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自然灾害研究所
- 作品数:25 被引量:314H指数:9
- 相关作者:张峰乌日娜乌兰更多>>
- 相关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的长春市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评价
- 应急避难场所的均衡布局是构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而空间可达性能够衡量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分布是否均衡合理.在众多研究方法中,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是一种较全面又简便的方法.针对应用在避难场所可达性评价中的...
- 朱晓萌佟志军骆晓龙李向前林鹏达张继权
- 关键词:应急避难场所
- 基于在分析数据的蒙古高原雪深时空特征分析
- 本文利用1980-2015年ECMWF再分析数据,按最大合成法得到月尺度雪深数据,结合趋势分析法、5a滑动平均法、异常年份分析及MK突变检验,分析了蒙古高原雪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变化上,1...
- 来全包玉龙包勇斌萨楚拉包玉海
- Flor-essence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2017年
- 研究不同浓度Flor-essence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开拓其在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的新应用。通过室内水培试验,分别设定50、100、150、200和250 mg/L 5组不同浓度的Flor-essence溶液处理,测定小麦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的相关指标,同时选取清水(0 mg/L Flor-essence)和0.015 mg/L的油菜素内酯(BR)作对照。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Floressence浸种均促进了小麦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小麦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株高、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和根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不同浓度处理中,以200和250 mg/L处理的幼苗发芽情况最好;以150 mg/L处理的株高最高;以200 mg/L处理的根长最长、根冠比最大;以250 mg/L处理的鲜重、干重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利用Flor-essence浸种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浓度为150-250 mg/L Flor-essence更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小麦苗期的生长。
- 邸惠张继权吕建洲马齐云
- 关键词: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 水培条件下几种水生植物对铅的抗性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水生植物能够吸收重金属污染物,净化环境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本实验选取常见的3种水生植物鸢尾、菖蒲、水葫芦,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植物对Pb^(2+)的抗性;以及在Pb-Zn复合污染下,Zn^(2+)的存在对水葫芦吸收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污染时水葫芦对较高浓度的含铅废液表现出一定的抗性,菖蒲对中低浓度含铅废液抗性较好,鸢尾次之。在复合污染条件下,水葫芦对铅、锌的吸收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分别存在着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植物不同组织对铅的吸收累积程度不同,3种水生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均呈现出地下部分高于地上部分,对重金属铅的体内转移能力不明显,不属于超富集植物,因此这3种植物均不适合处理高浓度含铅废液。
- 纪美辰张继权彭越马齐云
- 关键词:水生植物PB2+复合污染抗性
- 内蒙古牧区牧草生长季干旱特征及预测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14个气象站的1961-2012年牧草生长季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滑动平均法、最小二乘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各气象站点牧草生长季内降水量和SPI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反距离权重法(IDW)分析该区域牧草生长季干旱的空间演变特征,最后结合加权马尔科夫模型对区域未来干旱状态进行预测。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锡林郭勒地区牧草生长季干旱化程度有所升高,牧草生长季总降水量以1.92mm/10a的速度减少,SPI指数以0.06/10a的速度降低,但二连浩特与东乌珠穆沁旗站点的降水量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区域干旱整体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牧草生长季干旱状况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加重,尤其是区域东南部最为严重;对区域未来牧草生长季干旱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区域2013-2016年干旱化程度会进一步加深。
- 马齐云张继权王永芳张峰乌日娜
- 关键词:干旱特征干旱预测
- 近30年中美玉米带生长季干旱特征的差异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美两国玉米的种植均受到了干旱灾害的严重影响。为有效借鉴美国抗旱减灾措施与经验,利用1986-2015年位于中国东北和美国大平原的世界两大黄金玉米带的气象资料,计算其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线性倾向估计、相关性检验等统计方法,比较两地干旱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与美国相比,中国东北玉米带生长季的太阳辐射较高、平均气温较低、降水更为稀少且集中在玉米生长后期,美国玉米带生长前、后期的降水较均衡;两地不同生育阶段的SPEI年际波动及干旱频率、强度和干旱范围的时间变化均有明显不同,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各自的特征;由于中国东北玉米带生长季出现异常高温少雨高辐射天气的频次高于美国玉米带,故其在玉米生长前、后期的干旱频率及强度均高于美国,尤其生长后期因美国异常天气出现频次较低,两地差异更为显著。两地具有较为一致的光温水演变特征,导致其干湿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即玉米生长前期均趋于湿润而后期趋于干旱,但仅美国玉米带生长前期湿润化趋势明显,其原因主要是该生长期降水明显增加及辐射显著降低。在应对干旱威胁时,美国可能会较注重对玉米带前期干旱的管理,而中国东北除关注前期干旱管理外,还需特别重视玉米生长后期的抗旱措施保障。因此,在借鉴国外抗旱减灾经验时,需充分考虑国内外干旱灾害发生规律及灾害主导因子的不同,从而对抗灾措施进行相应调整。
- 王芳王春乙邬定荣姚树然白月明张继权
- 关键词:气候背景
- 基于SEBS模型估算辽西北地区蒸散发及时空特征被引量:4
- 2017年
- 蒸散发是陆面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联系着陆面水循环和地表能量平衡。采用MODIS数据,逐月选取2013年12期遥感数据,并分季度求其平均值作为四季代表,结合SEBS模型,对辽西北地区地表蒸发蒸腾量进行了估算,并为了验证遥感反演精度,提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蒸散发量。同时,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辽西北地区近50年潜在蒸散发值,通过一元线性趋势分析法、小波分析法、IDW反距离加权法和R/S分析法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2013年蒸散发量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近50年来潜在蒸散发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同时,经验证,遥感手段反演蒸散发值误差约为7.5%,表明该方法在研究区应用合理可行。研究结果可为辽西北地区水资源分配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 王蕊张继权曹永强郭恩亮李丹君马齐云
- 关键词:蒸散发遥感估算
- 1960—2014年松嫩草地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0
- 2017年
- 基于1960—2014年松嫩草地13个气象站点的日值记录数据,计算与区域水旱寒热灾害、植被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14个极端气候指数;利用线性趋势法、间断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Sen斜率估计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松嫩草地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趋势与时空格局.结果表明:表征极端高温指数的夏日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暖持续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表征低温指数的霜日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冷持续指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区域变暖趋势显著;区域极端低温的增幅大于极端高温的增幅,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昼;1970—2009年区域气候变暖趋势较为明显,各指数突变也集中发生在这一时期;表征极端降水的各指数变化趋势不显著,普通日降水强度和持续干燥指数呈下降趋势,5日最大降水量、强降水量、年湿期降水总量和持续湿润指数呈微弱上升趋势,表明区域气候呈微弱的暖湿化特征;松嫩草地南部和北部地区是对气候变暖响应最显著的区域;对极端降水指数而言,各指数南北分异特征明显,区域北部以变湿为主要特征,而南部则以变干为主要特征,尤其是区域西南部的干旱风险较高.
- 马齐云张继权来全张峰董振华阿鲁思
-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气候变化松嫩草地
- 乌珠穆沁草原水热分配差异对植被的影响
- 2016年
- 利用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最大值合成、一元线性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别从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月变化角度分析2000—2013年乌珠穆沁草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近15年来乌珠穆沁草原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其变化趋势主要受降水量的控制;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和秋季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而春季呈下降趋势。春季和夏季植被覆盖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而秋季植被生长与气温的关系较与降水的关系密切;从植被生长的月变化来看,NDVI与气温的相关性小,与降水量的相关性大。在返青期初期(4、5月)NDVI值随气温升高而升高,温度有助于植被的生长,其他时段气温对NDVI值产生负向作用,其中7月份植被生长受气温的负向作用最明显;4—6月受当月降水量的影响明显,7、8月份NDVI值与6月份降水量呈显著相关,表明植被生长对降水变化具有一定滞后性。
- 佟斯琴刘桂香包玉海张巧凤
-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水热条件
-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推理模型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灾害的形成、发生与发展过程具有链式规律。灾害链已经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草原具有灾种多、灾情重的基本特点,极易遭受灾害链的影响,目前对于草原灾害的灾害链研究并不多见。通过统计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草原灾害的历史资料,识别了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类型,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因果型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以贝叶斯网络为建模工具,建立了贝叶斯网络,实现了对因果型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发生过程的推理分析。以实例说明了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贝叶斯网络的运作过程和应用效果。根据贝叶斯网络推理结果,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绘制了锡盟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综合灾害等级区划图。研究结果能为深入了解草原干旱与草原雪灾的演化途径和草原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 哈斯张继权郭恩亮乌日娜马齐云王永芳
- 关键词:灾害链贝叶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