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1,898 被引量:6,435H指数:29
相关作者:王晶张森林郭凤志齐晓安孟宪生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00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8篇文化科学
  • 494篇政治法律
  • 442篇哲学宗教
  • 245篇经济管理
  • 75篇社会学
  • 56篇历史地理
  • 15篇自然科学总论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文学
  • 5篇艺术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军事
  • 3篇语言文字
  • 3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44篇主义
  • 264篇教育
  • 221篇政治
  • 166篇思想政治
  • 150篇社会主义
  • 142篇文化
  • 135篇马克思主义
  • 123篇政治教育
  • 123篇治教
  • 12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17篇社会
  • 105篇国共
  • 102篇哲学
  • 102篇共产党
  • 96篇中国共产党
  • 88篇高校
  • 63篇大学生
  • 53篇教学
  • 50篇特色社会主义
  • 49篇德育

机构

  • 1,74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9篇吉林大学
  • 24篇吉林师范大学
  • 18篇吉林工商学院
  • 13篇北华大学
  • 13篇长春师范大学
  • 12篇长春理工大学
  • 10篇吉林省社会科...
  • 10篇伊犁师范学院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8篇齐齐哈尔大学
  • 7篇吉林财经大学
  • 6篇内蒙古师范大...
  • 6篇空军航空大学
  • 5篇哈尔滨师范大...
  • 5篇长春工业大学
  • 5篇哈尔滨理工大...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山东大学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72篇王立仁
  • 64篇张澍军
  • 50篇张森林
  • 49篇田克勤
  • 48篇郭凤志
  • 44篇段妍
  • 41篇胡海波
  • 38篇胡晓红
  • 33篇庞立生
  • 31篇韩秋红
  • 31篇刘世华
  • 28篇万兴亚
  • 28篇齐晓安
  • 27篇栾雪飞
  • 27篇竭长光
  • 25篇张富国
  • 24篇孙成武
  • 22篇阎治才
  • 20篇孟宪生
  • 19篇赵野田

传媒

  • 147篇东北师大学报...
  • 73篇思想理论教育...
  • 54篇社会科学战线
  • 46篇思想教育研究
  • 44篇人民论坛
  • 29篇理论探讨
  • 28篇思想政治教育...
  • 25篇马克思主义研...
  • 24篇兰州学刊
  • 23篇学校党建与思...
  • 19篇思想理论教育
  • 18篇学术交流
  • 18篇马克思主义理...
  • 17篇经济纵横
  • 17篇吉林师范大学...
  • 16篇新长征
  • 16篇税务与经济
  • 16篇教育评论
  • 16篇理论月刊
  • 15篇黑龙江高教研...

年份

  • 49篇2024
  • 66篇2023
  • 44篇2022
  • 59篇2021
  • 49篇2020
  • 145篇2019
  • 79篇2018
  • 93篇2017
  • 70篇2016
  • 62篇2015
  • 59篇2014
  • 126篇2013
  • 174篇2012
  • 176篇2011
  • 125篇2010
  • 78篇2009
  • 47篇2008
  • 40篇2007
  • 31篇2006
  • 15篇2005
1,8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
2017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基本范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进行直接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已有研究成果多为间接论及。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既始终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又根据时代条件和中国国情的变化不断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学界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研究过程中,还分别使用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主题、实践主题、理论主题、阶段性主题等相关概念。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转换的基本脉络,是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关键环节。确立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必须遵循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准确判断时代主题及其基本特征,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及其历史特点等基本原则。
田克勤
关键词:主题转换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转型的对策建议被引量:4
2017年
当前要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更高质量就业,关键是要加快推进其就业转型,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全面深化改革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转型要协调好其与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身技术水平、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关系,并统筹好小城镇的发展与农村地区的就业。
关凤利孟宪生
关键词:就业转型
“学衡派”文化寻际的反思被引量:1
2009年
"学衡派"的文化理路得自美国思想家、文学批评家欧文.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并在现代中国引发了一场人文主义文化思潮。这一思潮对于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化批判具有一定的理性反思,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参与世界文化对话中,具备了一定的合理性内核。但"学衡派"文化取向上的非政治化法则与过分注重道德规范的建设,使其在现实中仅辗转于理论层面的论证,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20世纪中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局面。
段妍
关键词:人文主义非政治化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被引量:6
2019年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依据我国国情做出的科学选择。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独立、较完整的现代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民生得以根本改善,我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基本制度基础,并提供了物质基础、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不能互相否定的重要论述,为客观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提供了重要遵循。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尤其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区。
王学军程恩富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前后
教师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024年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进一步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五年来,这支思政课教师队伍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与期盼,沿着指明的方向踔厉奋发,在铸魂育人的事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不断打造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推动高校思政课向“新”发力、以“新”提质的内在要求,更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培育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
段妍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中国式现代化生产力发展要求高素质人才
论端午文化内涵中崇尚人格的审美取向
赵鑫
关键词:审美取向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对策建议被引量:3
2012年
笔者通过分析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在资源、需求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指出该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存在着理念缺失、资源利用率低、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薄弱和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等瓶颈因素,提出该区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应着力于树立资源节约型农业的理念、构建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提高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对策建议。
赵亚静万兴亚
关键词:资源节约型农业
人生观教育的前提性确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被引量:1
2009年
人生观教育的前提就是对人生观进行科学的理解。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人生观教育内容突破传统的局限,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人的存在和生活进行科学解释和现实指导。对科学人生观的理解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根基,从人的存在状态、人的生活困惑和人的终极意义追求中总体概括人生观,为人生观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于晓权赵红
关键词:和谐社会人生观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内涵及其构建被引量:8
2019年
作为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是指核心价值创设与灌输的公共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核心价值的公共性立场,对于各种非核心价值的扬弃。多元价值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削弱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提出的现实依据,具体表现在核心价值公共性特质的祛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凝聚社会共识的难度以及降低社会主义公共人培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内涵了核心价值的公共性、对话公共性、公共性价值秩序以及公共性价值的灌输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构建主要包括核心价值公共性的诠释和创设,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对话渠道的拓展和构建以公共关怀核心的培育路径和方法等。
孟凡辉胡晓红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
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谣言监管困境与治理策略被引量:7
2020年
积极实现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谣言治理,对于全面了解事件本身、避免人心惶恐、维护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造谣—传谣—信谣"三个阶段,对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网络谣言的现实舆论监管困境,并从突出政府治理网络谣言主导作用、借助新闻媒体引导网络社会舆论、完善网络信息的大数据监管机制、提升网络媒体受众群体媒介素养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
刘彦王晶
关键词:网络谣言网络监管
共17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