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 作品数:35 被引量:379H指数:10
-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技术自主性与国家形塑国家与技术治理关系研究的政治脉络及其想象被引量:47
- 2020年
- 技术治理进入国家视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关研究先后拓展和增加了专家治国、技术官僚、信息技术和微观政治等概念,并分化为两个研究维度:一是一以贯之的国家如何以“技术性方式”进行治理;二是由“信息技术在政府应用”这一研究分支发展而来,分析国家如何将新技术手段引入治理。其中,前者是技术治理概念的逻辑起点,本文从这一起点展开分析国家与技术治理的关系,试图还原技术治理的本来面貌。基于技术治理具有自身发展和运作的自主性,国家与技术治理关系呈现三种基本形态:“吸纳”状态下国家对“可控”技术治理的应用、“扩散”状态下国家对“自主”技术治理的干预和“分途”状态下国家对“失控”技术治理的监管。最后,本文还进一步提出“超越技术治理”的两种路径构想,由此系统呈现了国家与技术治理相互形塑的整体图景,为技术治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反思与关注的视角。
- 陈天祥徐雅倩
- 关键词:自主性
- 保险制抑或税收制?两岸长期照护融资制度的比较与启示被引量:3
- 2018年
- 在世纪之交先后迈入老龄化的两岸社会,于2016年几乎同步地为各自的长期照护制度试行新的筹资机制。然而,在大陆地区推出长期护理保险的同时,台湾地区却推倒了筹建多年的保险制改行税收制,出现了明显的路径分离。本文认为,台湾地区的这个选择,对于在试点长照险前几乎从未认真讨论过两种模式优劣及其对福利制度的长远影响的大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具有不一般的意义。通过回顾社会政策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不同学科研究长照制度的理论视角,加上比较同样在文化习俗和社会制度上同宗的德奥两国的长照改革历程,本文指出了筹款机制的选择更多与决策者偏好及制度制约有关,两种模式各有优劣,保险制从来就不是唯一选择。通过比较两岸在长照改革上的建制过程,本文梳理出了两岸在改革的政策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上的多个明显差异,发现尽管大陆地区的长照改革或许可以在名义上后发先至,但诸如'去机构化''在地安老'以及长照劳动力供应等一系列问题,却因为选择保险制而在未来将面对很多的挑战。
- 陈永杰岳经纶
- 关键词:长期照护筹资机制
- 委托代理视角下中央企业高管人员问责制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加强对中央企业高管人员的监管,形成良性的制约机制是执政党和政府在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课题。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现有的中央企业高管人员问责机制还存在着问责主客体欠明确、问责体制欠协调、问责机制欠完善等不符合现实监管要求和制度设计不够严谨的问题。当务之急,应理顺中央企业管理的委托代理关系,改善问责机制发挥的制度环境,界定不同问责主体的权责,从法律上明确被问责者的责任承担范围和成本。
- 方秋生
- 关键词:委托代理高管人员问责制
- 卷首语 创新社会政策,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被引量:5
- 2021年
- 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我国当代的最强音。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举行第十次会议,专门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事实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已经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并通过不断发展经济、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良好条件。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实现共同富裕,建立现代化国家,需要久久为功,长期努力。社会政策作为消除贫困、预防社会风险、缩小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国家治理工具和制度安排,能够而且必须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发挥重大作用。
- 岳经纶
- 关键词:绝对贫困社会不平等卷首语实现共同富裕
- 超越机构重组:走向调适性监管被引量:8
- 2018年
- 本文将1992年以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划分为开放式监管、分环节互补式监管、综合协调互补式监管、集权互补式监管四个阶段。尽管监管机构不断重组,监管权力从分散走向集中,依赖发证的监管方式却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监管方式的选择是监管理念的体现,"发证式监管"反映的是一种静态的政府"全能主义"监管理念。本文认为,破除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困境,必须超越机构重组,引入调适性监管理念,认识到监管并非一劳永逸,而是动态性的,必须能够随着时间变化、科学技术进步、认知水平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将新的信息和技术进步不断整合进监管中来。
- 刘亚平文净
- 共建“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 2024年
-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党和国家充分认识到坚定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要想发展经济,必须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将发展目光放于国际市场中,积极落实“引进来”政策,鼓励国外优质企业走进中国,让我国企业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以结合国情更好地发展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的提出旨在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贸易合作,更新企业经营生产、管理发展经验。在当前日趋复杂的经济发展大环境下,我国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维护贸易投资的自由化、透明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 佐伊洛夫 巴赫蒂约
- 关键词:国际贸易
- 价值共识、现状偏好与政策变迁——以中国卫生政策为例被引量:42
- 2018年
- 公共政策变迁的既有研究过多关注政策变迁的技术理性和利益逻辑,相对忽视了政策变迁的类型分析及价值、偏好等因素对政策变迁的影响。通过借鉴倡议联盟框架的部分观点和研究思路,本文从政策主体的价值情感心理系统入手,选择“价值共识水平”和“政府现状偏好”作为理解和分析公共政策变迁类型的两个重要维度,从而识别出公共政策变迁的四种基本类型——政策维持、政策更续、政策叠加和政策替代。为深入揭示价值共识水平、政府现状偏好如何在现实条件下塑造不同的政策变迁类型,以中国卫生政策为典型案例展开分析并发现:公共政策变迁的四种类型在实体政策中是客观存在的;在政策变迁过程中,价值共识水平的变化可以产生政策变迁的内在动力,而政府现状偏好直接制约政策价值取向和政策工具类型的变动。本文力图建立一个关于政策变迁的更富解释力的因果关系模型,对理解和认识公共政策变迁有积极意义。
- 吴文强郭施宏
- 关键词:政府
-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被引量:1
- 2020年
- 其未来发展,无疑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工作。在这个卷首语中,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中国社会福利制度70年的发展历程,然后倡导构建一个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
- 岳经纶
- 关键词:社会福利制度卷首语理论和现实意义
- 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研究——基于多中心治理视角被引量:2
- 2014年
- 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构。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宏观社会背景下,如何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方式,既是一个有着重要政策意蕴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事关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提出社会矛盾化解的基本思路:把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尽量下放到基层解决;不断整合社会资源,让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社会组织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参与的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不断加强部门联动,将诉讼调节对接机制延伸到最基层,有效地将社会矛盾化解在最初阶段;培育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意识,完善工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利用经济杠杆,创新社会矛盾调解机制。
- 李晓燕岳经纶
- 关键词:社会矛盾化解多中心治理
- 城中村改造中的“捆绑式抗争”——以广州冼村为例被引量:4
- 2018年
- 有关城中村改造中的矛盾冲突现象为何会发生这一问题,既有研究因过分偏重结构视角,而忽略了对行动者的关注。实际上,村民作为城中村改造中的关键行动者,其在自身逻辑支配下对结构的能动反应亦是型塑结果的一支关键力量。因此,文章试图通过对冼村改造这个典型案例的考察,来讨论城中村改造中的冲突生产机制。研究发现:冼村改造过程中的冲突对抗,源于村民的"捆绑式抗争"逻辑。而"捆绑式抗争"的产生,既是村庄治理能力长期弱化所积累的矛盾以及部分瓦解的村庄共同体状态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亦是城中村改造这一饱含政治机会结构的重要项目的意外促动。应该说,"捆绑式抗争"既是饱含工具理性的抗争武器,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乡土色彩。要理解城中村改造中矛盾冲突生产的复杂机理,需要以一种动态复合的视角深入到村庄的社会文化基底中去。
- 钟本章李健民
-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村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