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骨科 作品数:78 被引量:541 H指数:12 相关作者: 吴良浩 敖荣广 施继飞 叶秀章 黄建明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大学理学院力学系 上海大学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化学工程 更多>>
解剖锁定钢板结合注射式人工骨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结合注射式人工骨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采用解剖锁定钢板结合注射式人工骨植骨治疗的11例老年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2岁。评估术后情况、肩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末次随访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平均1.6分;多数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前屈角度166°,平均外展角度166°;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86.2分;前臂、肩及手快速残疾调查评分平均18.9分。随访过程中无病例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螺钉切出或其他内固定失败。结论注射式人工骨植骨一方面填塞外展嵌插复位后造成的骨缺损,另一方面提高螺钉的把持力,可有效解决近端螺钉切出的问题,解剖锁定钢板结合注射式人工骨植骨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的有效选择。 菅振 周建华 吴良浩 姜新华 敖荣广 禹宝庆关键词:人工骨 内固定失败 老年 胫骨髁外翻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1例报道 被引量:1 2022年 膝关节因外伤或退变等因素发生内翻畸形时,长期异常的负重载荷会加速内侧间室关节软骨的退变,引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胫骨髁外翻截骨术(tibial condylar valgus osteotomy,TCVO)对胫骨内侧平台塌陷具有“跷跷板”效应的膝关节内翻畸形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报道1例经TCVO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Schatzker Ⅳ型胫骨内侧平台陈旧性骨折伴内翻畸形病例。 陈礼阳 胡健 易诚青 刘丙立关键词:关节镜 膝内翻畸形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4 2017年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脊柱转移瘤的发生率和检出率明显增高,约27%的肿瘤患者会出现脊柱转移瘤[1]。死于癌症的患者中,尸检发现有脊柱转移瘤者超过2/3。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作为一种微创外科手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PVP可迅速缓解脊柱转移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恢复椎体的部分高度,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展荣 黄秋英 黄建明 赵鑫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脊柱 肿瘤转移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21年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低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由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变不具特异性,并且除了创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故其诊断和治疗仍然是个难题。另外其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导致没有理想的诊断策略。本文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及诊断方法进行了整理汇总,并为以后的诊断和治疗指出了可能的方向。 杜建航 康展荣 黄利彪 冯建军 周飞 李承 冯旭 黄建明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 病理生理机制 炎症 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车结构损伤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21年 目前,大量研究显示肩袖间隙异常是引起肩膀疼痛和不适的重要原因。肩袖间隙存在一个复杂的滑车结构,是稳定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LHBT)的重要囊状复合体[1]。当滑车结构损伤时,LHBT失去稳定,滑动的LHBT刺激滑车结构边缘引起肩关节疼痛[2]。急性外伤、慢性劳损及软组织退变等都可引起LHBT滑车结构的损伤[3-4]。研究显示,滑车结构损伤在肩关节损伤发病率中占7%~32%[3,5]。学者们认为LHBT滑车结构损伤与肩袖撕裂、上盂唇前后病变、肱二头肌不稳定及二头肌撕裂有关[4,6-7]。目前虽可通过核磁共振观察到LHBT滑车结构病变,但临床上经常被忽视或没有准确地评估[1]。因此,本文从LHBT滑车的解剖结构、病理机制、分类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以提高医师对LHBT滑车结构损伤的认识,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陈礼阳 易诚青关键词:肩关节疼痛 肩关节损伤 急性外伤 肱二头肌长头腱 肩袖撕裂 细菌与结直肠癌:从病原体到治疗 被引量:1 2021年 结直肠癌是一种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肠道细菌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其中特定细菌的富集被证实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高度相关。本文系统总结了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特点,并围绕与结直肠癌疾病相关的菌种以及如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及预防结直肠癌展开了详细的讨论。 袁音 倪硕 李博 李兰娟关键词:细菌 肠道微生态 结直肠癌 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41 2017年 背景: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一般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口较大,术中需切断外旋肌群,术后易发生髋关节后脱位。Super PATH微创入路是在原后外侧入路的基础上改良而来,该入路术中不易损伤血管神经,减少术中失血,保留了所有的关节囊和旋后肌群,显著减少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目的:假设与后外侧入路相比,Super 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能取得更好的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法/设计: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国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完成。纳入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Super 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每组20例,随访1周,6个月。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基线期,术后1周,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试验的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住院时间,以评价该入路方式的优势。其他观察指标为术后1周,6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经中国上海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治疗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试验旨在证实SuperP ATH入路微创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时较传统后外侧入路有优势,更有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吴良浩 禹宝庆 陈帆成关键词:髋关节 体感诱发电位在建立双节段脊髓压迫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研究兔胸椎管形态结合体感诱发电位(SEP)建立一种胸椎双节段脊髓慢性压迫模型。方法首先对兔新鲜胸椎标本作详细的解剖学研究,选定2F Fogarty球囊导管作为压迫模型所用的球囊。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球囊不扩张)、40μl压迫组、50μl压迫组。通过T_6、T_7椎板的小孔,将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再分别向头尾端插入到T_3、T_(10)水平。通过皮层SEP、Tarlov's评分、X线片及CT检查、脊髓HE染色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40μl压迫组T_3脊髓压迫率为(42.81±5.54)%,T10脊髓压迫率为(44.74±5.85)%。50μl压迫组T3脊髓压迫率为(62.52±1.91)%,T_(10)脊髓压迫率为(63.77±2.06)%。球囊扩张后7 d 40μl压迫组SEP开始逐渐恢复,至术后28 d趋于稳定,与压迫后即刻比较SEP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μl压迫组术后SEP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μl压迫组、50μl压迫组的SEP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0μl压迫组与50μl压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对早期脊髓损伤诊断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能反应脊髓损伤程度。脊髓压迫率为62%~64%的压迫模型的SEP更稳定,模型更可靠。 杨超华 禹宝庆 乔建兰 唐雨佳 冯建军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 球囊压迫 动物模型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5年随访报告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经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004年6月~2009年5月在本院行后路椎间盘镜髓核切除的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调查(n=98),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1年、5年对患者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按照Mac Nab评分法评定末次随访(5年)时手术疗效,评价等级(优、良、可、差)。结果 98例患者成功随访5年,术前ODI为(70.8±19.4)%,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VAS评分为(5.4±2.2)分和(7.4±1.8)分;术后5年ODI为(13.1±4.2)%,下腰痛VAS评分为(2.7±1.6)分,下肢根性痛VAS评分(1.9±1.4)分,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ODI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Mac Nab评分法,本组优70例,良19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90.8%(89/98)。结论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随访疗效确切,远期并发症和复发率与传统手术相当。 俞斌 黄建明 禹宝庆 冯旭 黄旗凯关键词: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成骨药物对骨质疏松疾病促成骨代谢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0年 骨质疏松是一种老年慢性疾病。当前国内临床治疗使用较多的是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等)。但随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为代表的成骨药物的出现,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带来新的选择,但国内成骨药物的使用报道还并不多。在国际的骨质疏松疾病的治疗中,目前已经开发了一些新的靶点治疗药物来丰富治疗手段。目前可用的骨合成代谢疗法的成骨药物主要是甲状旁腺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合成类似物(PTHrP)如特立帕肽(teriparatide)和阿巴拉帕肽(abaloparatide)。有研究证明每日给药剂量为20和80微克的实验组,与只有连续的PTH分泌的空白组相比,实验组的成骨增加,并且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风险降低。在增加骨密度、改善骨结构和降低骨折风险方面,特立帕肽(Teriparatide)比双膦酸盐(阿仑膦酸盐(Alendronate),利索膦酸钠(Risedronate)更有效。与特立帕肽(Teriparatide)相比,阿巴拉帕肽(Abaloparatide)骨密度的增加作用更加显著,对骨质疏松性的骨折(上臂、手腕、髋部或临床脊柱)具有很显著的效果,并有较低的高钙血症风险。罗莫索珠单抗(Romosozumab)是一种硬化蛋白抑制剂,既能诱导骨形成,又能抑制骨吸收,它能减少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 张方雪 禹宝庆关键词:特立帕肽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