。
- 黄燕王谦易德友黄亮喻文杰邱东川肖宁徐克均许光荣齐颜凤秦圣超李树成
- 关键词:棘球蚴病患病率抽样调查
- 新发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与控制措施探讨被引量:2
- 2013年
- 1996年5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报告称,人类仍然面临传染病的威胁,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城市人口的保障以及居住环境的拥挤和不卫生导致的。对新发传染病进行预防,首先应该了解它的特点,就针对新发传染病流行特点进行相关的分析,并且对其控制措施进行相关的探讨。
- 赵继续闵红艳
-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居住环境城市人口
- 2003-2009年阿坝州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阿坝州2003-2009年结核病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003-2009年阿坝州结核病控制项目季报表、年报表及网络直报系统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3-2009年阿坝州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症状15 337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5 578例,涂阳患者3 602例,涂阳患者登记率由2003年的33.00/10万提高到2009年的58.25/10万。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由2004年的76.33%提高到2009年的93.83%,平均治愈率为87.54%。复治涂阳患者治疗成功率达91.27%。结论阿坝州在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的支持下,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极大地促进并规范了阿坝州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实施,为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付海霞张应春
- 关键词:肺结核
- 防治包虫病 需正确用药被引量:1
- 2022年
- 包虫病是棘球蚴病俗称,是由棘球属绦虫的中绦期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肝、肺等组织器官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广泛分布于全球以牧业生产为主的地区。人虽然也可以罹患棘球蚴病,甚至有些牧区人的感染率可高达7%以上,但人仅作为本病的受害者,通常并不参与循环链的传播。包虫病患者肝、肺、脑及骨骼等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都会受损。
- 徐小英
- 关键词:棘球蚴病包虫病牧业生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组织器官
- 1起Omicron BA.2.12.1引起的度假区聚集疫情分析
- 2023年
- 目的 分析四川省1起旅游度假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过程、疫情特点和传播过程,为此类事件的调查和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将2022年7月16日至24日眉山市洪雅县七里坪旅游度假区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作为调查对象,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共持续9 d,累计报告72例阳性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25例(34.72%);无症状感染者47例(65.28%);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洪雅县七里坪镇(62例,86.11%),发现方式主要是集中隔离点(44例)和中风险管控区筛查发现(13例);潜伏期为1~6 d,平均为2.9 d。按发病日期计算Rt值在0.70~11.85之间,按报告日期计算Rt值在0.49~23.35之间。本次疫情表现出感染来源明确、传播链条清楚、病毒载量高、家庭及场所聚集性明显、密接排查难度大、人群主要以50岁以上退休老人居多6个特点。结论 本次疫情是Omicron BA.2.12.1在国内引起的首次本土聚集性疫情,发生在避暑胜地,人员多为退休老年人和小孩,活动地点主要为菜市场和家庭,休闲方式主要为打麻将和散步。针对偏远山区旅游度假区由传播速度较快的Omicron BA.2.12.1引起的疫情,综合防控措施的采取可实现在1个潜伏期内控制疫情。
- 李杰李星星张翼伍霄雲曾意茹郑旭丽何星宇杨秀程张宇周丽君
- 2018年四川省红原县1起炭疽暴发疫情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炭疽疫情调查和处置过程,为今后炭疽疫情处置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对疫情数据、现场调查信息及处置措施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统计描述。结果此次疫情共报告7例炭疽病例,其中肠炭疽5例,皮肤炭疽2例,死亡2例。所有病例均为炭疽疫区常住居民,其中3例肠炭疽有病死牛(马)肉类食用史,2例肠炭疽感染途径不详,2例皮肤炭疽有病死牛(马)畜接触史。2例死亡病例在基层医疗机构未被及时正确诊断。经采取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置、病例治疗、健康教育等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结论牧民接触、食用病死牛(马)是感染炭疽的主要途径,牧区基层医疗机构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意识较弱。建议加大牧民炭疽健康教育力度,提高牧民健康防病意识;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炭疽病例的诊断治疗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炭疽病例早期识别能力。
- 余世林李杰刘伦光敬琼张国明
- 关键词:疫情
- 阿坝县287名结核潜伏感染学生随访结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 分析2021年阿坝县学生结核潜伏性感染情况,为阿坝州制定和完善有效的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阿坝县2021年春结核病筛查发现的287名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潜伏感染者开展1年随访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卡介苗接种情况、结核病接触史、学习居住环境、预防性治疗意愿等,采用SPSS 16.0软件对潜伏感染者进展为结核病的相关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阿坝县287名学生结核潜伏感染者中卡介苗接种率19.86%;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比例仅为5.23%;潜伏感染1年后结核病发病率13.94‰。结论 阿坝县学生结核潜伏感染者发生结核病风险较高,需进一步提高学生卡介苗接种率,规范开展新生入学体检,加强大众对结核病潜伏感染的认识,积极动员学生结核潜伏感染者开展预防性治疗,降低学校发生结核病的风险,同时加强学校结核病疫情监测工作,防止学校结核病聚集性事件发生。
- 闵红艳马吉胜张应春夏岚李婷陈闯夏勇肖月
- 关键词:结核
- 2003-2007年阿坝州涂阳肺结核发现和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2003-2007年阿坝州涂阳肺结核病例发现及治疗转归,为防治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分析2003-2007年门诊发现并登记确诊的初治涂阳与复治涂阳病例。结果2003-2007年共发现涂阳病例2 735例,涂阳新登记率由2003年的44.50/10万上升至2007年的72.32/10万。其中初治涂阳2 319例,复治涂阳416例,初治涂阳男女之比为1.89:1,年龄集中在15 35岁。初治涂阳与复治涂阳平均治愈率分别为84.65%、71.15%。结论加强涂阳病例的发现及督导化疗管理质量,改进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涂阳新登记率及治愈率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任务。
- 黄勇
- 关键词:肺结核病例
- 2013年四川省阿坝州部分县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结果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阿坝州6县群众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寻找薄弱环节。方法在6个县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调查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等目标人群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6县小学生健康教育后较教育前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总体提高了13.33%,其中壤塘县健康教育前后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5县知晓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后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县总体提高了14.05%,其中茂县、壤塘2县健康教育前后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4县主妇健康教育后知晓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活动后,阿坝州部分县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今后应继续加强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健康教育,采取多样的并寻找适合当地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 张霞余朝彦李民杰杨贵生
- 关键词:碘缺乏病健康教育
- 2007—2011年四川省阿坝州综合措施预防儿童大骨节病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换粮、补硒、异地育人和搬迁综合措施对四川省阿坝州儿童大骨节病的预防效果。方法2007—2011年,在四川省阿坝州选择58个大骨节病病区村作为干预点,根据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将58个干预点分为异地育人+换粮+补硒组和搬迁+异地育人+换粮+补硒组,选择甘孜州色达县歌乐沱乡作为对照组.每年对2个调查点的6—13岁儿童拍摄右手正位X线片(包括腕关节)。按照《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进行大骨节病临床和X线诊断。通过比较预防控制措施实施前后儿童X线检出率的变化来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效果。结果2007—2011年,干预点儿童平均X线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7%(66/3181)、2.72%(69/2540)、1.16%(35/3017)、0.56%(19/3397)和0.56%(24/4273),整体呈明显的下降趋势(X^2趋势=66.74,P〈0.01);5年间,异地育人+换粮+补硒组儿童X线阳性检出率[1.60%(29/1809)、2.63%(39/1484)、1.29%(25/1941)、0.64%(15/2332)、0.42%(10/2379)]和搬迁+异地育人+换粮+补硒组X线阳性检出率[2.70%(37/1372)、2.84%(30/1056)、0.93%(10/1076)、0.38%(4/1065)、0.74%(14/1894)]均呈下降趋势(X^2趋势=30.97、35.19,P均〈0.01)。对照组2007—2010年儿童X线阳性检出率均为0,2011年X线阳性检出率为1.61%(1/62),5年间X线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趋势=1.88,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2007年基线调查与2011年末次调查儿童X线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X^2=0.40、0.24、0.10、0.38,P均〉0.05)。结论在病情不活跃的病区采取换粮、补硒、异地育人和搬迁等综合措施预防儿童大骨节病效果不够显著。
- 黄慧邓佳云李富忠李津蜀秦胜超陈开华王丽华
- 关键词:大骨节病数据收集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