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永涛

作品数:37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玉米
  • 27篇甜玉米
  • 17篇基因
  • 8篇分子标记
  • 6篇籽粒
  • 5篇玉米籽粒
  • 5篇生物强化
  • 5篇甜玉米籽粒
  • 5篇种子
  • 4篇种质
  • 4篇位点
  • 3篇单倍体
  • 3篇选育
  • 3篇玉米种
  • 3篇玉米种子
  • 3篇生育酚
  • 3篇食味
  • 3篇食味品质
  • 3篇甜玉米种子
  • 3篇品种选育

机构

  • 37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暨南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省东阳玉...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未米生物科技...

作者

  • 37篇于永涛
  • 35篇胡建广
  • 25篇李高科
  • 14篇祁喜涛
  • 11篇文天祥
  • 9篇李春艳
  • 9篇刘建华
  • 7篇毛笈华
  • 5篇李余良
  • 5篇李武
  • 4篇卢文佳
  • 3篇郑锦荣
  • 2篇韩福光
  • 2篇方志伟
  • 1篇张世煌
  • 1篇童石平
  • 1篇赵福成
  • 1篇张衍荣
  • 1篇郝转芳
  • 1篇刘晓津

传媒

  • 6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玉米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作物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7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耐寒性生理机制与分子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低温胁迫是影响温带春玉米和亚热带冬种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培育耐寒性强的品种是减轻低温危害的有效途径。从玉米耐寒性相关生理机制、功能基因及QTL检测、差异基因筛选、转基因技术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
于永涛胡建广
关键词:玉米分子育种
28份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率表现及聚类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以28份外引及自育单倍体诱导系为父本、粤甜28为母本,经诱导率测定及聚类分析,对诱导系改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外引及自育诱导系诱导率均高于原始诱导系Stock6,变幅在0.43%-3,57%,(高诱1号×EDI)×ED10—2、(高诱1号XZy-1)×高诱1号BC3-5、Y04—3912、(高诱1号×Zy—1)×高诱1号BC:F2-19及高诱1号等5份诱导系诱导率低于1%,其余22份诱导系诱导率均高于1%,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原始诱导系Stock6。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0.58处可将28份诱导系划分为3大类,第1大类包含25份诱导系,包含2个亚群,其中,第一亚群含20份诱导系,第二亚群含5份诱导系;第Ⅱ类包含Stock6、新选系S1—4等2份诱导系;第Ⅲ类中仅含诱导系Y04—3912。综合来看,对原始诱导系Stock6的诱导率改良较为成功,改良系与原始诱导系Stock6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改良系遗传基础仍较狭窄,需进一步拓宽诱导系种质基础。
李高科毛笈华李春艳李武刘建华于永涛祁喜涛文天祥卢文佳胡建广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诱导率聚类分析
一种检测甜玉米籽粒alpha-生育酚含量的ZmCS2基因、位点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甜玉米籽粒alpha‑生育酚含量的ZmCS2基因、位点及其应用,包括位于甜玉米基因组1号染色体的6,246,230位置,36,246,245位置,36,246,279位置,36,246,672位置,3...
于永涛李坤肖颖妮李高科朱文广祁喜涛谢利华文天祥胡建广
低温对甜玉米种子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为了探究低温对甜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抗寒性的差异机制,本研究以1组甜玉米自交系的种子为材料,通过低温胁迫下的萌发试验,筛选出耐寒性较强的1132和对低温敏感的国区T12,分别研究了其在10℃和26℃条件下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3种抗氧化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耐寒自交系1132的抗氧化酶活性整体高于敏感系国区T12。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1132吸胀萌发的种子中SOD、POD和CAT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中间有波动,在胁迫后24h,3种酶的活性均高于常温对照;而国区T12在低温胁迫后SOD和POD大体为增加趋势,CAT则持续降低,在胁迫后24h只有SOD的活性高于常温对照。1132的SOD3、SOD9、CAT1相对表达量较国区T12高,虽未表现出与其酶活变化趋势严格一致,但低温胁迫使其整体表达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2个品种的相对表达量均低,可能是POD3并非表达POD的关键基因,因此在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方面可能造成了两者抗寒性和发芽率的差异。综上,玉米种子萌发期的耐寒性与抗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则可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表达调控过程。本研究结果不仅为鉴定和筛选耐低温种质资源、培育高发芽势种子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同时为防御玉米低温引起的冷害提供参考。
杨静毛笈华于永涛李春艳王永飞胡建广
关键词:甜玉米萌发抗氧化酶
高产、广适、抗逆型甜玉米“粤甜16号”的选育及应用
胡建广李高科刘建华李余良于永涛李春艳祁喜涛郑锦荣韩福光方志伟刘晓津王志纯刘玉恒文天祥童石平章文顺卢文佳毛笈华高磊
针对中国甜玉米高产、抗逆和广适品种极度缺乏的情况,通过杂优群理论、双单倍体技术、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基因定位与克隆等创新应用,创新自交系125份,培育国审甜玉米品种“粤甜16号,许可种植范围南方15省,居第一位;区试增产...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我国主要鲜食玉米产区高铁锌含量种质资源的筛选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分析我国主要鲜食玉米产区种质资源中铁锌微营养成分,筛选出浙糯玉4号、浙803糯、德宏紫玉米和梅玉米铁锌含量相对较高的糯玉米材料及正甜613、正甜38和粤甜13铁锌含量相对较高的甜玉米材料。持续稳定地选育高铁锌含量的玉米材料是改良和提升其微营养含量的有效办法,通过高铁锌含量鲜食玉米的重点推广可改善我国贫困山区人口的微营养缺乏状况。
赵福成于永涛胡尔良王桂跃胡建广潘光堂张世煌李新海郝转芳
关键词:鲜食玉米生物强化
一种检测甜玉米籽粒alpha-生育酚含量的shki1基因变异位点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甜玉米籽粒alpha‑生育酚含量的shki1基因变异位点及其应用,同时包括以下两个InDel位点:1)甜玉米基因组2号染色体的6672723‑6672725位置的InDel位点,多态性为AGC/‑;2...
李坤朱文广李高科祁喜涛谢利华文天祥于永涛胡建广
基于SNP标记揭示中国鲜食玉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2
2022年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鲜食玉米最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解析我国鲜食玉米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对品种鉴定和品种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aize 6K芯片对全国范围内的385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了解群体结构,划分种质类群,估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5067个SNP标记在385个鲜食玉米品种中基因多样性平均0.406,变幅为0.097~0.500;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平均0.319,变幅为0.092~0.375。通过PCA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一致表明,本研究所收集的品种主要划分为3个类群,分别为糯玉米类群(糯玉米和甜糯玉米,共185个品种)、温带甜玉米类群(123个品种)和热带甜玉米类群(77个品种)。两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132~0.472之间,平均值为0.37。通过FST分析检测到不同类群间有160个区域受到强烈选择,其中包括4个玉米籽粒淀粉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sh2、su1、su2和wx1),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验证了sh2和DGAT1-2两个位点在鲜食玉米群体不同选择模式。本研究为我国鲜食玉米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肖颖妮于永涛谢利华祁喜涛李春艳文天祥李高科胡建广
关键词:鲜食玉米
一种菠萝泛菌引起的玉米细菌性条纹病的鉴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菠萝泛菌引起的玉米细菌性条纹病的鉴定方法,涉及作物抗病育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培育玉米苗;病原菌扩繁;病原菌接种;抗性鉴定。本发明接种利用注射器的针头沿着玉米叶片的叶脉划线,制造伤口,协助病原菌入...
张楠李高科胡建广于永涛李武谢利华李光玉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甜玉米籽粒gamma-生育三烯酚含量的Zmhppd1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甜玉米籽粒gamma‑生育三烯酚含量的Zmhppd1基因及其应用,所述位点为甜玉米基因组5号染色体的86086906位置的InDel位点,多态性为‑/TAGAACAAGG;所述位点与4‑羟基苯基丙酮酸...
李坤祁喜涛文天祥李高科刘浩朱文广谢利华于永涛胡建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