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作品数:16 被引量:92 H指数:5 相关作者: 张舒婷 张曦 魏锦成 更多>> 相关机构: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理学 更多>>
江西地区层状暖云微物理结构特征及云雨自动转化阈值函数的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本文利用机载云粒子探测设备对2014年11月6日至12月25日期间在江西地区探测获得的7次暖云飞行个例资料,详细分析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的微物理结构特征。云雨自动转化阈值函数(T)是描述云内碰并强度的重要微物理参量。我们发现T值在云内分布呈现云底较小,随着云内高度的增加T值逐渐增大,并且在云中部和上部达到最大值;研究还发现降水云的T值在0.6以上的频率远大于非降水云,表明降水云中的碰并过程更强,云滴更易通过凝结和碰并过程形成雨滴,符合暖云降水机制。降水云中云滴谱相对离散度(ε)和云滴数浓度(Nc)的负相关程度较非降水云更为显著,随着T的增大,二者的负相关程度增强;相比于云滴平均半径(ra)的变化,云滴谱标准差(σ)的变化主导ε–Nc负相关程度的增强。 靳雨晨 牛生杰 吕晶晶 吕晶晶 谢勇 林文紫外多波长激光雷达的臭氧浓度反演及分析 2024年 在双波长差分吸收算法基础上,396 nm探测数据在气溶胶波长指数为1.0与消光-后向散射比为50且均出现50%偏差的情况下,会导致287/299 nm波长对信号反演的对流层臭氧质量浓度分别出现30.11±2.12μg/m~3与21.15±1.77μg/m~3的差异值。为反演得到较精确的臭氧质量浓度,利用全球自动观测网(AERONET)数据插值获得396 nm气溶胶的消光-后向散射比数据,将此数据结合紫外多波长激光雷达的396 nm通道数据来反演气溶胶光学参数,并根据不同气溶胶波长指数反演276/287、276/299、287/299 nm 3个波长对信号的臭氧质量浓度,通过查找最小臭氧质量浓度差值以获取较精确的气溶胶波长指数,所求的臭氧质量浓度是与气溶胶波长指数对应的两个臭氧质量浓度的平均值。以所求的气溶胶波长指数作为真值参照,发现当气溶胶波长指数假设值为1.0时会导致臭氧质量浓度的均方根误差为15.67μg/m~3。该结果表明4波长紫外激光雷达联合AERONET数据可反演得到气溶胶区域内较精确的臭氧质量浓度。 沈吉 曹念文 卢兴来 陈昊 王晗 张东明 王志诚 汪章维关键词:臭氧 气溶胶 差分吸收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雷暴及其地闪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19年 为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地区雷暴及其地闪特征,对 2013 ~2017 夏季( 6 ~8 月)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典型强雷暴过程的地闪和雷达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研究了 24 次以负极性闪电为主的强雷暴过程,分析表明:所有雷暴最大回波顶高均超过 7 km,第一次地闪为正地闪的雷暴其组合反射率和回波顶高明显高于第一次地闪为负地闪的雷暴过程。以地闪极性和频数差异将雷暴分为负地闪雷暴、正地闪雷暴、多地闪雷暴三种类型。负地闪雷暴过程中闪电数量较少且大多发生在雷暴成熟阶段;正地闪雷暴过程中闪电数量在几十次左右,主要发生在成熟阶段后期和消散阶段;多地闪雷暴在初始阶段、成熟阶段和消散阶段都有闪电发生,但主要集中在成熟阶段和消散阶段。三类雷暴强反射率中心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也有不同,地闪数量多的雷暴比地闪数量少的雷暴有更长的移动距离,负地闪雷暴较正地闪雷暴有更快的移动速度。 辛雪琪 赵阳 田建兵 陶心怡关键词:雷暴 地闪 利用风云四、MODIS及CALIPSO卫星资料分析西北沙尘过程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 被引量:4 2020年 FY⁃4A提供的高时间分辨率沙尘强度产品为分析沙尘过程中气溶胶分布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使用MODIS暗像元/深蓝/合成算法的AOD产品以及FY⁃4A沙尘强度产品,分析了2018年春季中国西北地区的两次典型沙尘过程,并使用CALIPSO后向散射系数产品研究了这两次事件中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风云四号沙尘强度产品与MODIS深蓝算法产品以及合成算法产品在西北沙漠地区的沙尘分布情况上具有很好的空间一致性;②对于沙尘有明显向东输送的沙尘过程而言(如2018年4月4-6日),沙尘主要分布在2~6 km,有些地区甚至只有4 km以上才存在沙尘,在沙尘输送的下游地区,沙尘主要分布在2 km以下的低空;而对于沙尘没有向外扩散的沙尘过程(如2018年5月21-23日),沙尘粒子则主要分布在0~5 km高度处. 吴硕秋 马晓燕关键词:CALIPSO MODIS 沙尘气溶胶 η坐标系下假不可压大气模式动力框架改进 2024年 发展高分辨区域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是改进暴雨落区预报的一个重要途径。区域中尺度模式空间分辨率达到100 m,对当前计算资源提出了严峻挑战。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发展滤除声波的模式替代全弹性模式。滤除声波的模式可以使用较大的时间步长积分,能显著提高积分效率。作者在2018年利用一种声波滤除理论——假不可压理论,初步在地形追随质量坐标系(η坐标系)下建立了假不可压模式。数值试验表明模式的结果是合理可信的,然而关键问题是没有滤除声波。本文改进了假不可压模式,建立新的假不可压模式干动力框架。新动力框架控制方程的关键改进是使用椭圆方程求解扰动气压,理论上保证了声波的滤除。新动力框架的时间积分方案更简洁,不使用时步分裂算法。对比改进的假不可压模式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干热泡对流数值试验结果,发现假不可压模式获得了与WRF模式相似的动力场和热力场分布,且模拟的气压扰动时间序列平滑,说明声波已被滤除,相比2018版本的假不可压模式,这是较大的改进。 胡文豪 孙继明关键词:声波 建立η坐标系下的假不压模式及其数值试验 被引量:1 2018年 滤除声波的大气运动方程中不包含声波,基于滤除声波方程建立的数值模式可以用较大的时间步长进行数值积分。Durran在1989年提出了一种新的滤除声波的方法,命名为"假不可压"方程,该方程考虑了温度扰动引起的密度变化,忽略了气压扰动引起的密度变化。本文根据Durran提出的假不可压理论,推导出了一组地形追随坐标下的通量形式的假不可压方程。该方程在形式上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中ARW(Advanced Research WRF)动力框架的控制方程非常接近。我们进一步将推导出的假不可压控制方程改写到了WRF模式中,建立了基于WRF模式框架的假不可压模式。用构建的假不可压模式和WRF模式做了两组对比试验:湿热泡对流试验和重力流试验。比较两种模式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假不可压模式的模拟结果与WRF模式的模拟结果非常接近,说明在WRF模式框架下建立的假不可压模式是合理可信的。 胡文豪 孙继明民用燃料燃烧排放PM_(2.5)和PM_(10)中碳组分排放因子对比 被引量:34 2014年 在实验室中模拟民用燃料在家庭炉灶中的燃烧,应用稀释通道系统采集颗粒物,获得玉米秸秆、薪柴、蜂窝煤和块煤四种常用民用燃料燃烧排放PM10,PM2.5及载带碳组分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民用燃料燃烧排放的颗粒物以细颗粒为主,PM2.5占PM10的70%~90%.颗粒物排放因子最大的为块煤,其PM2.5和PM10的排放因子分别为9.837和11.929g/kg,分别是蜂窝煤的12.6和13.7倍;玉米秸秆和薪柴PM2.5和PM10的排放因子稍低于块煤,为7.359~10.444g/kg.4种燃料燃烧OC排放因子块煤最高,其在PM2.5和PM10中分别为5.29和5.19g/kg.薪柴燃烧EC的排放因子最高,其在PM2.5和PM10中的排放因子分别为1.065和1.126g/kg.块煤两种粒径上EC的排放因子略低于薪柴.蜂窝煤EC的排放因子最低,比薪柴低300倍左右,玉米秸秆EC的排放因子也要比薪柴低10倍左右.碳组分是块煤,秸秆,薪柴排放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在40%~60%之间,该值比蜂窝煤高3倍.四种燃料对应的OC/EC比值差异很大,薪柴和块煤燃烧排放颗粒该值为3~6,秸秆和蜂窝煤燃烧排放颗粒其值高达30~50. 孔少飞 白志鹏 陆炳关键词:民用燃料 颗粒物 排放因子 淮安市洪泽区细颗粒物及臭氧污染特征 被引量:6 2022年 本研究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逐时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安市洪泽区细颗粒物(PM_(2.5))及臭氧(O_(3))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来源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PM_(2.5)浓度冬季高,夏季低;O_(3)浓度春秋季高,冬季低;PM_(2.5)和O_(3)均呈现显著的日变化特征,PM_(2.5)呈U型分布,15时浓度最低,O_(3)呈单峰分布,15时达峰值,谷值出现在08时.与江苏省及淮安市区域平均值相比,洪泽区PM_(2.5)浓度较低而O_(3)浓度则较高.对比洪泽区内两测站PM_(2.5)及O_(3)表明,湖畔PM_(2.5)浓度较低而O_(3)浓度较高,两站差异在冬季,特别是2—3月差异最大,这很可能与工业园区一次排放、氮氧化物(NO_(x))的滴定作用以及湖陆风效应等有关.后向轨迹聚类和PSCF方法对洪泽区PM_(2.5)潜在源的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浓度在冬季受区域传输的影响较大,安徽北部、东北部为洪泽区最主要的潜在贡献源区.洪泽区内冬季细颗粒物在线源解析表明,监测期间PM_(2.5)的上升主要受二次无机源、机动车尾气源、工业工艺源、燃煤源增多的影响;作为O_(3)重要前体物的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其监测结果表明,洪泽工业园区VOCs主要以芳香烃占比最高,为58%;新华书店站VOCs也主要为芳香烃,占比39%,其次为烷烃、卤代烃及含氧含氮烃,分别占比20%、17%及16%. 张艺凡 侯雪伟 陈军 王成刚 杨强 吕鑫沙尘影响下海雾过程气溶胶和雾水组分特征 被引量:1 2016年 对2010年3月广东湛江东海岛海雾外场观测试验中获得的雾水样本和气溶胶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海雾中气溶胶和雾水组分的特性以及沙尘过程对其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岛的气溶胶数浓度比内陆城市低1个数量级,环境相对清洁,其早晚的峰值明显,午后存在一个低值。气溶胶谱呈单峰分布,峰值半径为0.02~0.1μm。雾日的气溶胶数浓度明显低于非雾日,最大值分别集中在0.05~0.1μm和0.1~0.5μm。雾过程开始后气溶胶数密度下降,尤其是小粒子端数密度减少显著;雾过程结束后气溶胶数密度会恢复到正常数值。受沙尘影响的过程中雾水中Ca2+和Mg2+明显增加,气溶胶粒子谱拓宽,直径大于1μm的气溶胶数密度高于其他雾过程;沙尘过境后气溶胶谱变窄,数密度显著减少,离子浓度较低。 岳岩裕 牛生杰关键词:气溶胶 雾水 离子浓度 沙尘 典型非球形冰晶粒子的凝华增长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2 2016年 在凝华增长过程中,冰晶的形状随着温度和湿度的改变而改变,准确模拟冰晶粒子的演变对于提高云模式的模拟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有的云模式中,冰晶形状通常假设为球形,而在实际大气中,冰晶形状十分复杂。本研究中,我们根据冰晶凝华增长理论模型建立了一个单个冰晶粒子增长模型,模拟了温度分别为-1°C^-30°C时,单个典型非球形冰晶粒子的凝华增长过程。与风洞观测数据相对比,该模型能够抓住单个冰晶粒子的轴长,质量以及纵横比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过程。我们进一步将该理论增长模型应用到群粒子的凝华增长过程的模拟。我们釆用欧拉二维正定平流输送法(MPDATA)模拟了典型非球形冰晶群粒子的凝华增长,并对比分析了在不同纵横比分辨率下的模拟效果以及温度变化对冰晶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用该数值方法可以合理地模拟出群粒子在凝华增长过程中纵横比的演变。与目前采用的拉格朗日—欧拉混合平流算法比较,该算法能够耦合到欧拉动力框架下的分档云模式中去,这对我们研究冰晶粒子形状对云微物理过程和动力过程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冰粒子凝华增长的反馈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葛森 孙继明 牛生杰关键词:冰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