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4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真真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离子型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被引量:46
- 2017年
- 稀土矿的长期开采对稀土矿山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与遗留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针对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山废弃地成因做了简要分析,同时介绍了稀土矿山废弃地带来的环境问题,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其中包括工程措施、土壤改良、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及多种方法联合修复,对上述几种修复方法做了简要的对比分析,并从提高稀土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的角度提出此领域需加强研究的方向的建议。
- 陈敏张大超朱清江聂锦霞
- 关键词:废弃地环境问题生态修复
- 剩余污泥破解提取液沉淀低浓度离子型稀土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开采过程中易产生大量低浓度稀土溶液,亟待对其有效回收处理。采用"臭氧+超声波"联合工艺处理城市剩余污泥,从剩余污泥破解后的上清液中获得提取液。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反应时间对剩余污泥絮体结构变化的影响,利用单道ICP和X荧光分析提取液成分及沉淀效果。结果表明:剩余污泥破解后,SCOD由1052 mg·L^(-1)增加至5088 mg·L^(-1),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215. 26,115. 55 mg·L^(-1);三维荧光检测出剩余污泥提取液含有大量类腐殖酸类物质;当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剩余污泥形态由团状变成了颗粒状,污泥表面出现褶皱,具有空隙和层状结构,粒径减小,呈现碎片化;相对于NH_4HCO_3和草酸,提取液具有优秀的沉淀效果,稀土元素沉淀率均在89%以上;絮状沉淀物中Nd,Y,La和Ce等稀土元素占有比例相对较高,含量主要在3%~8%(质量分数)。
- 王俊峰李海钟常明唐林旺邱廷省刘亚奇阮翔刘志文
-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剩余污泥溶胞
- 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抗砷基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为探讨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抗砷基因多样性特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出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喜温嗜酸硫杆菌(A.caldus)和耐冷嗜酸硫杆菌(A.ferrivorans)共49个抗砷基因,主要包括构成ars操纵子模式的arsA、arsB、arsC、arsD、arsH和arsR基因,为嗜酸硫杆菌重要的抗砷遗传因子。研究了49个抗砷基因的聚类与进化关系、理化性质、二级结构、跨膜区、亚细胞定位、砷结合位点等特征。结果表明:这些抗砷基因聚类为11个组,第2组抗砷基因(arsB)为嗜酸硫杆菌所共有,编码泵砷内膜蛋白(ArsB),该基因可能为嗜酸硫杆菌抗砷机制所必需;聚类和进化分析表明其中5个抗砷基因可能源于基因水平迁移;脂溶指数分析显示25个抗砷蛋白脂溶指数大于100,为亲水性蛋白,其余24个抗砷蛋白脂溶指数均小于100,为疏水性蛋白;从不稳定指数分析结果可知,大部分抗砷转录调控因子ArsR是不稳定的,49个抗砷基因蛋白二级结构均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扩展链结构3种形式组成。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抗砷蛋白在细菌内膜、细菌外膜和细胞周质空间均有出现,ArsB具有10-11个跨膜区;所有抗砷蛋白均无信号肽。对嗜酸硫杆菌的ArsC、ArsD和ArsH抗砷功能蛋白与砷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和建模,发现活性位点均存在Cys残基;与其他抗砷蛋白结合位点(含Cys残基)不同的是,Acife1530(ArsA)2个甲硫氨酸(Met)与As(III)直接结合,暗示着Met残基中存在与Cys残基功能相同的巯基,由此可见,Cys残基或Met残基的巯基对于构成嗜酸硫杆菌抗砷功能蛋白与砷结合的活性位点是必不可少的。
- 赵永红张静周丹彭艳平余水静
- 关键词:抗砷基因聚类分析生物信息学
- 国内固化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21年
- 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方法及主要方式,并着重论述了常见的无机固化剂、有机固化剂、离子拮抗剂、复合固化剂的修复机理及修复效果。综合来看向土壤施加固化剂可以有效地吸附和固定土壤重金属,但也存在一定风险,使用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研究发现多种固化剂联合修复较单一固化剂修复效果要更好。在使用土壤固化剂时需结合土壤类型、土壤污染物类型及污染物性质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综合使用,从而达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最好的效果。
- 廖月清陈明李凤果郑小俊王军锋刘友存
-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固化剂
- 赣南桃江河表层沉积物钨赋存特征及风险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选择赣南桃江河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BCR提取法分析桃江上、中、下游及支流表层沉积物中钨的含量及赋存形态,并利用富集系数法(EF)和风险指数编码法(RAC)对桃江河表层沉积物中钨的富集程度与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桃江河表层沉积物钨的总量范围为1.21~39.73mg/kg,均值为18.21mg/kg.研究区域58%的采样点沉积物中钨总量高于江西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桃江河沉积物中钨的主要赋存形态是残渣态(B4态),沉积物中各形态钨占总钨的比例大小顺序为残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弱酸提取态,空间上有效态钨占总钨的比例大小为支流>下游>上游>中游,平均比例分别为22.44%、21.03%、14.45%及10.91%.相关性分析显示,pH值和阳离子交换与钨的各形态及总量呈正相关.EF法分析表明桃江河上游与支流沉积物中钨富集严重;RAC法分析结果显示采样点沉积物中钨含量呈低、中、高生态风险占比分别为33.33%、46.67%、17.78%.上述结果表明,桃江河表层沉积物钨富集程度及环境风险较严重,应引起重视并开展深入研究.
- 陈明李凤果师艳丽陶美霞胡兰文
- 关键词:沉积物钨赋存形态
-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区周边河流氨氮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9
- 2020年
- 为探究赣南离子型稀土尾矿对周边不同流域水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定南县岭北镇月子河流域和龙头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个水文期的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特征污染物氨氮的时空分布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解析其主要污染物及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体丰、枯、平水期pH平均值分别为5.47、4.73、5.38,水质酸化明显;氨氮平均值分别为6.28、6.02、6.07 mg/L,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限值3倍以上;研究区岭北矿区东南部氨氮浓度最高,中东部最低,距离稀土矿区越远,水中氨氮浓度越低;3个水文期水体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均为氨氮。即使经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稀释作用,离子型稀土矿区所在流域水体中氨氮仍长期稳定保持在高位水平,建议水体氨氮污染控制应优先考虑矿区土壤吸附态氨氮污染拦截。
- 师艳丽张萌陈明冯兵万禀颢王启沛吴俊伟陈振宇
-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氨氮水污染
- EM菌对秀珍菇菌糠堆肥发酵过程的动态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为探索EM菌对秀珍菇菌糠堆肥发酵过程的影响,研究了以EM菌作为促进剂的秀珍菇菌糠堆肥发酵63 d期间的温度、pH、TOC、N、P、K、C/N、总养分(N+P_2O_5+K_2O)和重金属Cu、Zn、Fe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test统计分析显示,试验组(添加EM菌)和对照组(未添加EM菌)的堆肥发酵过程温度、N、P、K、C/N、总养分和重金属Cu含量动态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pH、TOC和Zn、Fe含量动态变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添加EM菌的秀珍菇菌糠经过63 d堆肥发酵,最终pH为8.5,TOC含量为599.4 g/kg,N含量为25.8 g/kg,P含量为384.1 mg/kg,K含量为21 951.7 mg/kg,C/N为23.3,总养分为42.29 g/kg,重金属Cu含量为22.89 mg/kg,Zn含量为78.85 mg/kg、Fe含量为1 276.64 mg/kg。从研究结果可以得出,EM菌可有效促进秀珍菇菌糠堆肥腐熟。
- 余水静彭涛雷强程素
- 关键词:EM菌秀珍菇菌糠堆肥发酵
-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控制方法与机理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一种新型自养生物脱氮技术,在处理氨氮浓度高、碳氮比低的废水方面具有极大的经济优势。目前对于该工艺的启动方式以及高效稳定运行所需要控制的条件尚未进行很好的总结。基于此,对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因素、控制与启动进行了机理分析与总结,并对污泥菌群的生化过程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后续开发更加稳定高效的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自养生物脱氮新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 赵杰俊刘祖文蔡晓媛张大超
- 关键词: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微生物特性
- 皂角苷对镧、铈、钇的淋洗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以稀土污染土壤为研究目标,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皂角苷淋洗土壤中La,Ce和Y,探讨皂角苷浓度、淋洗液pH值、土液比和淋洗时间对淋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皂角苷浓度为25 g·L^(-1),pH=5.5,土液比为1∶40,淋洗时间为6 h时,土壤中La,Ce和Y的淋洗率分别为58.05%,57.78%,64.43%。对比淋洗前后土壤中稀土的形态分布,弱酸可提取态与可还原态的淋洗效果最为明显;弱酸可提取态含量均降低了80%以上,La,Ce和Y的可还原态含量分别下降58.98%,57.76%,69.32%,可氧化态分别下降35.71%,47.57%,98.28%,Ce的残渣态降低了64.64%,而La和Y的残渣态分别上升了32.37%,322.23%。且淋洗后土壤中La,Ce和Y稳定性指数IR分别提高了50.58%,7.55%和104.26%,降低了土壤中稀土的生物可利用性。
- 李真真周丹苏佳罗仙平
-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皂角苷土壤淋洗
- 离子型稀土矿地球化学特征与物性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离子型稀土矿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关键金属资源,其特殊的成矿特征与稀土元素赋存机制导致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理化性质及元素分布规律等特性复杂,制约了离子型稀土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本文以江西赣州离子型稀土矿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及矿石物性特征,结果表明江西赣州地处亚热带丘陵地带,气候特征与地质板块运动使得稀土元素能以离子形态在风化壳花岗岩中富集,并迁移吸附于高岭石、伊利石、埃洛石等黏土矿物表面,形成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规律明显且富钇特征显著的中重型稀土矿床。沿矿体垂直方向,稀土元素含量呈上贫中富下贫的分布规律,以全风化层含量最高,矿床类型为浅伏式,采用原地浸矿浸取稀土时注液井深度应尽量控制在全风化层。因稀土矿石比重大、含水率高,因此原地浸矿过程中应适当添加防膨剂以缓解矿物膨胀现象,避免堵塞渗流孔隙;同时矿体渗透性差,矿石粒径分布以粗、细粒为主,溶浸过程极易发生微细粒迁移现象,原地浸矿时应调控浸出剂的流速、浓度、粘度及水力梯度等参数,并添加促渗剂对矿物表面进行润湿,以改善矿物表面的亲水性,从而提高离子型稀土的浸出效率。
- 周贺鹏谢帆欣张永兵罗仙平
-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矿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