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品质育种研究室
- 作品数:23 被引量:243H指数:10
- 相关作者:师翠兰盛峰周晓芳邵文赵宾更多>>
- 相关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参数的影响被引量:34
- 2006年
- 利用8个冬小麦品种(系)于2002年种植在8个不同地点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品种(系)、环境以及品种(系)与环境的互作对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及其组成、面团揉混仪参数及烘烤品质等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GMP、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有显著影响,说明GMP及其组成主要受基因型控制;沉淀值、峰值时间(MPT)、8min带宽(8TW)受环境影响程度比基因型小;而品种、环境及其互作对面包体积都有显著影响。小麦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地点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不同。品种(系)和地点的互作效应在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是不同的,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下,也有表现好的品种(系)。综合考虑对烘烤品质的影响,烟台点和济麦20表现最好。因此,进行品质评价时,不同地点间不仅考虑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还要考虑蛋白质质量、GMP及其组成、沉淀值、中线峰值时间以及8min带宽的变化规律。
- 邓志英田纪春胡瑞波周晓芳张永祥
- 关键词:冬小麦基因型品质性状
- 小麦籽粒植酸含量聚类及相关基因位点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以205份中国冬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籽粒植酸含量做聚类分析并解析其关联位点。结果表明,两个环境群体植酸含量平均值为4.99 g/kg和3.31 g/kg,变幅分别为17.90 g/kg和10.20 g/kg,变异范围较大。聚类分析将群体材料聚为6类,类间植酸含量差异均显著。推广品种或骨干亲本中,B54、B40、B86和B126植酸含量最低,可做为低植酸小麦育种中重要的亲本。高代品系B131、B141、B181和B149植酸含量最低,结合优异农艺性状,有望选出低值酸含量功能性小麦新品种。共检测到36个与小麦籽粒植酸含量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关联位点(P<0.001),分布在2B、3A、3B、3D、6A和6B染色体上,单个关联位点表型变异贡献率为5.73%~9.69%;鉴定出了低值酸含量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如Tdurum_contig35799_208-G、Excalibur_c96134_152-C和Tdurum_contig43538_1687-A等对低植酸含量效应较大。
- 陈广凤李冬梅邓志英冯建英郑世英郑芳吴秀芬田纪春
- 关键词:普通小麦植酸含量聚类分析营养品质
- 高白度优质小麦新品种——山农优麦3号
- 2001年
- 品种来源该品种原代号PY85-1-1,是山东农业大学小麦品质育种研究室与肥城市良种场合作选育出来的。该品种2001年9月16日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质特性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单位分析,该品种容重780,出粉率78%,面粉的自然白度高达79.9~84,子粒蛋白质15.46%左右.湿面筋30.2%~34.9%。
- 王延训李中存
- 关键词:高白度山农出粉率谷物品质
- 糯小麦新品种山农糯麦1号的培育被引量:3
- 2022年
- 糯小麦是一种特用新型小麦,不仅在食品领域有较大利用价值,而且有重要工业用途。现有糯小麦育成品种(系)农艺性状差、产量低,很难大面积生产推广和供食品企业规模化开发应用。利用农大糯麦1号和高产、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潍麦8号为杂交亲本,通过与潍麦8号3次回交和多代自交,常规选育结合生化标记鉴定,创制出农艺性状优良且高产的糯小麦新品种山农糯麦1号,201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86028。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实打验收,创国内外糯小麦高产记录10424.4kg/hm^(2),为新型食品开发提供了优质糯麦原粮。适宜在山东省中高产地块种植。
- 邓志英田纪春
- 关键词:糯小麦高产记录
- 基因型和环境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用揉混仪和质构仪研究了3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在8个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下的面团流变学特性,分析了基因型和环境对性状的影响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面团流变学特性受基因型(G)和环境(E)及其互作的共同作用,其中基因型方差均值>环境方差均值>G×E互作均值;从性状的表现看,基因型以济麦20表现最佳,环境以烟台点综合表现最好;相关分析表明,面团粘度性状与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峰值时间、峰值面积和8min带宽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延伸度呈显著正相关。最大拉伸阻力与峰值时间、峰值面积和8min带宽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进行品质评价时,可用质构仪测定的面团粘度特性对面团品质进行初步快速的评定。
- 邓志英田纪春孙彩玲张永祥胡瑞波
- 关键词:基因型性状面团流变学特性冬小麦品种质构仪面团品质
- 小麦籽粒形态及千粒重性状的QTL初步定位被引量:28
- 2011年
- 为研究小麦籽粒形态及千粒重性状的QTL,以普通小麦6044和01-35为杂交组合构建的F8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在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站)和莱阳(青岛农业大学试验站)两个环境下进行两年田间试验,利用Mapmaker/version 3.0和WinQTLCart软件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初步定位,在两年两个环境下共检测到12个相关QTL位点,其中关于粒长的2个QTL分别位于2A和2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5%和12%;4个粒厚QTL位于2A和6A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10%;6个千粒重相关QTL位于染色体2A、4A和6A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25%;而粒宽QTL在两个地点上都没有检测到。其中相关性高的性状间有一些共同的QTL,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效应。
- 陈佳慧兰进好王晖王文文田纪春
- 关键词:小麦籽粒形态千粒重QTL
- 小麦DH群体穗下节间直径、茎壁厚及茎壁面积的QTL定位被引量:13
- 2010年
- 由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168个DH株系,连续两年在山东泰安种植,利用324个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控制穗下节间直径、茎壁厚及茎壁面积的QTL遗传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个加性效应位点和6对上位效应位点,其中3个加性位点参与环境互作效应。检测到位于染色体2D、3D和5D(2个)控制穗下节间直径的4个加性QTLs,与控制茎壁厚的3个加性位点相同或相邻,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效应。两个位于染色体2D和5D控制茎壁厚和茎壁面积QTL有较大遗传贡献率,分别为11.37%和10.98%,适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聚合育种。6对上位性效应遗传贡献率较小、无环境互作效应。
- 桑云赵亮张坤普田纪春叶宝兴
- 关键词:小麦数量性状位点DH群体
- 粉质质量指数在冬小麦面团品质及烘烤品质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7
- 2005年
- 为了进一步了解粉质质量指数在小麦面团品质和烘烤品质评价中的作用,对90份冬小麦样品的粉质质量指数FQN与揉混仪参数、拉伸仪参数和面包品质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QN与揉混仪参数峰值时间、峰值面积、8min尾高和斜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以线性相关为主,可以用于评价小麦粉的耐揉性和筋力;FQN与拉伸曲线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但与延伸度相关性较小,且以非线性相关为主.因此,FQN不能很好地进行评价面团的拉伸特性;FQN与面包体积、面包评分和面包坚实度有一定的非线性相关关系,FQN可以用作评价面包烘烤品质的参数指标.
- 邓志英田纪春张华文张永祥刘艳玲
- 关键词:冬小麦
- 适度高温对不同筋力冬小麦蛋白组分、面粉品质和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 2006年
- 采用2个面筋强度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其籽粒灌浆的不同时期(开花后15天、20天和25天)进行适度高温?日平均温度<32℃,未达到热胁迫水平)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对小麦蛋白组分、面粉品质和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高温处理对不同筋力小麦醇溶蛋白的影响趋势一致,但对谷蛋白的影响却有较大差异;不同筋力小麦的蛋白组分对适度高温处理的反应不同;适度高温处理对筋力强的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程度优于筋力弱的小麦;小麦开花后20天时适度高温处理利于优质面团品质的形成;适度高温处理利于面条的弹性和面条评分,不同处理间的影响程度不同。
- 邓志英田纪春胡瑞波赵亮盛峰王延训张永祥孙国兴孙彩玲
- 关键词:冬小麦面筋强度蛋白组分面粉品质
- 利用高密度SNP遗传图谱定位小麦穗部性状基因被引量:18
- 2016年
- 小麦穗部性状之间相关性密切,其中穗粒数和千粒重是重要的产量构成要素,挖掘与穗部性状相关联的基因位点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解释基因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RIL群体(山农01-35×藁城9411)173个F_(8:9)株系为材料,利用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 T芯片技术及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在5个环境下进行穗部相关性状QTL定位。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7个控制千粒重的加性QTL,解释表型变异率6.00%~36.30%,加性效应均来自大粒母本山农01-35;检测到8个控制穗长的加性QTL,解释表型变异率14.34%~25.44%;3个控制穗粒数的加性QTL;5个控制可育小穗数的加性QTL;3个控制不育小穗数的加性QTL,贡献率为8.70%~37.70%;4个控制总小穗数的加性QTL;6个控制小穗密度的加性QTL。通过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检测到32个加性QTL,解释表型变异率0.05%~1.05%。在4B染色体区段EX_C101685–RAC875_C27536检测到控制粒重、穗长、穗粒数、可育小穗数、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的一因多效QTL,其贡献率为5.40%~37.70%,该位点在多个环境中被检测到,是稳定主效QTL。在6A染色体wPt-0959-TaGw2-CAPS区间上检测到控制粒重、总小穗数的QTL。研究结果为穗部性状的分子标记开发、基因精细定位和功能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 刘凯邓志英李青芳张莹孙彩铃田纪春陈建省
- 关键词:普通小麦QTL定位穗部S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